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的关于战争的诗句

杜甫的一句关于战争的诗句

1. 关于杜甫的战争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杜甫《阁夜》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2. 任意写出一句关于战争的古诗句

三吏三别 杜甫的著名作品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鉴赏文章: 译文:/c18/pop01.html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鉴赏文章: 译文:/c20/pop01.html 垂老别 杜甫 四郊未宁静, 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 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 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 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 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 塌然摧肺肝. 鉴赏文章: 译文:/view/29290.htm 希望你选我,谢谢!。

3. 描写诗人杜甫对战争的看法的诗句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

“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

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上启下。

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

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

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

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

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县吏是要她出。

4. 杜甫有关战争的诗篇及赏析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4323035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

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

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

(《诗薮》)。

5. 杜甫描写战争的诗 急需 谢谢啦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6. 杜甫描写战争的诗 急需 谢谢啦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

2.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

3.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4.浑欲:简直要。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首二句从大处着眼,是悲壮之笔;次二句从小处落笔,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沈得潜注意到这两句诗是"乐处皆可悲"(《唐诗别裁》)的对比式写法。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司马光曾提倡写诗"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他说"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举此诗为例(见《温公续诗话》)。又《唐诗分类绳尺》云:"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后起】枯草

7. 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十句以上

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5、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8、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南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唐·杜甫《垂老别》

11、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

1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当阳长坂日当中,血染征袍透甲红。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8. 杜甫讽刺战争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兵车行》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垂老别》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羌村三首》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北征》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新婚别》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南征》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洗兵马》

杜甫的一句关于战争的诗句

杜甫关于战争的诗句

1. 关于杜甫的战争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杜甫《阁夜》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杜甫《月夜忆舍弟》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2. 关于杜甫的战争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杜甫《阁夜》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3. 杜甫有关战争的诗篇及赏析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4323035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

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

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

(《诗薮》)。

4. 描写诗人杜甫对战争的看法的诗句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

“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

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上启下。

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

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

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

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

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本子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可见县吏是要她。

5. 杜甫的战争诗

三吏,三别,兵车行,北征 杜甫“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一作却)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兵车行(xíng)·杜甫 车辚辚(lín),马萧萧,行(xíng)人弓箭各在腰。 耶(通“爷”,父亲) 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gān)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xíng)人,行(xíng)人但云点行(háng)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hái)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qǐ )。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è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jiū)。

6. 杜甫描写战争的诗 急需 谢谢啦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

2.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

3.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4.浑欲:简直要。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首二句从大处着眼,是悲壮之笔;次二句从小处落笔,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沈得潜注意到这两句诗是"乐处皆可悲"(《唐诗别裁》)的对比式写法。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司马光曾提倡写诗"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他说"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举此诗为例(见《温公续诗话》)。又《唐诗分类绳尺》云:"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后起】枯草

7. 杜甫讽刺战争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兵车行》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垂老别》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羌村三首》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北征》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新婚别》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南征》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洗兵马》。

8. 杜甫讽刺战争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兵车行》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垂老别》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羌村三首》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北征》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新婚别》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南征》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洗兵马》

杜甫关于战争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杜甫写的关于战争的诗句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8127)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8147)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8099)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7818)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7958)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8714)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8212)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763)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636)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3030)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765)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690)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3091)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