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的诗句并赏析

关于山寺的诗句赏析

1.游虎丘山寺有关的诗词鉴赏

秋宿虎丘寺 苏舜钦①

生事飘然付一舟,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醁酒聊驱万古愁。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②还自羞。

【注】①庆历八年秋,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因故未能赴任,因游虎丘以解愁闷,但时时心系庙堂。

②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地,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赏析:

此诗感叹身世浮沉,人生飘零。前四句透露出无奈的归隐之意和罢官之后的苦闷心情。这一切时时折磨着苏氏人在江湖,魂系庙堂的诗心。后半部分写景句,老辣壮美,虎虎生气。结尾借自惭而自慰。落寞的灵魂,无言的伤感!

2.描写山寺的诗句

寒山寺 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

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

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

寒空鸟下岩边塔,残照僧归径外松。

虚寂高斋无俗韵,风狂弥勒有遗踪。

扁舟却趁寒潮去,梦里应闻夜半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诗《山寺夜起》的诗词鉴赏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4.游虎丘山寺有关的诗词鉴赏

秋宿虎丘寺 苏舜钦①

生事飘然付一舟,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醁酒聊驱万古愁。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②还自羞。

【注】①庆历八年秋,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因故未能赴任,因游虎丘以解愁闷,但时时心系庙堂。

②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地,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赏析:

此诗感叹身世浮沉,人生飘零。前四句透露出无奈的归隐之意和罢官之后的苦闷心情。这一切时时折磨着苏氏人在江湖,魂系庙堂的诗心。后半部分写景句,老辣壮美,虎虎生气。结尾借自惭而自慰。落寞的灵魂,无言的伤感!

5.宿山寺 古诗赏析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鉴赏

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诗作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三、四句具体描绘夜空天体运行的景观。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朵朵轻云,逆着月亮运行的方向飘移,月亮就在云际中游动。作者描绘这种幽清奇丽的景象,极见“推敲”炼字之功。沈德潜评“走月逆行云”说:“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唐诗别裁》)同样,“流星透疏木”的“透”字与“疏”字也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唯因木之“疏”,所以才能“透”出流星来,否则纵有流星划过,为浓厚的枝叶所遮挡,又怎能看见呢?然而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疏木与行云衬托下的流星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入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结尾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见一斑了。

资料参考:

6.古诗夜宿山寺 意思 赏析 诗人简介

《夜宿山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上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7.关于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和《登岳阳楼》的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

竹径通幽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动,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都”,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都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登岳阳楼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关于山寺的诗句赏析

关于写山的诗句赏析

1.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

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2.关于描写山的句子和赏析共6句马上采纳

描写山的句子1、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2、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3、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4、当登上极顶,举目四望时,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整座崂山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5、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6、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视着大地。

3.对描写山的诗句鉴赏,看法,和收获

北宋·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这两句诗,是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微画雕《不识庐山真面目》取苏轼《题西林壁》诗意,用图像化方式来刻画出从正面、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所以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4.关于描写山的句子和赏析共6句马上采纳

描写山的句子

1、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2、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

3、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4、当登上极顶,举目四望时,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整座崂山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

5、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6、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视着大地。

5.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S226;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1.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如下: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如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如下: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

7.描写山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8.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和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清晨开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9.《山中》的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10.有关山水风光的诗句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竹里馆 唐·王维

(2005-09-18 02:48:17)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分析】

王维(701—761),擅长山水境界,开南宗画派,其诗有如画境;长于音乐,其好诗都如美妙的乐曲。后期作品大多描绘山水风光,寄寓自然情趣。

此诗为《辋川集》第十七首,描写山林幽居情趣。诗句全用白描,诗境清幽绝俗,空明澄静。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细幽,歌吟舒畅。诗人此时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关于写山的诗句赏析

现代关于山的诗句赏析

1.关于描写山的句子和赏析共6句马上采纳

描写山的句子

1、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2、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

3、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4、当登上极顶,举目四望时,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整座崂山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

5、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6、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视着大地。

2.描写山的现代诗歌

《题西林壁 》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

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4.描写山的现代诗

山。。非美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1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1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5、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 《咸阳城东楼>

2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5.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1.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如下: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如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如下: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

6.《山中》的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7.有关山水风光的诗句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竹里馆 唐·王维

(2005-09-18 02:48:17)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分析】

王维(701—761),擅长山水境界,开南宗画派,其诗有如画境;长于音乐,其好诗都如美妙的乐曲。后期作品大多描绘山水风光,寄寓自然情趣。

此诗为《辋川集》第十七首,描写山林幽居情趣。诗句全用白描,诗境清幽绝俗,空明澄静。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细幽,歌吟舒畅。诗人此时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8.描写山的现代诗歌

《题西林壁 》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9.关于描写山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现代关于山的诗句赏析

关于山的诗句和赏析

1.对描写山的诗句鉴赏,看法,和收获

北宋·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这两句诗,是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微画雕《不识庐山真面目》取苏轼《题西林壁》诗意,用图像化方式来刻画出从正面、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所以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

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3.关于描写山的句子和赏析共6句马上采纳

描写山的句子

1、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2、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

3、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4、当登上极顶,举目四望时,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整座崂山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

5、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6、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视着大地。

4.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S226;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

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

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

“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

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

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

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

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

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6.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1.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如下: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如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如下: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

7.有关山水风光的诗句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竹里馆 唐·王维

(2005-09-18 02:48:17)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分析】

王维(701—761),擅长山水境界,开南宗画派,其诗有如画境;长于音乐,其好诗都如美妙的乐曲。后期作品大多描绘山水风光,寄寓自然情趣。

此诗为《辋川集》第十七首,描写山林幽居情趣。诗句全用白描,诗境清幽绝俗,空明澄静。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细幽,歌吟舒畅。诗人此时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8.山水的古诗及鉴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鉴赏】:(不知道您要长的还是短的,不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节选。

短赏析就用这个赏析的第一段即可)。

9.山水的古诗及鉴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鉴赏】:(不知道您要长的还是短的,不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节选。短赏析就用这个赏析的第一段即可)

10.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和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清晨开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关于山的诗句带赏析

1.关于描写山的句子和赏析共6句马上采纳

描写山的句子

1、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2、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

3、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4、当登上极顶,举目四望时,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整座崂山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

5、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6、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视着大地。

2.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

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

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

“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

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

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

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

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

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3.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

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4.有关山水风光的诗句及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竹里馆 唐·王维

(2005-09-18 02:48:17)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分析】

王维(701—761),擅长山水境界,开南宗画派,其诗有如画境;长于音乐,其好诗都如美妙的乐曲。后期作品大多描绘山水风光,寄寓自然情趣。

此诗为《辋川集》第十七首,描写山林幽居情趣。诗句全用白描,诗境清幽绝俗,空明澄静。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细幽,歌吟舒畅。诗人此时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5.对描写山的诗句鉴赏,看法,和收获

北宋·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这两句诗,是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微画雕《不识庐山真面目》取苏轼《题西林壁》诗意,用图像化方式来刻画出从正面、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所以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6.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1.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如下: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如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如下: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

7.山水的古诗及鉴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鉴赏】:(不知道您要长的还是短的,不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节选。短赏析就用这个赏析的第一段即可)

8.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五六、楚山欲雨图

举杯风雨中,

人去楼空。

可叹茫茫楚河水,

依旧只流东。

我借天上天公笔,

写君惨淡人生。

记当时:

只有楚山客,

愤世嫉俗,

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

石破天惊。

天下人落天下魄,

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

不见旧日雄风。

看今日:

空有凌云志,

弃我而去,

何太匆匆?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后记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刚

9.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10.古诗山中的赏析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关于山的诗句带赏析

关于山的诗句赏析

1. 对描写山的诗句鉴赏,看法,和收获

北宋·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这两句诗,是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微画雕《不识庐山真面目》取苏轼《题西林壁》诗意,用图像化方式来刻画出从正面、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所以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 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1.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如下: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如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如下: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

3. 关于描写山的句子和赏析共6句马上采纳

描写山的句子

1、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2、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

3、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4、当登上极顶,举目四望时,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整座崂山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

5、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6、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视着大地。

4. 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5. 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

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山中留客张旭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6. 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五六、楚山欲雨图

举杯风雨中,

人去楼空。

可叹茫茫楚河水,

依旧只流东。

我借天上天公笔,

写君惨淡人生。

记当时:

只有楚山客,

愤世嫉俗,

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

石破天惊。

天下人落天下魄,

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

不见旧日雄风。

看今日:

空有凌云志,

弃我而去,

何太匆匆?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后记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刚

7. 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8. 《山中》的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9. 古诗山中的赏析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10. 求5首描写山河的诗句或诗及其赏析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1.望洞庭: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

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2.独坐敬亭山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3.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关于山的诗句赏析

关于山的诗句及赏析

1. 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整理)祖国的万水千山如此多娇,历来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欣赏不完的诗词绝句,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首,请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搜寻更多。

请选择喜欢的诗词,多读几遍,体会诗人的情怀,看谁记得最多。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山中留客张旭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2. 关于描写山的句子和赏析共6句马上采纳

描写山的句子

1、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2、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阴,又有花儿映衬,把整个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烧。

3、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4、当登上极顶,举目四望时,那壮观的景象使我血液沸腾,整座崂山就像在雾里飘着一样。

5、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伟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骆驼,有的如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6、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巨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视着大地。

3. 对描写山的诗句鉴赏,看法,和收获

北宋·苏轼写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这两句诗,是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微画雕《不识庐山真面目》取苏轼《题西林壁》诗意,用图像化方式来刻画出从正面、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所以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4. 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五六、楚山欲雨图

举杯风雨中,

人去楼空。

可叹茫茫楚河水,

依旧只流东。

我借天上天公笔,

写君惨淡人生。

记当时:

只有楚山客,

愤世嫉俗,

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

石破天惊。

天下人落天下魄,

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

不见旧日雄风。

看今日:

空有凌云志,

弃我而去,

何太匆匆?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后记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刚

5. 描写山水的诗句与赏析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

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

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 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 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 年年衰病减心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山中留客

张旭

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6. 山水的诗句并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见,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之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但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古诗中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7. 求5首描写山河的诗句或诗及其赏析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1.望洞庭: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

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2.独坐敬亭山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3.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8. 山水的古诗及鉴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鉴赏】:(不知道您要长的还是短的,不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节选。短赏析就用这个赏析的第一段即可)

9. 《山中》的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烂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10. 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1.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如下: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2.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如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3.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如下: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

关于山的诗句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山的诗句并赏析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8231)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8251)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8205)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7919)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8058)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8843)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8314)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822)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692)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3088)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822)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744)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3147)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