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月的诗句
1. 有关古月的诗句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古月与诗人
台湾诗人古月将四十多年来的诗作,选了九十余首编为一集,题名《浮生》。
我接到她越海带来的诗稿,乍一看,不禁慨然。在台湾的当代诗坛,女诗人占了半壁江山。
不过细数下来,能够坚持不逾一直写作的,为数并不太多,许多都在过了青春期或进入中年以后,就辍笔了。古月不算当代台湾最早一辈的女诗人,她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踏入诗坛,一直坚持了将近半个世纪。
每年发表的数量虽不算太多,却能引起人们注意,而且越到晚近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就十分难得。 台湾的现代诗运动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达到高峰后转入省思和调整。
1964年初涉诗坛的古月,最初加入以提倡写实路线和明朗诗风的葡萄园诗社,有这一诗歌转折期大的历史背景。不过,彼时才二十出头的女诗人,其诗歌的古典意韵和抒情倾向,虽和“葡萄园”的某些艺术主张有相近之处,但她艺术气质中那种超然物外的飘逸和空灵以及浸透在诗质中的宗教情怀,似乎与倡导超现实主义的“创世纪”诗人更为贴近。
这使得古月很快就离开“葡萄园”,而成为“创世纪”的一员。不过,古月与用存在主义哲学来探寻和诠释生命的前卫诗人仍有很大区别。
一方面,较之“葡萄园”的诗人,古月不那么“写实”和“明朗”,含有几分超脱和朦胧;另一方面,对于提倡知性、执著于对生命进行形而上的抽象探询的“创世纪”诗人来说,古月又是极为感性且有几分古典浪漫的不那么“超现实”的同仁。正是在这个既古典又现代、既贴近人世情感又飘逸空灵的交叉点上,古月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诗歌历程。
古月最早的作品收入她于1967年出版的诗集《追赶太阳步伐的人》,彼时古月才25岁。从艺术上说,这部早期的少女之作并不成熟,有语言上欧化的“消化不良”之弊和过于浓郁的宗教色彩。
不过,它却包括了古月后来诗歌发展的各种因素,奠立了她的女性感受角度和抒情格调。古月一直是以一位敏锐多感的抒情形象出现在诗中。
从早期皈依上帝的宗教情怀,到后来独悟人世的历史感伤,都透过她独特的女性感悟方式呈现出来。 古月诗歌的第二次结集是8年后与先生李锡奇合作的诗画集《月之祭》(1975年)。
震惊世人的阿波罗登月科技壮举,却使中国人充满浪漫幻想的“月亮”从此消失。伟大的科学事件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转化成为一个充满了悲剧感伤的人文事件。
写的虽是天外的故事,却尽是人间的悲情。古月的飘逸和超拔,进入了世俗的感情,变得深沉而悠远。
这是古月诗歌的一次重大转折。她依然超拔,依然空灵,但超拔和空灵背后,是真实的人生。
古月第三部诗集《我爱》等了将近20年才出版。但自《月之祭》前后的一系列作品,如组诗《异象》《四季》《时光行》《望山》《哀伤的月》《花事》等,都显示了这种关怀内质的变化。
古月从《追赶太阳步伐的人》,回到人间;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启悟,更多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吸取;从少女时代毫无来由的抽象感伤,走向现实人生悲剧的兴叹。或许受到先生李锡奇一系列现代艺术作品的影响——李锡奇在《月之祭》组画之后,其绘画主题一直环绕在对深邃苍穹中永恒时空的探询。
这使古月的诗歌在坚持自己女性的观察和倾诉时,无论激发灵感的事件多么细小,都拥有一种博大的情怀,将人世间细微的感悟,置于时空浩大的背景之中去倾诉和咏唱。对于一个女性诗人,这十分难得且珍贵。
循着这条艺术之路,在晚近的新作中,古月有着更具现实爆发力的阳刚的另外一面。特别是千禧年前后的一些作品,如《蝴蝶的记忆》《他的脸是一条河》《斗牛士之悲歌》等。
《蝴蝶的记忆》写于被称为“战争之岛”的金门:“自枪管的硝烟里/飞扑着一只折翼斑斓的蝴蝶/在祠下的社鼓声中/仍昂然地舞着一则九歌”。这一在枪口硝烟下翩舞的蝴蝶的意象,既是纪实,也是象征。
对于金门岛上的人民来说,“只有战争的记忆”,“却找不到哭墙”。这种无名的创伤是深沉和深刻的。
在“伤过、痛过、哭泣过”以后,顽强的生命使烽火的红土又绽新绿。于是一向以抒情形象出现于诗中的古月,也在痛陈历史和不甘历史的烧灼中,以另一种亢烈悲慨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人生的历练和历史的伤痛,悄悄改变了古月某些作品的抒情风格。《他的脸是一条河》使我想起余光中《在冷战的年代》中的一首诗《读脸的人》。
这是经历了战火的一代人特殊的人生经验。古月周围,有许多历尽坎坷艰辛、充满颠沛流离的朋友。
朝夕相处,这种人生感遇使她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他的脸是一条河/经历了悲欢离合/涉过冰冷的河水/如越过逝去的岁月”。这种由布满艰辛的脸联想到人生艰辛岁月如一条漫长无垠的路却不知通往哪里的感慨,是许多诗人曾经写过的,然而古月的深刻在于她不能不怀想曾经拥有的青春和纯真,回到青春,更是回到人性的本质。
然而岁月不居,“钟又响,景未变”,人世却已经改变了。哀莫大于心死,历史的伤人在于伤心且使人自伤。
这是古月在岁月更迭的千禧之际所迸发的感慨,其对于诗人情感历练的表征意义,使我们不知该赞许,还是该伤痛。 古月在晚近的诗作中常选取一些比较“世俗性”的题材,这在她创作的。
3. 与回首清晖来时路,古月依旧照今人寓意相同的诗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an.第四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今读xié)。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词语解释
⑴滟滟:波光闪动的光彩。⑵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⑶霰:雪珠。⑷流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⑸汀:水中的空地。⑹纤尘:微细的灰尘。⑺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⑻穷已:穷尽。⑼但见:只见、仅见。⑽悠悠:渺茫、深远。⑾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⑿扁舟:孤舟。⒀月徘徊:指月光移动。⒁妆镜台:梳妆台。⒂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⒃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⒄相闻:互通音信。⒅逐:跟从。月华:月光。⒆文:同纹。⒇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21)乘月:趁着月光。(22)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译 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有古月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