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为贵的诗句
1. 以和为贵的古诗有吗
1,一封家书为修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来源是一个典故,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书,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吴家发生了纠纷。
家人希望张英给家里撑腰,帮忙打赢这场官司。张相爷看完家书回了一封信,内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寥寥数语,却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主动让出了三尺地基。
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张吴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也成为桐城人以礼待人的一段佳话。
2,“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意思为: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扩展资料:“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现在引申为化解亲人、同事、朋友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或分歧,求得互相谅解,达到互相团结。
原文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日军侵华期间,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战后救了一只失去家园的鸽子,并把这只鸽子带回到日本喂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可是,鸽子最终还是死掉,遂为鸽子建冢以埋葬鸽子的尸骨。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中日两国友好的愿望。
作者鲁迅于是在1933年6月21日写了这首诗。
2. 有哪些“以和为贵”的名言
一、我们之所以忙忙碌碌,正因为为了能够有闲暇,从事战争正是为了要和平度日。
出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介绍: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二、地球上的国家,并非是为了信仰而生存的,他们生存的目标,乃在追求世界的和平。
出自:〔古罗马〕奥古斯丁:《神的国度》
介绍:圣·奥勒留·奥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公元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三、天下太平是全人类的希望。
出自:〔英国〕德莱顿:《俗人的宗教》
介绍: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一生为贵族写作,为君王和复辟王朝歌功颂德,被封为“桂冠诗人”。
四、和平真像一块珍贵的珠宝,没有它天堂和人间都不会有欢乐。
出自:〔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介绍: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3日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五、和平是最重要的了,和平有了保证,一切国民,一切人种,才能像花一般美丽而繁荣。
出自:〔美国〕罗伯逊:《我站在这里》
3. 能够体现和为贵的名句古诗和事例
1、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出处:《题三义塔》作者:鲁迅译文: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2、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颜渊篇第二章》译文: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出处:《投赠张端公》作者:孟郊译文:君子的气量没有极限,器量宏大能胸纳百川。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处:《南陵别儿童入京》作者:李白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和为贵的诗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