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锤百炼炼字的诗句
1.关于千锤百炼练字练意的诗句
1. 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贾岛
贾岛写诗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他的“推敲”的故事最有名。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贾岛的原句;而“佳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后人把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合在一起谈好文章怎样练成的。
2.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可见一斑。
2.形容文章要千锤百炼才好的诗句有哪些
1. 贾岛的《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2. 【苦吟】卢延让
莫话诗中事, 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 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 为著者之乎.
吟安:把一个字琢磨推敲得安稳了,有的写成“吟成一个字”,就是这个意思.整句是说:为了一个恰当的字,不知不觉捻断了好几根胡子(用脑思索时不自觉的动作)
3.赞颂人们千锤百炼的古诗
1、相关古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3、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简析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4.能写出几个“炼字”讲究的诗句吗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另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
下面我们仅举几个宋代的例子来看一下古人炼字的工夫。 “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的感觉。
这句诗是写景,触景生情,为下句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宋•周邦彦•《满庭芳》)。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辛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个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轻轻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润,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个宋人炼字的故事。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
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
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工夫。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回答者:西伯利亚的狼 - 状元 十五级 10-24 13:01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 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
这样一下不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谁”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 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5.有关炼字的诗词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诗句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被过滤了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普遍,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关于千锤百炼的诗句
1. 赞颂人们千锤百炼的古诗
1、相关古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3、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简析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2. 关于千锤百炼练字练意的诗句
1. 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贾岛
贾岛写诗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他的“推敲”的故事最有名。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贾岛的原句;而“佳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后人把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合在一起谈好文章怎样练成的。
2.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可见一斑。
3. 千锤百炼出深山出自哪首诗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扩展资料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石灰吟
4. 【来自古代作品名句的成语比如千锤百炼】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出师表中诸葛亮语;2.巴山夜雨.出自古诗《夜雨寄北》3.力拔盖世.出自《史记》4.白虹贯日.出自《战国策》5.抱布贸丝,窈窕淑女,逃之夭夭,七月流火,蒹葭苍苍,在水一方,信誓旦旦,二三其德,遇人不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孔武有力,高山仰止等出自《诗经》6.抱薪救火.出自《六国论》7.悲欢离合.出自苏轼《水调歌头》8.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9.曲径通幽,万籁俱寂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10.一鼓作气,彼竭我盈,.出自《左传·曹刿论战》11.别抱琵琶,半遮半掩,司马青衫,千呼万唤,门前冷落,呕哑嘲哳.出自白居易《琵琶行》12.逝者如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巧言令色,温故知新,道听途说,患得患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鸡焉用牛刀,杀身成仁,君子固穷,怨天尤人,欲速则不达,成人之美,过犹不及,后生可畏,功亏一篑,文质彬彬,不念旧恶,无欲则刚,言而有信,三省吾身,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出自《论语》.13.五十步笑百步,庠序之教,孝悌之义,缘木求鱼,寡不敌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民同乐,箪食壶浆,舍生取义,事半功倍,舍我其谁,同流合污,当务之急,不言而喻,杯水车薪,独善其身,自怨自艾,左右逢源,不虞之誉,乱臣贼子等出自《孟子》.14.冯唐易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出自《滕王阁序》15.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16.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出自《浣溪沙》17.折戟沉沙出自《赤壁》18.长风破浪出自《行路难》19 老骥伏枥出自《龟虽寿》20.柳暗花明出自《游山西村》21.山回路转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2.杳如黄鹤出自《黄鹤楼》。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千锤百炼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