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函谷关诗句
1.有关函谷关的诗句
咏史诗·函谷关
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函谷关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函谷关
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
祥氛已入函关中。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
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函谷关
何去西牛寻老聃,关楼南望起东山。
垂披发髻看多少,道德五千君又还。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作品: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
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
月与古时长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
行到关西多致书。
2.有关函谷关的诗句
出关路(白居易)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
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拟古诗(鲍照)束薪幽篁里。
刈黍寒{氵闲}阴。朔风伤我肌。
号鸟惊思心。岁暮井赋讫。
程课相追寻。田租送函谷。
兽藁输上林。河渭冰未开。
关陇雪正深。苔击官有罚。
呵辱吏见侵。不谓乘轩意。
伏枥还至今。函谷关(岑参)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长相似。
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
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陈子昂)葳蕤苍梧凤。
嘹唳白露蝉。羽翰本非匹。
结交何独全。昔君事胡马。
余得奉戎旃。携手向沙塞。
关河缅幽燕。芳岁几阳止。
白日屡徂迁。功业云台薄。
平生玉佩捐。叹此南归日。
犹闻北戍边。代水不可涉。
巴江亦潺●【缓去丝加三点水】。揽衣度函谷。
衔涕望秦川。蜀门自兹始。
云山方浩然。寄晁元中十首(黄庭坚)沙拥大江水,泥封函谷关。
古来世上雄,宰木风雨寒。鲁儒守一经,亦有涧谷盘。
何事穷愁极,江南庾子山。咏史诗·函谷关(胡曾)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函谷关(胡宿)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
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符命已归如掌地,一丸曾误隗王东。
别永新侯(江总)送君张掖郡。分悲函谷关。
欲知肠断绝。浮云去不还。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臞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劲气锺义士,可与共壮图。坡陀咸阳城,秦汉之故都,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螘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赠道侣(陆游)崎岖世路久知难,准拟丹成玉链颜。
十载寻人遍岩穴,一樽随处对溪山。苏门昼寂闻舒啸,函谷秋清侯度关。
剩欲相招同此事,疑君未办一生闲。
3.描写“灵宝函谷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函谷关”的古诗词有:1.《晓过函谷关》唐代 李涉因韩为赵两游秦,十月冰霜渡孟津。
纵使鸡鸣遇关吏,不知余也是何人。2.《函谷关歌 送刘评事使关西》唐代 岑参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树根草蔓遮古道, 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 月与古时长相似。
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
请君时忆关外客, 行到关西多致书。3.《函谷关》唐代 胡宿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望气竟能知老子, 弃繻何不识终童。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符命已归如掌地,一丸曾误隗王东。4.《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唐代 张九龄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5.《过函谷关》唐代 宋之问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4.灵宝函谷关古诗词
咏史诗·函谷关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函谷关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函谷关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祥氛已入函关中。
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函谷关何去西牛寻老聃,关楼南望起东山。
垂披发髻看多少,道德五千君又还。年代:唐作者:岑参作品: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长相似。
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
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5.唐朝诗词中是如何记载函谷关的
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县境内。
因 为其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所以名为函谷 关。根据《元和郡县志•陕州》载,于汉 元鼎三年(前114年)函谷关移至今河南新 安县境内,距离旧址300里远。
函谷关东临绝涧,西据高原,北塞 黄河,南接秦岭,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 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 国时期,是西达长安,东去洛阳的咽喉, 素有“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 战场”、“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 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周 慎靓王三年(前318年),楚怀王发 动六国军队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 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前241年),赵、楚、卫等五国军队进攻秦,“至函谷,皆 败走”。
“刘邦守关拒项羽”,“安 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 战”,1944年我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发生于此。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亊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经济、文 化交流的要地。
关于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鸡鸣狗盗”、“老子过关”、“紫 气东来”、“唐玄宗改元”、“公孙白马”等历史故事和传说。相传,这里是 我国伟大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德经》的地方,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司马迁、唐太宗、唐玄宗、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福士临 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百余篇。 唐诗中提及“函谷关”的诗句有胡宿《函谷 关》:“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
岑参《函谷关》:“君不见函谷 关,崩城毁壁至今在。”胡曾《咏史诗•函谷关》:“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 马出秦来。”
胡宿《函谷关》:“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 函谷关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家养生园、道圣宫、瞻紫楼、藏经楼、鸡 鸣台、蜡像馆、碑林、关楼、博物馆、函关古道等二十多处。
6.函谷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函谷亦作“ 凾谷 ” 。
函谷关是战国时秦国所建,位于今河南灵宝东北。当时,东方六国曾数次联合攻打秦国,秦军都凭藉险要的函谷关,成功抵御六国联军的进攻,使他们大败而回。西汉初,刘邦就因为函谷关的险要,决定在关中的长安建都。潼关与函谷关之间,是一条狭小的通道,长140里,蜿蜒山间,深险如函,因此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叫做函谷关,西头,便是潼关。
战国时,关中的秦国是处在进攻地位的。控制了函谷关,秦国的东进之路就被封闭。防御时,守住潼关或守住函谷关,效果相同,都能切断东面来敌进犯长安之通道。潼关离长安较近,补给方便,容易防守。东汉以后,潼关取代了函谷关。
老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他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三国魏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从军度 凾谷 ,驱马过 西京 。”
唐李白 《古风》诗之三:“收兵铸金人, 函谷 正东关。”
关于函谷关的诗句
1. 有关函谷关的诗句
咏史诗·函谷关
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函谷关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函谷关
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
祥氛已入函关中。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
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函谷关
何去西牛寻老聃,关楼南望起东山。
垂披发髻看多少,道德五千君又还。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作品: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
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
月与古时长相似。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请君时忆关外客,
行到关西多致书。
2. 关于函谷关的句子
咏史诗·函谷关年代:唐 作者:胡曾 体裁:七绝 类别:怀古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函谷关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函谷关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祥氛已入函关中。
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函谷关何去西牛寻老聃,关楼南望起东山。
垂披发髻看多少,道德五千君又还。年代:唐作者:岑参作品: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
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寂寞无人空旧山,圣朝无外不须关。
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苍苔白骨空满地,月与古时长相似。
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故人方乘使者车,吾知郭丹却不如。
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3. 唐朝诗词中是如何记载函谷关的
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县境内。
因 为其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所以名为函谷 关。根据《元和郡县志•陕州》载,于汉 元鼎三年(前114年)函谷关移至今河南新 安县境内,距离旧址300里远。
函谷关东临绝涧,西据高原,北塞 黄河,南接秦岭,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 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 国时期,是西达长安,东去洛阳的咽喉, 素有“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 战场”、“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 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周 慎靓王三年(前318年),楚怀王发 动六国军队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 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前241年),赵、楚、卫等五国军队进攻秦,“至函谷,皆 败走”。
“刘邦守关拒项羽”,“安 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 战”,1944年我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发生于此。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亊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经济、文 化交流的要地。
关于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鸡鸣狗盗”、“老子过关”、“紫 气东来”、“唐玄宗改元”、“公孙白马”等历史故事和传说。相传,这里是 我国伟大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德经》的地方,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司马迁、唐太宗、唐玄宗、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福士临 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百余篇。 唐诗中提及“函谷关”的诗句有胡宿《函谷 关》:“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
岑参《函谷关》:“君不见函谷 关,崩城毁壁至今在。”胡曾《咏史诗•函谷关》:“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 马出秦来。”
胡宿《函谷关》:“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 函谷关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家养生园、道圣宫、瞻紫楼、藏经楼、鸡 鸣台、蜡像馆、碑林、关楼、博物馆、函关古道等二十多处。
4. 函谷关的成语典故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
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青牛气息奄奄,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咳咳不止后突然咳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李成宇
1965年8月下旬
中原称天堑,无过函谷关,
汉称八关首,中平置元年①,
关址有新旧,相去百里三,
东自孟津起,西边到崤山,
心吊古战场,旧貌换新颜,
陕豫咽喉地,今履若平川,
险途几百里,驰过不半天,
名胜古迹多,不及下车观,
求学时间紧,何日方得闲?
注:①函谷关遗址在今灵宝市坡头北,南峙巍巍秦岭,北临滚滚黄河。战国时,秦始置关,称秦关。汉楼船将军杨仆“徙关于新安”,南史称汉函谷关。函谷关为洛阳通向西方的要塞,东指洛都,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洛阳八关即:函谷关、伊阙关、广成关、太谷关遗址、轘辕关、旋门关、孟津关、小平津关遗址。函谷关为洛阳八关之首。新函谷关为汉代中平元年置。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老子出函谷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