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苍茫的诗句
1.黄鹤楼中描写世事苍茫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2.描写边塞苍茫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王昌龄及其《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王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补校书郎。
二十二年(727年),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外调做汜水尉,迁江宁丞。
因后来被贬为龙标尉,世人又称他王龙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事,王避乱返乡,被剌史闾邱晓所杀。
王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天子”之美誉。其绝句成就尤高。
风格清丽,气魄雄浑,形象鲜活。明王世贞曾把其七言绝句与李白之作同列“神品”。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一般用以写军旅战争事。唐太宗到玄宗时,对外用武颇盛,有抗击外族入侵之战,亦有开疆拓土之战。
因此盛唐诗人描写边塞的诗很多。边塞诗有反映积极立功、保家卫国的作品,这对于抗击外族入侵之战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反映思乡厌战情绪的作品,这种对开疆拓土之战中朝廷过分的穷兵黩武的反对,无疑也是合理的——尤其是对身当其境的战士,更是如此。
这种复杂的心理,在王昌龄这一组诗中得到忠实的反映。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有“无那金闺万里愁”的征人夫妇别离之苦、思念之情。
一至三首是后者,四至六首是前者,第七首则是对塞外战场景色的白描!在同一以军旅战争为主题的作品中,能够充分注意到题材的复杂性,用多样的不同的手法描写,表明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致和艺术技巧的纯熟高超。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
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
3.描写边塞苍茫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王昌龄及其《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王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补校书郎。
二十二年(727年),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外调做汜水尉,迁江宁丞。
因后来被贬为龙标尉,世人又称他王龙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事,王避乱返乡,被剌史闾邱晓所杀。
王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天子”之美誉。其绝句成就尤高。
风格清丽,气魄雄浑,形象鲜活。明王世贞曾把其七言绝句与李白之作同列“神品”。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一般用以写军旅战争事。唐太宗到玄宗时,对外用武颇盛,有抗击外族入侵之战,亦有开疆拓土之战。
因此盛唐诗人描写边塞的诗很多。边塞诗有反映积极立功、保家卫国的作品,这对于抗击外族入侵之战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反映思乡厌战情绪的作品,这种对开疆拓土之战中朝廷过分的穷兵黩武的反对,无疑也是合理的——尤其是对身当其境的战士,更是如此。
这种复杂的心理,在王昌龄这一组诗中得到忠实的反映。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有“无那金闺万里愁”的征人夫妇别离之苦、思念之情。
一至三首是后者,四至六首是前者,第七首则是对塞外战场景色的白描!在同一以军旅战争为主题的作品中,能够充分注意到题材的复杂性,用多样的不同的手法描写,表明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致和艺术技巧的纯熟高超。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
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
4.描写雪的苍茫壮阔的诗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隔牌风惊竹,开门雪 满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莫愁三九少飞花,一夜龙鳞舞万家。
山野茸茸铺厚被,树凇脉脉裹轻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展现黄河苍茫壮阔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