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简单的诗句
1.关于战争的诗词,要简短的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 唐 王翰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生。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2.古今描写战争的简短诗词
断发结缰牵战马,拆袍抽线补旌旗。
貔貅百万临城下,安用先生笔一支。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艮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凉州词
王之涣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10句
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求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词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1.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
【译文】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赏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5.战争的诗词有多少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6.关于战争的古诗5首
1、《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赏析: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赏析: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3、《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4、《从军行》唐代: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5、《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赏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经里关于战争的诗句
1.关于诗经中战争的诗
1、《击鼓》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释义: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
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2、《小雅·六月》先秦:佚名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释义: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
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
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
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报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
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
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
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3、《清人》先秦:佚名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释义: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左转身子右拔刀,军中好像准备好。
4、《国风·秦风·小戎》先秦:佚名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释义:战车轻小车厢浅,五根皮条缠车辕。
游环胁驱马背拴,拉扯皮带穿铜环。坐垫纹美车毂长,驾着花马鞭儿扬。
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住在木板搭的房,让我心烦又忧伤。
四匹雄马健又壮,驭手握着六条缰。青马红马在中间,黄马和黑马在两旁。
龙纹盾牌并一起,铜环辔绳串成行。思念夫君人品好,他在家时多温暖。
何时是他归来日,让我对他长思念。四马轻身步协调,三棱矛柄镶铜套。
巨大盾牌花纹美,虎皮弓套镂金雕。两弓交错插袋中,弓檠夹弓绳缠绕。
思念夫君人品好,若醒若睡心焦躁。安静柔和好夫君,彬彬有礼声誉高。
5、《小雅·出车》先秦:佚名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释义: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前军列队静侯在都城郊外。
从周王的宫殿里传出命令,听从国家召唤我到这里来。召唤我的仆从马弁到身边,告诉他们一同上车到前线。
国家多事之秋安全成大患,我们务必紧急赴难勇向前。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后军列队静候在都城门边。
遍布绘有龟蛇图案的旗帜,漂亮羽毛插在大旗的顶端。那些绘有龟蛇鹰隼的大旗,无不在浩浩风中猎猎招展。
此去安危胜败我忧虑不安,马弁随从尽带愁容与忧颜。周王给南仲大将军发号令,派他去遥远的朔方筑防城。
众多战车一齐出动响嘭嘭,旗帜漫空飞舞斑斓又鲜明。周天。
2.诗经中有哪些描写战争的诗
《诗经》的战争诗(忽略不计周开国时的战争史诗:如《大雅.皇矣》),有代表性的战争诗,基本上是集中于宣王时代:《小雅.出车》是北方猃狁进犯周疆、周宣王派大将南仲领兵出征斥退强敌之事。
《小雅.六月》也是赞美尹吉甫北伐猃狁获得胜利的诗。《小雅.采芑》是写方叔率领军队南伐“蛮荆”之武功。
《大雅.江汉》记叙召穆公奉宣王之命平定淮夷。《大雅.常武》是周宣王亲率大军攻伐徐国。
这些战争诗几乎全是民族之战和正义之战,按其战争之对象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种:1、抵御和进袭西北方的猃狁,如《秦风.无衣》、《小雅.采薇》、《小雅.六月》、《小雅.出车》2、对东南蛮夷的平定和教化,如《小雅.采芑》、《大雅.江汉》。
3.诗经中有哪些描写战争的诗
《诗经》的战争诗(忽略不计周开国时的战争史诗:如《大雅.皇矣》),有代表性的战争诗,基本上是集中于宣王时代:《小雅.出车》是北方猃狁进犯周疆、周宣王派大将南仲领兵出征斥退强敌之事。
《小雅.六月》也是赞美尹吉甫北伐猃狁获得胜利的诗。《小雅.采芑》是写方叔率领军队南伐“蛮荆”之武功。
《大雅.江汉》记叙召穆公奉宣王之命平定淮夷。《大雅.常武》是周宣王亲率大军攻伐徐国。
这些战争诗几乎全是民族之战和正义之战,按其战争之对象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种:1、抵御和进袭西北方的猃狁,如《秦风.无衣》、《小雅.采薇》、《小雅.六月》、《小雅.出车》2、对东南蛮夷的平定和教化,如《小雅.采芑》、《大雅.江汉》。
4.战争诗的《诗经》中的战争诗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歌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滥觞。
《诗经》包罗万象,记录了远古时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政权兴衰、劳动生产、祭祀燕飨、婚恋嫁娶等社会现象在《诗经》中都有描述和反映,而对于战争这一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亦有不少诗篇加以记录和描写,这些诗篇不仅成为后世研究先秦时期征战历史的宝贵材料,更以其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传唱千古。《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反映战争的诗篇有30多首,若细细品来,便会发现其中一些篇章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视战争的态度,这便是《诗经》战争诗中的官方视角与民间立场,其各自统御下的诗篇亦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诗经》战争诗主要反映了周王朝时期的杀伐攻略。自周王朝兴起开始,便与毗邻的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发生摩擦;终周朝一代,西北戎狄频繁入侵,南方荆蛮间或离叛,山东诸侯亦不时作乱,对中央王朝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虽有文、武、成、康盛世威慑戎狄,有周公平叛、穆王伐戎以及宣王中兴,但周幽王还是被犬戎攻杀于骊山之下,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亦时刻觊觎着京畿地区的丰腴土地与统领天下的权威。由此可见严峻的边患和无止无休的征伐成为周王朝时期重要的社会主题,战争自然被详赡、生动地反映在诗篇中。
首先来看《大雅·常武》、《大雅·江汉》、《大雅·皇矣》及《颂》诗中的一些篇目,这类诗篇多是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大雅·常武》以激昂的文辞夸耀王师的兵强马壮与士气高昂,气势撼人心魄,《大雅·江汉》更是以不吝笔墨、近乎矫情的夸耀直陈功业的辉煌,这种 “主旋律” 式的风格体现在许多同类的篇章中,多是对君王、诸侯王、将领攻伐武功的歌颂。
诚然,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或出于仕宦之手,或经过史官乐官的润色加工,也由此可以发现,战争对于统治阶层,是建立荣耀与功绩的机会,记录并反映战争的诗歌必定会着力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武功的浩大,这便形成了审视战争的官方视角,在此视角统御下的战争诗,呈现出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折射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要求。而反观保存在《国风》中的一些诗篇,诸如《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秦风·小戎》、《豳风·东山》、《豳风·破斧》等,这些诗篇的字里行间则散发着浓郁的离愁别绪与厌战悲苦。
且以《邶风·击鼓》为例,这首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是鲁隐公四年宋、陈、蔡、卫联合伐郑,这场统治阶级间的权谋利益之争给参战的士卒带来了灾难:“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面对国家强加给士卒的战争,“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战士们的心情糟糕到极点,因为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战争在民众心中毫无意义。厌战与畏死不是因为懦弱,而是战士们心中有家庭、妻子的牵挂,而这种柔情在随时会为不义之战送命的情境下更显温婉凄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现在多被用于婚礼祝福,充满了喜乐与温馨,而当面临绝境、生死难料的士兵们在荒凉的郊外想起新婚时的情景,想起与爱人海誓山盟的这句誓言时,却是那样的苦楚与悲伤!“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近乎歇斯底里的哀号令人寸断肝肠,唏嘘落泪。这类诗篇代表了下层士兵、平民百姓们的呼声,战争对于他们来说,荣耀与胜利毫无意义,而死亡与流离,却能带来致命的打击与难愈的伤痛。
这类源自民间的战争诗,多是表达凄恻的相思、幽怨的愤恨与无边无际的怅然与伤感,这便是审视战争的民间立场,以其真挚深厚、感人肺腑的情蕴,呈现出悲伤的情调。不难理解,战争的胜利是要以无数士兵的牺牲作为代价的,而普通士兵大都来自平民百姓,广大民众对战争的体验无疑是悲苦深重的。
正义的抗敌也好,不义之战也罢,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是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散和生命的消亡。而作为统治阶层,他们眼中是权威与荣耀,功勋与利益,“一将功成万骨枯”,君王将领更在意丰功伟绩带给自己的流芳百世,无数死难士兵的亡魂只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两种视角的分歧与对立可见一斑。
而且这种对立是恒久的,不只在《诗经》中有所体现,亦贯穿在历代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中。梦回国强尚武的盛唐,虽有诸如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这样的诗篇彰显着帝国的气魄,亦有杜甫那催人泪下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这或许是对这两种视角最完美的诠释。
官方视角下的战争诗难以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共鸣的波澜,而民间立场下的战争诗,质朴无华,感情真切,更能如实反映远古战争的真实面貌,更能使读者体味战争的艰险与无情。在此立场下形成的厌战思乡、戍人盼归等题材也深远地影响了后世战争诗、边塞诗的创作。
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对比审视《诗经》中的战争诗及后世有关征战的诗篇,相信会有别样的感悟与体味。
5.关于战争的诗句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唐·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杂曲歌辞·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李陵咏】 唐·王维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老将行】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杂曲歌辞·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
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
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杂曲歌辞·回纥】 唐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
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沙场夜】 唐·于濆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
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古征战】 唐·于濆 高峰凌青冥,深穴万丈坑。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6.诗经·小雅的战争诗
《诗经·小雅》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芑》等等,大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江汉》是写宣王命召虎领兵讨伐淮夷,很快平定了淮夷,班师回朝。宣王册命召虎,赏赐他土地、圭瓒、秬鬯等,召虎乃作召公簋,铭记其事。《常武》写宣王命大将南仲征伐徐国,集中歌颂了王师的威力。如第七章写王师行进迅猛异常,势不可挡,用一连串的比喻,将王师的声威、气概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出来。又如《小雅·六月》写尹吉甫奉宣王之命,北伐玁狁并取得胜利的事迹。另外,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也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诗经》中这类完全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如《小雅·采芑》写大臣方叔伐荆蛮之事,突出写方叔所率队伍车马之威,军容之盛,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他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曾北伐玁狁扬威,荆蛮因此闻风丧胆,皆来请服。《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中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 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如末章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凄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采薇》还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东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 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7.《诗经》中的战争描写有哪些
《诗经》的战争诗(忽略不计周开国时的战争史诗:如《大雅.皇矣》),有代表性的战争诗,基本上是集中于宣王时代:《小雅.出车》是北方猃狁进犯周疆、周宣王派大将南仲领兵出征斥退强敌之事。
《小雅.六月》也是赞美尹吉甫北伐猃狁获得胜利的诗。《小雅.采芑》是写方叔率领军队南伐“蛮荆”之武功。
《大雅.江汉》记叙召穆公奉宣王之命平定淮夷。《大雅.常武》是周宣王亲率大军攻伐徐国。
这些战争诗几乎全是民族之战和正义之战,按其战争之对象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种:1、抵御和进袭西北方的猃狁,如《秦风.无衣》、《小雅.采薇》、《小雅.六月》、《小雅.出车》2、对东南蛮夷的平定和教化,如《小雅.采芑》、《大雅.江汉》。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诗经中关于战争的诗句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