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诗句加意思
1.描写秋天的古诗及意思
1、《秋词》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2、《山居秋暝》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2.求描写秋天的古诗加意思,越多越好,谢谢了
1.《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5.《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夜曲》 唐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7.《子夜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翻译:
1.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2.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3.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4.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5.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6.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穿着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了还在殷勤地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而不想回
7.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8. 宣城,这座被江水环护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一幅美妙的画里。山色欲晚,登楼远望,晴空高旷,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 两条河水分外澄清,明净如镜,夹城而流。两座桥横卧溪上,好似彩虹飞落。 晚炊袅袅,橘柚深碧,像笼上了深秋的寒意。秋色渐深,那泛黄的梧桐,老的苍劲遒俊。 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北楼上,迎风怀念着当年谢朓的一杯幽情?
9.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10.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3.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作者和出处以及诗句的意思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4.关于秋天的诗的意思
秋 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3、《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2、《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3、《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4、《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5、《秋日》【唐】耿玮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16、《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7、《秋夜曲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8、《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9、《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5.描写秋天的古诗加译文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3、《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4、《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6.关于秋天的句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7.描写秋天 诗句 古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描写秋天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
这句诗描写前日洞庭之景色,意思翻译为: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描写秋天的诗句“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出自《酬刘柴桑》,由陶渊明创作。这句诗的意思是:当门庭前飘落了许多的树叶时,方才慨然叹息,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描写秋天的诗句“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出自《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由陶渊明创作。
“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觉。“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凝视秋月的印象。
描写秋天的诗句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描写秋天的诗句,描写秋雨的句子,有关于秋天的唐诗,哪些诗歌描写秋天的水,怎么描写秋天的山,描写秋季风景的诗歌总结。
描写秋天的古诗精选。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出自《燕歌行》,由曹丕创作。这句诗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出自《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女子在天气转凉的初秋月夜衣着单薄、深夜独自弹琴,表现她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描写秋天的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自《子夜秋歌》,由李白创作。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描写秋天的诗句“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出自《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该诗有景有情,情因景而生,情随景而变,铸造了一种清凉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当时处于处于官场失意之中,过着流浪的生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描写秋天的诗句“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出自《秋登兰山寄张五》。
这句诗描述了,接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描写秋天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登高》,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描写秋天的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出自《秋夕》,由杜牧创作。
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描写秋天的词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中秋月》,由苏轼创作。这篇作品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描写秋天的诗句“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出自《中秋月》,由白居易创作。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描写秋天的名句“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出自《苏幕遮》,由范仲淹创作。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描写秋天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渔家傲》,由范仲淹创作。
渔家傲·塞下秋来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描写秋天的诗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出自《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由陆游创作。
秋天,作者来到边城,凭高远望,浮想到了长安南山之景。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描写秋天的诗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出自《秋月》,由程颢创作。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句“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出自《秋风引》,由刘禹锡创作。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秋词》,由刘禹锡创作。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描写秋天的诗句“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出自《秋雨中赠元九》,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
8.描写秋天的诗句和作者表达的意思
描写秋天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
9.秋词诗句的全部意思是什么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
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
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
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 自
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
”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
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
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
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
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
的
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
后裔。晚年任
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
年间短命的
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关于秋天的诗句及意思
1.秋天的古诗大全和诗意
1、《秋词》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2、《山居秋暝》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2.关于描写秋天诗句有什么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3.描写秋天的诗句 要有中文解释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
4.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刘禹锡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5.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作者和出处以及诗句的意思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6.关于秋天的诗句,要注明出处和对诗句的解释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暝:夜,晚。
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3.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4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5.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
"《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他还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
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写作手法: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
“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
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
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
7.秋天的诗句(作者、意思、)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
8.秋天的诗句(作者、意思、)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
9.描写秋天 诗句 古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描写秋天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
这句诗描写前日洞庭之景色,意思翻译为: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描写秋天的诗句“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出自《酬刘柴桑》,由陶渊明创作。这句诗的意思是:当门庭前飘落了许多的树叶时,方才慨然叹息,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描写秋天的诗句“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出自《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由陶渊明创作。
“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觉。“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凝视秋月的印象。
描写秋天的诗句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描写秋天的诗句,描写秋雨的句子,有关于秋天的唐诗,哪些诗歌描写秋天的水,怎么描写秋天的山,描写秋季风景的诗歌总结。
描写秋天的古诗精选。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出自《燕歌行》,由曹丕创作。这句诗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出自《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女子在天气转凉的初秋月夜衣着单薄、深夜独自弹琴,表现她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描写秋天的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自《子夜秋歌》,由李白创作。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描写秋天的诗句“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出自《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该诗有景有情,情因景而生,情随景而变,铸造了一种清凉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当时处于处于官场失意之中,过着流浪的生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描写秋天的诗句“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出自《秋登兰山寄张五》。
这句诗描述了,接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描写秋天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登高》,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描写秋天的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出自《秋夕》,由杜牧创作。
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描写秋天的词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中秋月》,由苏轼创作。这篇作品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描写秋天的诗句“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出自《中秋月》,由白居易创作。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描写秋天的名句“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出自《苏幕遮》,由范仲淹创作。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描写秋天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渔家傲》,由范仲淹创作。
渔家傲·塞下秋来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描写秋天的诗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出自《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由陆游创作。
秋天,作者来到边城,凭高远望,浮想到了长安南山之景。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描写秋天的诗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出自《秋月》,由程颢创作。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句“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出自《秋风引》,由刘禹锡创作。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秋词》,由刘禹锡创作。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描写秋天的诗句“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出自《秋雨中赠元九》,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
关于秋天的诗句的意思
1. 描写秋天的古诗及意思
1、《秋词》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2、《山居秋暝》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2. 关于秋天的诗句及他的解释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
3. 秋天的诗句(作者、意思、)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
4. 秋天的诗句(作者、意思、)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
5. 关于秋天的诗句,要注明出处和对诗句的解释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暝:夜,晚。
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3.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4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5.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
"《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他还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
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写作手法: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
“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
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
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
6. 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刘禹锡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7. 求描写秋天的诗句,带上诗句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 (唐) - 《望洞庭》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杜牧 (唐) - 《山行》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 (唐)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 (元) - 《天净沙·秋思》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 (唐)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李峤 (唐) - 《风》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 张炎 (宋) - 《清平乐》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 (唐) - 《虞美人》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 秦观 (宋) - 《秋日·其二》风停树静,廊檐下没有落叶.树柯间,两只小虫相对吐着细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 (唐) - 《夜雨寄北》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8. 秋词诗句的全部意思是什么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
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
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
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 自
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
”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
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
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
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
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
的
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
后裔。晚年任
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
年间短命的
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9. 寻秋天的诗句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风》唐. 李峤
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长信秋词五首》唐. 王昌龄
3.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唐. 李白
4.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唐. 杜甫
5.五湖秋叶满行船,八月灵槎欲上天。
--《送李秀才入京》唐. 顾况
6.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
--《破阵子》宋. 辛弃疾
7.只恐近来情绪,似风前秋叶。
--《好事近》唐. 李之仪
8.连林秋叶吹初尽,满路寒泥蹋欲开。
--《初离兴元》宋. 陆游
9.明旦又西去,河桥秋叶黄。
--《逆旅书壁》宋. 陆游
10.看取春条随日长,会须秋叶向人稀。
--《代白发答》宋. 王安石
关于秋天的诗句意思
1. 关于秋天的古诗(诗意)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不觉;不睡。唐·窦巩《秋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
2. 秋天的诗句(作者、意思、)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
3. 秋天的古诗大全和诗意
1、《秋词》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2、《山居秋暝》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4. 秋天的诗(加诗意)
描写秋天的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描写秋天的词:《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秋波媚【宋】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萚:飘落的枯叶。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
漂:同“飘”,吹。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诗经·郑风·萚兮》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
5. 描写秋天的诗句 要有中文解释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宫中的台阶。唐·杜牧《秋夕》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
6. 描写秋天的古诗及意思
1、《秋词》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2、《山居秋暝》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7. 关于秋天的诗句,要注明出处和对诗句的解释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暝:夜,晚。
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3.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4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5.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
"《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他还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
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写作手法: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
“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
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
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
8. 关于秋天的诗句
标题】:枫桥夜泊① 【作者】:张继 【格律】:七绝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全部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2. 【原文】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
9. 秋天的诗句(作者、意思、)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