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来是少年的诗句(归来仍是少年出自哪里)
1.归来仍是少年出自哪里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万里归来颜愈少”。
原文: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扩展资料: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十二月。苏轼元丰七年(1084)三月由黄州量移汝州,赴任途中乞常州居住,八年六月起知登州,十月,以礼部侍郎召还,十二月到京,与王巩会宴,即席创作此词。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清代袁满策马正少年是哪首诗
“归来仍少年”这句活非常流行,网络上流传的句子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据说这句话是现代诗人冯唐的诗句: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还没有配好剑,转身便进入江湖之中。希望你历经世事,阅过千帆,回来时依旧是那个不忘初心、青春热血的少年郎。这句话是形容一个人在经过生活的历练、世事的磨砺,但依旧保持本心,没有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上迷失自己。
还有人认为“归来仍少年”这句活是化用了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一词中的“万里归来颜愈少”一句。
少年壮志当拿云”出自李贺的《致酒行》
全诗如下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3.什么诗句回首仍是少年
出自现代作家冯唐写的《冯唐诗百首》。
出自:现代冯唐的《冯唐诗百首》
原文: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译文:
希望你过了半辈子的时光,回来的时候内心干净的仍然像个少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冯唐因“万物生长三部曲”而被读者熟知。此次由万榕书业推出的冯唐文集,共分五卷:包括万物生长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思想随笔录《活着活着就老了》和青年时代小说作品《欢喜》。
回头看自己以前的作品,冯唐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评价。比如他17岁写的《欢喜》,到如今他说自己已经完全看不下去,但奇怪的是,他的两三个特别重要的女性朋友却很喜欢这本书。
他认为《活着活着就老了》有幼稚的地方,但他认为这种幼稚就像红酒一样,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味道,因而年轻时的文字虽然幼稚但有独特的味道。
冯唐描写的故事被不少读者当做是冯唐的自传故事,因为书里的人物经历或者生活的场景总是和作家本人很接近。但冯唐否认了“自传”的说法,“不是自传,因为这四个长篇小说写的不是本我,本我从来就没怎么变过。
这是通过一个本我最熟悉的人物,描写一批人物,一个人类必经的发育阶段,一个地域,一个时代”。
4.“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苏轼的原句更经典,是哪一句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爆红网络,有人说,这不胡说吗,你出去跑了半辈子,回来咋还是少年。
怀疑你和孙悟空一样出去学了长生不老之术么,亦或者是你是穿越回来的吗?如果有这些疑问的,我只能说,格局太小。在时针看来,这句话指的是人的心境,外出打拼多年,回到家乡之后,仍然保持着一颗本心。
在经历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之后,在尝遍了世间的酸甜苦辣之后,仍旧不忘初心,像当年那个少年一样,自信、阳光、充满干劲。这不仅仅可以当成一句祝福语,也可以当成自己的一个座右铭。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样优美的句子,并不是引经据典而来,而是从苏轼的一首词演变而来,而这首词也颇有一些故事。苏轼的一生用我的话来讲就是颠沛流离,贬谪充斥着他整个职业生涯。
虽然官场生涯一路走得并不是很顺利,但是苏轼仍旧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豁达的生活着。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苏轼的好友王巩也由于此案受到牵连,被贬出京城。
时隔多年,二人再次重聚,当年的好友早已白了鬓角。那时候并不和现在一样,信息交通发达,没事还可以聊聊视频打打电话,在当时的分别就真的是分别,分别之后就是杳无音信。
阔别重逢的感觉真的是太开心了,免不了哥俩喝几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轼通过所见所闻,作词一首: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主人公原本是王巩的歌女,跟随着王巩贬谪到了岭南之地,一连生活了很多年。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吩咐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紧接着又写她能歌善舞。听着她的歌声,欣赏着她的舞姿,就连炎热的岭南都变得清凉了。
很多年过去了,她虽经历了贬谪之苦,但是容颜依旧迷人,笑起来就像岭南的花一样。苏轼很是奇怪,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岭南的生活很清苦吧”,女子应答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能让我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这句话在王巩这个侍女的嘴里说出来,让人感觉敬佩。这句话表明寓娘自始至终坚持本心,只要是有王巩的地方,就能让她心安,能让她心安的地方,就是她的家。
这在一个弱女子的嘴里说出来,无疑更令人感到钦佩。苏轼提笔写下这首词赠给寓娘,以表达自己对于寓娘这种不逃避环境,坚守本心的欣赏之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对比“归来仍是少年”,高下立判。很显然前者的心境更加的放松与从容,不管身处何种境遇,只要是安心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有一种四海随心,四处可为家的感觉,这个意境一般人真的达不到。
因此该诗流传千年,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归来仍是少年”在这首词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比较符合当下人们日益浮躁的心态,之所以爆红,也是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
不忘初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要在这个浮躁的风气之下,保留一颗本心,心安之地,就是故乡。时针说我们曾几何时笑着说,哪怕生活把打击的千疮百孔,我们也要笑着面对。
但是当生活真的打击到你,真的很难,人生的低谷你不知道是处在半山腰还是谷底的那种绝望,时刻的拉扯着你的神经,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唯有不放弃才是唯一的道路。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我愿在我归来之时,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哪怕弥留之际,最起码不能辜负自己的这几十载。
与诸位共勉。
5.求一些和“愿你乘风破浪,归来仍是少年”相近的语句
愿你乘风破浪,归来仍是少年 本意是不忘初心,经历风浪,仍旧拥有少年的激情与热血。
相近的语句如下(古今中外都有,任君挑选):
愿你拼搏多年,归来还是没钱 ——热心网友
初心,能让我们保持纯净;能否我们即使身陷泥淖,仍洁白无瑕。来时是赤孑,归时莫忘仍怀一颗初心。——史铁生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勿忘初心”,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出发时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不应该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站在国家、民族、社会、人类未来的视野中去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应该生活在广阔而深邃的时空格局中,做“中国的脊梁”。——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
回到最单纯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开或者自身边擦过吧!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作家林清玄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史记》
6.“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网红句,那苏轼的原句呢
很多时候,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可以搭乘时尚潮流的顺风车而重新焕发生机的,最典型的莫过于这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那么苏东坡的原句又是如何精彩呢?(一)豪放苏东坡苏东坡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诗词歌赋等文学上的成就,更多的人是被他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一方面在于,苏东坡拥有内儒外释之人格,所谓“以儒做人、以佛养心”这一中国传统士大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在苏东坡身上体现颇为明显。苏东坡一方面坚持为民请命,造福百姓而在官场中沉浮,一方面以文会友,以佛清心而聚天下学人之所仰。
所以他坚持理想而又清楚现实;为官则造福一方,为文则天下传诵。此外,苏东坡还拥有达观潇洒之态度,苏东坡一生官无定职,居无定所。
在朝则遭朋党攻讦,在野则遭奸佞陷害。中年丧妻子,盛时遭诗案。
但是,不论境遇如何,他乐天知命之格调不曾改变,因言获罪却坚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委心去留,筑土为家,安贫乐道,最后还笑把一生总结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样的人生态度,后人观之,难以不为之感动。(二)一曲定风波而这句现代网红句便出自苏东坡的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中,全文如下: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简单解析一下,1083年,王巩和柔奴奉旨北归,与苏轼有了一场小小的宴会,宴会之上,苏轼发现岭南那样的险境似乎并没有在两人的身上留下风霜,王巩反而更加的淡定从容,居然面如红玉,而柔奴则容光焕发,仿佛他们过去的那近四年的时光并不是在岭南那样穷山恶水之地度过的,苏轼很好奇,于是问“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没想到柔奴轻声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没错,当王巩被贬岭南时,一向柔弱的柔奴也随之不离不弃,之所以两人能够相互扶持在异域他乡,且容貌不改,只不过是因为初心未变而已。这让苏东坡不由得感同身受,自己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境况又何其的相似。
他数次遭贬、自请外放,官场起起伏伏,但始终有赤子之心,能够坚持自己的内心,从不因为外力而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他是真正的豁达,在逆境中生出坚韧的内心,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内心始终坚定,归来还是少年模样。
7.历尽千帆 归来仍少年原句是什么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出自现代诗人冯唐的《冯唐诗百首》。
这是讲成年人要有赤子之心,但这太难了,这样的追求极少人能实现。我更欣赏千帆阅尽,洗尽铅华后依旧热爱生活。
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这才是沧桑后的状态。
归来仍少年,只是理想。冯唐《冯唐诗百首》其一:“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
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扩展资料:本书收录了冯唐到目前为止所创作的116首诗歌,一如既往的笔调辛辣,用语直接。
诗歌篇幅有限,冯唐用寥寥数语,表达对生活对爱情的直观态度。在阅读这些诗歌的过程中会让你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让你忍不住在心里默默爆两句粗口,然后赞同地不住点头,这就是冯唐文字的魅力,在这本诗歌集里依然体现。
"冯唐式"语言打造出不一样的"唐诗百首",用最简单最粗俗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对爱情的直观感受与理解。冯唐出版作品:长篇小说《万物生长》、杂文集《猪和蝴蝶》、长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长篇小说《北京,北京》、长篇小说《欢喜》、杂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长篇小说《不二》、杂文集《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多年以后归来仍是少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