与中国画有关的诗句

关于中国画技巧的诗句

1.帮忙想句形容水墨画的诗句~

????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的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王维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就禅与诗的结合,南宗禅的禅学理论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互动作用,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宗教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当时,不近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南禅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王维与禅的关系当然是最为密切: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当然,王维的禅学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也还是有多方面的促成因素的。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南禅的发展,达摩把禅传入中国后经六祖慧能,使这种“不立文字”,重于内省的宗教体验与文人市井更加接近了。南禅的三境界:其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其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些感悟对后对世界的关照,使生活中现世的世界象镜象一样,如相中之色,水中之花,发生了改变,其本身获得了从世俗事物之中解脱后的自由感:禅,更关注人的心境,这时便在审美的层次上和文学发生了关联,它体现在王维的隐逸精神方面。

王维也是一个向内心深度开掘的文人。他身上的隐逸文化有着精粹的体现。

如:禅宗的“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对王维的隐逸人格有着三方面的影响:第一,它是以积极主动的出世与消极被动的抗世相结合的姿态来对待现实的社会生活;第二,它是一种情绪化的、悲剧性的、“超常”的人格精神;第三,它追求一种精神自由,重视生命意义,甘于孤独沉寂的人格精神。这里可以列举王维在19岁时所创作的《桃源行》,在这首诗中,王维超越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着意塑造了另一个“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鱼樵乘水入”的境界。

这已经是一种文人雅士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了。逸本来就是从隐逸风尚中超拔提升出来的,它超然、悠然、隐遁、空灵的旨趣最自然不过地表现了隐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种气度。

隐逸文化与禅宗结合,使王维的诗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及孤寂的文化,更注重将自然美、人的美和精神美提升到人格精神的层面,从艺术的角度,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由于与禅学理念的互渗与交融,王维的对于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现出一种深奥的冥想,更是一种悠然的心境,已不再不同于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而是要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审美体验之中去。

在这一层次讲,王维把禅学的理念应用于他的山水诗,使山水诗的思想意蕴、更加幽冥了。 其次,宗教体验其所以能在王维这里高度融合,除了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的内涵这一因素外,还与王维本人对解脱方式有关。

他在《山中示弟》中说:“山林吾丧我”,在《饭覆金山僧》诗中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王维的母亲信佛,王维本人也许与许多僧人有往来,他的字摩诘,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考证,“维摩诘”是除恶降魔的意思,和他那些散发着淡淡禅意的山水诗相映成趣。

王维有意将自己一生的悔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换言之,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这样,它就必然要通过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优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谐,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和洽之境界。另外,王维一生的仕途都不很得意,十五岁即离家赴都,在长安“游历诸贵之间”,以自己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然在官场又屡遭排挤,内心极为痛苦“心中常欲绝,发乱不能整。”

(《林园即事寄舍弟沈》),在理想破灭的严酷现实面前,诗人即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出路何在?他要在宗教体验中寻求一种解脱,自然会有这样的句子出现“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王维的审美体验就与他的禅学理念很完美地结合在。

2.关于国画的诗,急

清 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明 钱宰题《长江霁雪图》昔年壮游下江汉,霁雪千峰排两岸。

今年看画忆旧游,万里江山如昔玩。岷峨冈脊来zhidao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东驰衡山走千版里,匡庐五老下与十城北固紧相连。冰峦雪壑互起伏,照见日华破初旭。

神光混茫元气浮,奋如巨鳌簸坤轴。烂如秋空云,浩如沧海涛。

又如瑶台银阙天上头,皎皎白月空秋毫。回光下照中流水,风吹河汉银云起。

中流空阔不胜寒,一洗丹碧秋漫漫。山川历历真伟观,来权往十年游未半。

不如云瀛楼上来倚栏,一日看遍江南山。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篓篙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运用白描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释义: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3、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释义: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4、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释义: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5、唐代杜甫《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释义: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4.书法国画名言

★画法写法 >>

---

★书法名言:

[书法技法]米芾海岳名言: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一.字如其人 立品为先

二 .临摹入门 循序渐进

三.形神相依 意境为重

四.笔墨技法 熟而后巧

五 .筋骨血肉 相容互济

六.结体章法 辩正安排

七 .立姿取势 气贯神足.

八.手随意运 意在笔先

九 .变化万千 贵在自然

十 .通晓各体 博而后约

十一.精研流派 广采众长

十二.理法兼长 力求上乘

十三.学识修养 字外功夫!

十四.莫懈耕耘 精益求精

-----

★国画名言:

黄宾虹:“唐画如麴,宋画如酒,元画如醇,元代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愈近,加水愈多,近日之画已有水无酒,故淡而无味。

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齐白石:“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齐白石在他的画语录中曾说过:“作画贵写其生,能得形神俱似即为好矣。”

李可染:“水墨胜处色无功”

李可染有一句名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所谓“胆”就是敢于突破传统的胆识,所谓“魂”也就是画的意境。

石涛:“笔墨当随时代”。

潘天寿先生是这样阐述水墨画技法的:“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日:画在有法无法间。”

----

★图片为:怀素《自序帖》

5.求书法、国画欣赏或者窍门之类的一些句子

如何欣赏国画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6.形容画家的句子有哪些

1、细细品味画家的这幅巨型国画,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它的“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画面表现出来的“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的视觉形象,就是一幅画中各形式要素间有机联系形成的“一气贯通”、“浑然天成”的感觉。请看,画面中每一种景物都在动,云蒸霞蔚是动,旭日东升是动,山势挺拔是动,城市拔节是动,瀑布飞流是动,鸟语花香是动,但所有这些的“动”都在帮衬高架上动车的“动”。

2、色彩,使他的水彩画又充满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画家又一次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理念——以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画水彩画,用水彩画的肌理技法充实中国画笔墨。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创新,也代表了水彩水墨的水乳交融,两相依存.

3、国画是我们老祖宗创造发明的,传承了数千年,从绘画材料、笔、墨、纸、砚,到绘画理论、技巧、审美观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宏大的、系统的、精妙的、甚至是超前的艺术体系。中国画要革新也只能在自身的艺术体系中寻求更完美,更适合画家个性的笔墨语言。

4、行云在天,流水在地。为了寻找更广泛的创作题库,画家几乎踏遍了中国的所有名山大川。他曾在松花江边寻觅高粱,澜沧江边亲近水牛;也曾在内蒙古大草原追逐马群,舟山群岛的礁石上迎接朝阳。在他的笔下,那清绿纯净的溪滩,那花香扑鼻的山涧,江边的翠竹,岭上的紫藤,似乎都是他笔下喷涌的山泉,时时会升腾起童年生活的亲切印记。

5、我用画笔绘出行云流水的山河;用颜色闪耀出天地万物的生命;用着炫墨的纸张,将心印在纸上,渲染着国画的气息。

6、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7、举凡伟大的艺术,那些用心血、思想和灵魂来进行的创作,言论和行动都充满了精神和生命力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向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8、妙手丹青浑自然,舍去一点终不成。

9、《山居杂诗九十首》宋 曹勋

画工作江梅,粉桧良自夸。吾侪晕澹墨,一枝才数花。

风情意自足,横斜不可加。须知自古来,画家须诗家。

10、《次韵卢直院题秀邸所赠春龙出蛰图》 宋 戴栩

中兴断鳌四极立,黄河不动银河湿。群龙作御翊天飞,岂有泥蟠初破蛰。

画家画甜难尽神,诗家诗苦空绝尘。上圣调合二能事,从此角鬐成活身。

11、《渔家》明 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2、《金陵晚望》 高蟾(唐)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13、

《贻费道人》谭用之(唐 )

谁如南浦傲烟霞,白葛衣轻称帽纱。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毂辘钓鱼车。

吟歌云鸟归樵谷,卧爱神仙入画家。他日凤书何处觅,武陵烟树半桃花。

14、

《画鸡》唐寅(明)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5、《范宽秋林萧寺图》 乾隆(清 )

禅有南宗及北宗,画家笔法与之同。限于地气因殊风,北之巨擘华原翁。

7.运用白描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他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划。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同时,这样写使下文“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显得更加有力量,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的“黄衣使者白衫儿”的痛恨。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8.有哪些好听的关于牡丹国画题词的诗句

庭前勺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唐·刘禹锡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唐·皮日休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牡丹诗/唐·李正封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 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

——白居易 “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

---- (唐.徐夤)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唐.徐凝) “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唐朝殷文圭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元代李孝光 洛阳牡丹面径尺, 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倨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陆游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李商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思黯南墅赏牡丹 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

9.描写“国画”的词语有什么

描写“国画”的词语有:淡逸劲爽、笔酣墨饱、清新淡雅、画龙点睛 、妙笔丹青等。

国画,又称“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主要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1)笔酣墨饱【bǐ hān mò bǎo】意思是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2)清新淡雅【qīng xīn dàn yǎ 】指自然舒心的感觉,像和绿茶一样。

3)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原为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借以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亦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4)妙笔丹青【miào bǐ dān qīng 】指书画或文字的高手或者神妙之笔。

5)笔酣墨饱【bǐ hān mò bǎo 】指的是绘画书写时像毛笔吃饱了墨水一样酣畅淋漓的感觉。

造句:

1、笔酣墨饱:这支曲子笔酣墨饱,自始自终,写得挥洒淋漓,感情真切。

2、清新淡雅:低下身子我采摘了一朵,花香带着泥土的韵味,清新淡雅,一如清水里的浮萍味道,又仿佛是园中牡丹的清芳,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混合气息。

3、画龙点睛:供桌上之装饰艺术是汇集雕刻、彩绘、镶嵌等多样工艺领域,才能呈现出来的一项器物,其中又以木雕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4、妙笔丹青:星星点点几只白鸡,在水面上徘徊,像是一位丹青妙笔疏工几笔画出的水乡苇塘秋意图。

5、笔酣墨饱: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

关于中国画技巧的诗句

关于中国画留白的诗句

1. 谁有关于中国画“留白”的资料给我用一下,先在这谢谢了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老子曾经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他把黑白交错看成是天地宇宙贯通一切的原则

1、在中国画里有一种写意的手法叫留白,断在那里为美。

黄宾虹的一幅《江山图》,画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耸立,中腰下黑压压的山峦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高山浓黑的整体中又间以几座虚淡的屋宇,以山路衬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垫之,令低峦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虚白,水中着一小舟,两隐士端坐其间,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

2、古文学中的留白手法---《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马克·吐温的微型小说《丈夫支出账单的一页》,典型的留白手法应用范例小说,空白多多,连支出金额都没写清楚,但就是这种有意的留白,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补充末表达的那部分空白。相反,如果通篇都用记叙的手法来叙说这位丈夫所作所为和事情经过,难免索然无味,效果将大打折扣。没有背景,没有人物的动作、对话,情节也是大段大段的空白,正是这一系列空白,引领读者去完成这个丰满的故事:—个发生在上流社会的家庭丑剧。

4、小说和电影中的留白,张爱玲、李安--《色戒》

张爱玲在小说中其实留下了关于性之于王佳芝的极大的想象空间,使用的是完全的留白的手法,但是及其重要,读者可以以个人所能够具有的想象能力去填补。李安通过电影对张爱玲的小说提供了一种阐释,阐释的很到位。

5、《投名状》

投名状的激情戏完全有了“写意”的手法,颇有“留白”使用得绝妙之处。

其实电影中很多留白手法的适用,恐怖片经常见到。例如《惊情二十八周》影片对大嚼人肉的血腥场面极为克制,往往用写意留白的手法带过,却依然传递出惊悚效果。

2. 描写中国画的诗句

1、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2、画抄 王安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袭还在,人来鸟不惊。

3、清 释敬安

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4、明 钱宰2113

题《长江霁雪图》

昔年壮游下江汉,霁雪千峰排两岸。

今年看画忆旧游,万里江山如昔玩。

岷峨冈脊来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东驰衡山走千里,

匡庐五老下与十城北固紧相连。

冰峦雪壑互起伏,照见日华破初旭。

神光混5261茫元气浮,奋如巨鳌簸坤轴。

烂如秋空云,浩如沧海涛。

又如瑶4102台银阙天上头,

皎皎白月空秋毫。

回光下照中流水,风吹河汉银云起。

中流空阔不胜寒,一洗丹碧秋漫漫。1653

山川历历真伟观,来往十年游未半。

不如云瀛楼上来倚栏,

一日看遍江南山。

3. 什么书上有关于国画“留白”艺术的介绍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画讲求意境,而意境唯有在观画者的神思中得以显现。留白就正好给观画者以神思的空间,给作品以意境延伸的广度。古人作画留白,还旨在表现一种天人关系,虚实相生,有无相成,有一种悠悠隐逸之美。

中国画首先是基于书画同源的道理,书法讲究布白,谋篇布局,整体和谐,而画也是这个道理,留白也是为了更好的与画中景物相协调,达到整体和谐,成为整个画面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并非没有意义,善于处理好留白与绘画的关系,将使画面达到完美的效果。

4. 国画留白是什么意思

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中,意即我们所说的留白。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主体。

绘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文学作品、绘画和话剧上都有留白。

扩展资料

综观中国山水画传世之作可以看出,画家对留白布局处理的好坏显示着他意境构图能力的高低;对留白的大小、形状、疏密、参差等“不齐之齐”的意象之间关系的处理能力,代表着他笔法和造型功夫的高下。

对留白的灰度变化及其与相邻物象黑白对比关系的处理能力,反映出他的墨法水平和思想感情的升华程度;留白承载虚实意象的双重功能的发挥,即意境中的虚白和由墨线、墨块所建构出的代表物象某一部分的实白的随心妙用,代表着画家融汇古今、师法自然、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这里所说的“虚白”就是空,就是无。空即是空灵、空旷。空可成万物。中国画的空,可容纳作者和欣赏者无穷的想象。从佛学范畴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是佛门修炼的最高境界。所谓“无”,从传统美学范畴讲,就是无限、无形、无极、无规定性。

“无”是老子美学中“妙”的体现,是所谓产生万物的“道”的一个方面。天地万物是无和有的统一,是虚和实的统一。虚中盛满了“气”,进而能使万物永动、生命不息。这虚和气就是“无”。这和佛学中的“空”是相通的。

从魏晋时期直至当代,山水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空灵无限、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而其中的“气”“虚”“空灵”和“令人遐想万千的意境美”就是“无”,就是“远”。

宋代郭熙的“三远”,特别是韩拙的“三远”中所说的“远”,是画家通过笔墨和留白意象(主要指虚白)所营造的意境。在这里,虚白的作用就是承载画面的虚无缥缈、玄远空灵的意象和画家的超然情思。

根据现代视觉理论分析,这种留白意象所构成的意境,以及由它所引起的主观思维效果,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画所具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含量。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_留白

5. 什么是诗歌中的“留白”艺术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

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文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很常见的表现手法啊!

比如说,〈飘〉里面, 最后 白瑞得 对 斯佳丽 说了离开她的话。然后就走了!

最后,留白说到今天的太阳即将过去,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大概意思)。这一结尾使这个故事又达到了一个高度,〈真实太经典了〉

意思就是,一切苦难与幸福都已经是过去。明天又是一个等待自己去奋斗的崭新一天。

懂了吗?

希望你能够明白! 强烈推荐你去读一读〈飘〉或者 看一看〈乱世佳人〉。 后者是前者的电影版,同样很经典的。得了很多的奥斯卡奖和提名。

:〉

望说正题了:我要这钟声,这教堂,这诺言有什么用呢?这不过是为了掩盖我们彼此仇恨的事实罢了.难道人不就是为了互相憎恨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所以才折磨自己,也伤害别人.哦不,这怎么可能呢?这些街道我是不会认识的,到处都是房子,房子,房子里到处都是人,数不清的人,个个都是眼睛.对于爱情,我是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而他却越来越冷淡,真是无可奈何.生活迫使我们分了手,我使他不幸,他使我不幸.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罪恶,罪恶,罪恶。

参考资料:这是主人公产生不满时,作者写下的留白!!!!!

6. 如何理解中国画中的留白

谈中国画的留白与用矾

--------------------------------------------------------------------------------

http://www.xzshb.org 电子版块

◎王自修

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中,古人早就提出留白与用矾是中国画的特殊技法。即使现代讲授中国画技法也把这两种技法捧为上乘。尤其是留白,更属高难技法。由于这种技法的难度、广度和特殊性,所以在中国画的历史上还没有特别知名的画家或者作品出现。这显然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

从中国画的用矾来看,传统方法制作熟宣纸,主要的手段也就是用矾水浸刷,使生纸变熟纸,也就是改变生宣纸的易渗化,使其变为熟宣纸的不易渗化。过去很多画家画工笔画,所用的熟宣纸便是这种矾宣。它的缺点是易脆裂、易变黄。完成后的工笔画,整幅变黄似乎并无碍大局。记得初学中国画时,买到新生宣纸,我们裱画的老师傅告诫我:如果渗化太快,控制不住笔墨时,可把宣纸单张悬挂一段时间,经过空气的氧化,慢慢的纸便不那么渗化过快,这叫风矾。可见空气对国画肯定有很大的影响。古人在传统技法中谈到用矾,主要是局部用矾水处理,使其不渗进墨色,但作品却不多见,傅抱石的风雨作品,多用矾画雨丝,然后用墨色渲染,因矾痕或多或少地被色墨覆盖,矾迹变不变黄也无大碍。看来,如果画中用矾不加其他颜色,为画白而大面积的用矾,肯定会有后患了。宣纸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叫檀皮的木材,经过粉碎漂白后制成,这样宣纸的漂白剂与矾,再加之长时间的空气氧化,特别是季节变化的干湿运转,到最后的结果便可想而知了。画家要使自己的作品留存于世,为自己负责,为收藏家负责,为历史负责, 就应该想到这个问题。

我就是在画雪景中,多年用矾所得到的教训里爬出来的,为此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毁掉了上百幅的精心之作,很多画变黄了,而且有的黄的相当糟糕,越是需要白的地方,越是黄的难看。肯定地说并不存在矾与宣纸的质量好坏。我必须重新研究选择另一条路子。这就是后来我采用留白法表现冰雪世界的主要原因。

留白,我以上说过,这是古人早就提出的,也就是最高难度的中国画技法,但由于它的难度太大,古人并没有完善它,特别是在表现浩瀚的冰雪世界中,可以说他们几乎是束手无策,惟一的办法就是用线圈,稍加皴法,渲染周围,中间留白,比如画山即是如此。

然而,现在由于画家中大量人才的涌现,证明中国画确实是一个博大精深,潜力无限的优秀画种,同时它也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大义与包容。也就是说中国画并不是表现力不足,而是缺乏开拓型的画家。比如说青年画家南海岩的国画人物已经回击了一些人怀疑国画色彩的表现力,表现冰雪世界亦是如此,我在几十年的探索中,开始局部用矾,然后当发现其后患之后,弃掉用矾,全部采用留白的方法。

我生在鲁北,长在辽南,地理条件给了我丰富的素材。我画的画从没有离开中国画的轨道。我把大自然的光、影真实的表现在画里。画山水画则多是面对自然。在描写中观察、思考,自然形成了我现在的画风。我研究中国画四十余年,笔墨是表现形体与真实的手段,为表现而形式,为表现而笔墨。关东大地最迷人的是浩瀚、博大的冰雪世界,它应该是关东的主要特点,是关东的灵魂。中国画是民族的绘画,表现本土冰雪世界应是一大主流。现在来看,要表现北国风光,大家仍然都承认是中国画的重要课题,特别是留白,这一中国画的高难技法。实践证明,这是最难亦是最好的方法。越是难度大的越是有其存在的价值,这需要画家的毕生经历,需要敢于突破难关的勇气,我已决心于这项工程的投入,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得到了诸多专家的承认和鼓励,我坚信冰雪绘画将在中国画的史册上出现崭新的一页。

(作者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

关于中国画留白的诗句

关于中国画的诗句解释

1. 描写中国画的诗句

1、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2、画抄 王安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袭还在,人来鸟不惊。

3、清 释敬安

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4、明 钱宰2113

题《长江霁雪图》

昔年壮游下江汉,霁雪千峰排两岸。

今年看画忆旧游,万里江山如昔玩。

岷峨冈脊来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东驰衡山走千里,

匡庐五老下与十城北固紧相连。

冰峦雪壑互起伏,照见日华破初旭。

神光混5261茫元气浮,奋如巨鳌簸坤轴。

烂如秋空云,浩如沧海涛。

又如瑶4102台银阙天上头,

皎皎白月空秋毫。

回光下照中流水,风吹河汉银云起。

中流空阔不胜寒,一洗丹碧秋漫漫。1653

山川历历真伟观,来往十年游未半。

不如云瀛楼上来倚栏,

一日看遍江南山。

2. 描写“水墨画”的诗句和成语

1、水墨丹青 [ shuǐ mò dān qīng ]:中国画中以墨色为主,以丹青色彩为辅。

2、栩栩如生 [ xǔ xǔ rú shēng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3、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4、妙手丹青 [ miào shǒu dān qīng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5、清新淡雅 [qīng xīn dàn yǎ]:清美新颖;形容颜色花样素净雅致。

3. 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一般特点 学习中国画,首先应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所以这本书就先从这里谈起。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

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

"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 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生意为先"。

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艺复八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消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

"'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 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产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

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

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

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

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

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

4. 描写中国画的诗句

1、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画抄 王安石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袭还在,人来鸟不惊。3、清 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4、明 钱宰2113题《长江霁雪图》 昔年壮游下江汉,霁雪千峰排两岸。

今年看画忆旧游,万里江山如昔玩。 岷峨冈脊来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东驰衡山走千里,匡庐五老下与十城北固紧相连。 冰峦雪壑互起伏,照见日华破初旭。

神光混5261茫元气浮,奋如巨鳌簸坤轴。 烂如秋空云,浩如沧海涛。

又如瑶4102台银阙天上头,皎皎白月空秋毫。 回光下照中流水,风吹河汉银云起。

中流空阔不胜寒,一洗丹碧秋漫漫。1653山川历历真伟观,来往十年游未半。

不如云瀛楼上来倚栏,一日看遍江南山。

5. 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有什么

你必须要知道的中国画的四个基本常识: 中国画的概念梳理、分类方法、工具材料、装裱品式。

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中国画并不陌生,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中国画,无论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是要说出中国画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便颇费踌躇。那中国画到底为什么叫做中国画呢?真正的绘画体系,我指的是纯粹的观赏性艺术概念,只有中国绘画体系和西方绘画体系,其中中国绘画体系的基础是书法,西方绘画体系的基础是素描。

中国画按材质、内容、画家和技法分为四类。这同时对应了四个问题:在哪里画,画什么,谁画的,怎么画。

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就是我们常说的:笔墨纸砚。中国画的书画形制主要有:立轴、横披、手卷、册页、成扇。

中国画的由来构成了中国画的上限,中国画的分类构成了中国画的下限,而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则是在中国画的左边,中国画的画幅品式在中国画的右边。这样的上下左右的多维立体结构,构成了中国画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

扩展资料: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

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

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

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参考资料:中国画百度百科。

6. 名词解释中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中文名

国画

外文名

Chinese painting

题材分类

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技法分类

写实、写意、工笔

规格分类

轴、卷、册页、扇面

代表画家

吴道子、马远、唐寅、张宏、陈淳

7. 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一般特点 学习中国画,首先应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所以这本书就先从这里谈起。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

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

"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 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生意为先"。

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艺复八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消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

"'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 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产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

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

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

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

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

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

8. 如何鉴赏中国画

你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鉴赏中国画表面: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仅仅是画面,还要看下列各项是否精美。

1.画工:

一幅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表现,我们往往主观的评价一幅画的优劣,主要还是受画工的影响。

2.书法: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中国画画面上常伴以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之笔,使画增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良莠。

3.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画家的印鉴,题字者的私章,衬托用的闲章,收藏者的印章,欣赏者的印章,鉴证者的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的内容,盖印的位置等,都在评价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鉴赏家的印鉴,可鉴真伪。4.装裱:

中国画的装裱别具一格,常见的有纸,绫两大类。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称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风味,对现代的裱画方式有影响力。好的装裱,能把一幅画衬托得更为精美悦目,名贵大方。

5.框饰:

如用压镜方式将画藏在玻璃框下,其采用的框边材料、颜色、大小等对画的美观影响极大。近年北美画家多采用西式框饰代替中式装裱,亦颇有可观。

6.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单单欣赏表面工夫,更着重作品和作者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7.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书法,老手多苍劲有力,雄浑生姿。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

意境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所以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所不同,这表现的就是功力。

8.布局:

布局看来像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提诗,盖印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虚,故从布局中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9.学养:

功力及布局,可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养,对其作品影响至大。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著名文人,其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一种“书卷气”。画家与画匠之分别,学养是条件之一。10.人品:

字画中的诗文词句,往往代表作者的心声。一首好诗,亦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句,亦给作品画龙点睛。最难得的,就是作者能为自己的画面题诗,不抄袭他人旧作,更显独特。至于书法亦然,

抄一首古人的诗,别人看来,只观其字,因为内容不是作者心声,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灵魂。12.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压角,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对作品的影响很大。从印文中亦可见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以上对中国画的鉴赏,较侧重形式美,属于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初级鉴赏阶段。

如果能从作品产生的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从作品创造的意境中领悟作者的用心,与画家一同喜怒哀乐

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提高了一个层次,达到了由感官进入到理性鉴赏阶段。如果能对中国画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把画家的具体作品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找出它的继承和成就,认识画家的独创性,并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作品的意义,那就进入到了更高的理性阶段。

中国画的鉴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标准,而中国画的鉴赏标准往往和创作的标准是一致的。最完整的古代中国画创作和鉴赏标准是‘六法论’,他是南齐人物画家谢赫提出的。了解古人的评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的品评古代美术作品,做到以古人之法评古人之画,以解其意。

关于中国画的诗句解释

关于中国画的诗句

1. 描写中国画的诗句

1、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2、画抄 王安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袭还在,人来鸟不惊。

3、清 释敬安

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4、明 钱宰2113

题《长江霁雪图》

昔年壮游下江汉,霁雪千峰排两岸。

今年看画忆旧游,万里江山如昔玩。

岷峨冈脊来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东驰衡山走千里,

匡庐五老下与十城北固紧相连。

冰峦雪壑互起伏,照见日华破初旭。

神光混5261茫元气浮,奋如巨鳌簸坤轴。

烂如秋空云,浩如沧海涛。

又如瑶4102台银阙天上头,

皎皎白月空秋毫。

回光下照中流水,风吹河汉银云起。

中流空阔不胜寒,一洗丹碧秋漫漫。1653

山川历历真伟观,来往十年游未半。

不如云瀛楼上来倚栏,

一日看遍江南山。

2. 关于国画的古诗

1、楼台仿佛水墨画(宋·许月卿·《寄顾次岳五首》)2、水墨画松清睡眼(唐·郑谷·《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3、全身水墨画购(宋·白珽·《竹阴》)4、乃好水墨画(宋·文同·《隽老水墨》)5、三边水墨画遥山(宋·王炎·《题岳阳守张仲骏浮光亭》)6、俯看水墨画湖山(宋·王炎·《同李鲁二郎中游三茅观》)7、壁间水墨画(宋·陈师道·《沈道院有水墨壁画奇笔也惜其穷年无赏之者贾》)8、惨淡水墨画(宋·范成大·《虎牙滩》)9、晚云几处水墨画(宋·文同·《东山亭》)10、谁为水墨画(明·邵宝·《冬夜观树影》)11、天教水墨画罗汉(唐·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一作禅月大师歌)》)12、人如水墨画中立(宋·江表祖·《题资福院平绿轩》)《题水墨画水仙木犀》翠袖擎金盏,香风动宝车。

几间莫轻觑,故故薄云遮。《题水墨画水仙木犀》昔年风露乡,裙破郁金黄。

别来参祖意,坏色染衣裳。

3. 描述水墨画的诗句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江上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4. 形容山水画的诗句

1、《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代: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译文:

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参差不齐的树影映在江面上。

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2、《题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3、《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译文:

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

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4、《望洞庭》

唐代: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5、《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唐代: 李白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译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图。举烛前观,但见沧洲清逸,招人欲去。

仙山高峻峥嵘,四周洪波汹涌,神山光华匹照,犹如丹丘,遥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5. 关于水墨画的诗句有哪些

1、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2、墨梅

元代: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墨梅

宋代: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译文

在山边的幽谷里和水边的村庄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让过客魂断不舍。一直遗憾的是东风没有情趣,越发地吹拂着烟雾似的朦胧细雨使黄昏更加暗淡。

4、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代:纳兰性德

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译文

秋夜雨洒落在疏窗上,那雨痕仿佛是屏风上画出的水墨画。能否请求高高的梧桐树和烧残的灯烛细做掂量,不要在此时再添人的愁绪池塘里,荷叶已经被秋风吹残,那今夜谁来代替荷叶为鸳鸯们遮风挡雨呢?你将上路远行,从此旅途劳顿,梦醒之时,唯有悲切的寒蝉声相伴。

5、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6. 描写“国画”的诗句有哪些

1.《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画鸡》

明代: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

宋代:陈克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

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5.《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

宋代:陈克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

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7. 有关“国画”的诗句有哪些

1. 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2.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5. 金陵图

唐代: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6.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清代:纳兰性德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7. 题秋江独钓图

清代: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8. 画鹰

唐代: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9. 题画

明代: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10.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代: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11. 莲藕花叶图

元代:吴师道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12. 题画梅

清代: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13. 画鸭

元代: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14.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宋代: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15. 题寒江钓雪图

清代:释敬安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8. 关于山水画的诗句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9. 关于国画的诗歌

清 释敬安

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明 钱宰

题《长江霁雪图》

昔年壮游下江汉,霁雪千峰排两岸。

今年看画忆旧游,万里江山如昔玩。

岷峨冈脊来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东驰衡山走千里,

匡庐五老下与十城北固紧相连。

冰峦雪壑互起伏,照见日华破初旭。

神光混茫元气浮,奋如巨鳌簸坤轴。

烂如秋空云,浩如沧海涛。

又如瑶台银阙天上头,

皎皎白月空秋毫。

回光下照中流水,风吹河汉银云起。

中流空阔不胜寒,一洗丹碧秋漫漫。

山川历历真伟观,来往十年游未半。

不如云瀛楼上来倚栏,

一日看遍江南山。

关于中国画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与中国画有关的诗句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8160)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8177)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8134)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7849)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7990)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8754)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8242)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782)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654)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3049)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785)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712)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3112)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