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文章诗句
1.有关过年的诗,诗歌,文章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 久违的问候 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 那些沉甸甸的欢笑 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 一杯烈酒 盛满酽酽的乡愁 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 漂泊的游子 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 我所热爱的少女 已经久未谋面 仿如故园里微微颤栗的蛛网 默默地长成了蚕茧 趁春风还早,我要快快赶路 好问心爱的姑娘一声 爱情她可会在这个春天,开出花来 二 清透的风,正从远处吹来 那里有少女的香味 带着野百合的私语 在一瞬间绽放 青涩地,爱人的手臂 温柔地缠绕,把你拥抱 拨动春天的琴弦 季节的距离如此强烈无法抵挡 如同大地孕育着希望 我看见乡亲们,在新年的日子里 谈论着往事的收成 细数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节气 说到春天 大家的眼里又开出了火焰 那个时候,玉米成串地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喜气 飘满家园,让人看了心里 感觉兴奋而踏实 于是莫名地想起 多年前下着雪的某一天 亲人们合在家门照的一张全家福 三 碰落了第一滴露水 氤氲开来,它是七彩的 北方的冰雪消融 南方的树木吐绿 嘀嘀的汽车声里 一路开来,那是春天的婚礼 生命中注定抵达的幸福 你要在哪里醒来 倾听圣洁的歌唱 眼前美好的一切 顺手就能摸到的东西 像诗歌和水一样一见钟情 然后在春天里甜蜜地怀孕 可我还是会想起村庄 坐在一片田野上的村庄 向着河流的方向飞翔 莫非是那不停吹来的微风 引得我张望 初长成的小妹 她正站在家园的路口迎接 以一朵迎春花的姿势 为你献上这首祝福的诗。
2.春节的文章佳句
族的文化心理。
这种心理,在我们民俗文化的底蕴深处,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流传甚广,仿佛是每个人身上难以磨灭的烙印。这种团圆习俗在内外中国人的头都以扎下了深得根脉。
除夕夜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泣福为中心。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
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嚣,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的放起了鞭炮,胆大的方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的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的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年夜饭(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极为重要。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于见人团员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顿,长面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很像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滚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门沸腾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到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
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生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去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沌,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很浑沌的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长面,也叫长寿面,是预祝寿长白年。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年三十守岁,俗名叫“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的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到天亮,为了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以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童稚,在院子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的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的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声响,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袍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这也是所谓爆竹的由来 新年赠橘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互相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新年来了!”“新年来了!”。新年娃娃来到了人间,为人们献上最衷心的祝福。
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快乐!过上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日子! 看,那蔚蓝蔚蓝的天空一下子变成火红火红的了,红彤彤的弥漫着喜气洋洋的味道,人们看着真是乐呵。
3.求关于春节的文章佳句10句左右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诗句文章
《元会诗》(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磐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家荣贵,寿考无疆。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5.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
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春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火树银花醉良宵莺歌动地 国泰民安逢盛世牛气冲天 四海同春春融百族大联欢俏春犹俏 岁启九州新画卷牛岁更牛 普天同庆。
6.关于春节的诗句
田家元旦 孟浩然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天上风云庆会时 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 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 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 吹到东溟月上时丁卯元日钱谦益一樽岁酒拜庭除 稚子牵衣慰屏居奉母犹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梦维鱼钓帘欲迎新巢燕 涤砚还疏旧著书旋了比邻鸡黍局 并无尘事到吾庐甲午元旦 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欢笑拜新年。
7.关于新春佳节的寄语,诗词,文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应是团圆的日子,但依然还是有不少游子漂泊在外,古时也一样,因此有不少诗人留下新春佳节的诗句 描写新春佳节的诗句,或是赞美新春佳节的热闹,或是寄予自己思乡之情。分享一些新春佳节的诗句 描写新春佳节的诗句,看看新春佳节的诗句 描写新春佳节的诗句都有哪些。
新春佳节的诗句 描写新春佳节的诗句
1、《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除夜宿石塔寺》杨万里
醉后先眠客莫嗔,谁能守岁费精神。
幸无爆竹惊寒梦,休羡椒花颂好春。
今岁明年才隔夕,人情物态顿趋新。
遥怜儿女团栾处,政欠屠酥第十人。
4、《己未新岁》 陆游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
车马久无迹,儿孙聊慰心。
更欣春意早,处处有鸣禽。
5、《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6、《庾楼新岁》白居易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7、《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春节的文章诗句童谣春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