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重叠的古诗句
1.描写山连山,山与山重叠的宋词
大有 九日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
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红萸佩、空对酒。
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人。理宗宝佑中进士。
干办临安府节制司公事。恭宗德佑中,起史馆检校,不赴。
周密《绝妙好词》,收有此词。 上片,首句“戏马台”,有三处:一,在河南临漳县西,又称阅马台。
后赵石虎所筑。石虎于台上放鸣镝,为军骑出入之节;二,在江苏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大会宾僚,赋诗于此。
三,扬州亦有戏马台。从词的内容看,应指赋诗所在铜山戏马台。
开头四句是说,在戏马台前赋诗,东篱采菊,问起时间,又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了。这四句点明了“九日”题意。
“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潘希白,永嘉人。
这两句是说,正巧这时我回到永嘉,江山依旧,而人的感情已大不一样了,引起了下面四句的深沉的感慨。窗外昨夜的风雨,已不像是登高的时候了。
潘希白处在南宋灭亡的前夕,国势岌岌可危,哪里有心情去登高游览。“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宋玉,屈原的学生,曾入仕楚顷襄王。他期望对国家有所作为,受到黑暗势力的排挤而失职穷困,在他的作品《九辩》中,表示叹老嗟卑的伤感与哀愁。
“卫郎”,古有卫玠、卫协、卫恒诸人,协与恒为书法家,且年老,不合“卫郎”身份。卫玠似颇合词意。
玠卫恒之子,风神秀异,官太子洗马,后移家建业,观者如堵,终身无喜愠之色,年二十七而卒。这两句是说,他内心里充满了宋玉般伤时感事的情怀和卫玠般的愁瘦。
这两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识分子的苦恼情绪。 下片,主要抒发词人在重阳这一天内心的痛苦。
“红萸佩、空对酒。”重九是插茱萸、饮酒赋诗的时节。
“空对酒”用一个“空”字,表现了他深沉的痛苦,意思是说,在这个国家遭到异族的侵略,濒于灭亡的前夕,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德佑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馆检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后,宋朝灭亡。这个“空”是包括了他无限的忧愁与苦闷。
“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这是写秋景,说秋风已吹入了他襟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这个“秋”不是单纯地指秋天,也暗寓了赵宋王朝灭亡在即的意思。“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
勉强整顿了一下歪斜了的帽子,因为我曾经搔首问天。“天涯搔首”在无言中又吐露了他无穷的苦恨。
“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江南秋天的鲈鱼是很美的,这些也只成为对往事的回忆了。
在淳佑年间(1241—1252),京城临安附近,经济彻底崩溃,物价猛涨,“殍馑相望,中外凛凛”高斯得作诗说:“人生衣食为大命,今已剿绝无余遗”。老百姓连饭都没有吃,“莼鲈”美味,自然只是回忆中的事了。
词的末尾,是这个时代背景的写照。(何林天) 沁园春 丁酉岁感事 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
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这是一首抒写爱国情怀的爱国词章。 1234年,蒙古与宋联合灭金。
开始,蒙古先约宋攻金,金亡后,蒙古却趁宋收复西京洛阳时,进行袭击,宋军败还,自此揭开了蒙古军侵宋的战幕。两淮、荆襄一带,经常受到蒙古军的侵袭。
丁酉岁,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蒙古兵自光州、信阳进至合肥。战争使人民流离失所,朝廷惊惶失措。
面对这一危急形势,作者不禁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激奋人心的词篇。 词上片,写局势的危急。
起首三句,说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中原故土始终没有收复。“百年陆沉”,借用西晋王衍等人,清谈误国,使中原沦亡的事。
《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青毡未还,典出《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
献之徐曰:‘偷儿,青毡吾家旧物,可特置之。’”这里用以比喻中原故土。
于是,作者发出了感叹:“怅星辰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东帝,在楚地,《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这里指南宋王朝。在这里,作者感叹中原豪杰寥若晨星,南宋江山岌岌可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
刘表,汉献帝时的荆州刺史。《三国志·魏书》载王粲对刘表的评价:“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北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深源,东晋穆帝时的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连年北伐,后因先锋姚襄叛变而丧失败绩,因此被废为庶人。
作者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空谈坐观时变或轻易出师北伐,都会使中原恢复的机会,失之于弹。
2.那首诗带有重重叠叠山的诗句
九溪十八涧,
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
今始穷其趣。
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丁丁东东泉,
高高下下树。
这首诗是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他对白居易赞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不以为然,他说,“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并且别出心裁,于是作叠字诗赞九溪.
九溪十八涧中 最胜处是“山 路 泉 树 ”,闻其名 就是美名远杨,穷其趣的意思就是其趣无比,各有情趣,别有情趣!
过龙井山再走几里路,一股清凉澄澈的溪流映入眼帘,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发源于杨梅坞。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
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是流经万山丛中而来的。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象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一倍。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沙石。
山上茶树多,枫树多,松树多。走过了小石桥,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异。春笋开始脱壳,在岩顶上随风摆动,象是老人稀稀的头发。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有的象橱,有的象桌子,有的象一函书的形状。,向树林预上望去,淡淡地罩着云气。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巳亭午矣。
这次游览是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和我同游的,是达县人吴小村,长乐人高凤岐、钱塘人邵伯絅。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絅。
3.有关重叠的诗词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这首诗是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
他对白居易赞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不以为然,他说,“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并且别出心裁,于是作叠字诗赞九溪.九溪十八涧中 最胜处是“山 路 泉 树 ”,闻其名 就是美名远杨,穷其趣的意思就是其趣无比,各有情趣,别有情趣!过龙井山再走几里路,一股清凉澄澈的溪流映入眼帘,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发源于杨梅坞。
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是流经万山丛中而来的。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
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象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一倍。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
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
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余遇涧即止。
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沙石。
山上茶树多,枫树多,松树多。走过了小石桥,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异。
春笋开始脱壳,在岩顶上随风摆动,象是老人稀稀的头发。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有的象橱,有的象桌子,有的象一函书的形状。
向树林预上望去,淡淡地罩着云气。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
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
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
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
岩日翳吐,出山巳亭午矣。这次游览是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
和我同游的,是达县人吴小村,长乐人高凤岐、钱塘人邵伯絅。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絅。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重重叠叠山曲曲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