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油诗句
1.江油实验中学诗句或名言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江油诗歌小镇有哪些景点
这里,是诗仙太白的故乡。
有“三绝”之称的太白碑林、耸立在天宝山巅的太白楼、李白少时故宅陇西院、祭祀诗仙的太白祠、李白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漫坡古渡……
在这里,有太多关于诗仙的传说。
影响李白一生的“铁杵磨成针”、让李白文才富丽俊逸的“梦笔生花”、有李白母亲因“浣纱得鲤'',又梦见长庚星入怀而生李白的神秘故事…
这里,李白的浪漫风骨。
诗歌大道的蓝花迎客、水上集市的诗画休闲、春江花月夜的如梦如幻、大地景观的绚丽花海……
3.李白的江油
李白与江油 中国古代许多诗人和文学家,他们逝世后,遗踪所在,往往留下了许多史胜古迹与故事传说。
成都的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射洪的金华山读书台,宜宾的流杯池,绵阳的子云亭等都是著名的文化古迹;而老妪磨针,升庵妙对县官则是众人皆晓的故事传说了。这些名胜古迹和故事传说正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他们的追怀和纪念,是我国古代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应当很好珍惜的。
在我国古代的诗人中,名胜古迹与故事传说的流播民间,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大概要首推李白了。清代学者王琦曾从古今地志、史传及各家著录中,搜集整理,计有“逸事三十三则”“遗迹七十则”“异闻十二则”“法书二十五则”“图画三十二则”“祠庙二十二则”,共一百九十四则,南起广西藤县,北到山西怀仁,东自海滨,西至岷峨,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可见李白遗迹之广和故事流传之多了。
然而这并不是完全的统计,例如四川还有不少,未能收集在内。 关于李白的故事遗迹,有一部分今天已绝难考证,有的已飘渺近于神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明人曹学〓在《万县西山太白祠堂记》中说:事在有无,语类不经,人心爱之,夸诩为真。树若曾倚,其色敷荣;泉若曾酌,其声清冷。
一个诗人在民间留下这么多的故事遗迹,正是因为人民大众喜爱这个诗人,对于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不觉也就产生了喜爱。仿佛这个地方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只要经过诗人的点缀,和诗人有过因缘,便都欣欣向荣,富有诗意一般。
因而诗人游踪所至,便被当地的人标上他的姓名,刻上他的字号,借此以作纪念。甚至有的与诗人并不曾直接发生过关系(如广西的藤县,李白就未曾去过),但只要稍有线索可寻,人们便仍要加以想象描绘,好象真有其事一样。
李白的故事和遗迹就是这样发生、增长,不断被人民群众丰富、夸张并美化、完善起来的。 杜甫曾说李白生前的处境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
(《梦李白二首》之二)“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白居易也说他“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李白坟》),对他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然而这位才华盖世而又身遭不幸的伟大诗人,无论生前死后,却深得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爱戴,其遗迹留存之多,其故事留传之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李白是在江油出生前在四川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因此在他的故乡江油县和四川各地有不少关于李白的故事传说和留下了许多的名胜古迹。
李白的出生就伴随着优美的传说故事。在江油县有一个蛮婆渡,今名漫波渡。
相传李白的母亲经常到那里去浣纱。一次,当她把妙浸到水里时,便有一条活鲜鲜的鱼跃入她的竹篮内。
她回家就烹食了这条鲜鱼,不久她就怀了孕,后来就生下了李白。(见《四川总志》)又传李白母亲生李白的时候,梦见天上的长庚星降入自己的怀中,因而李白出生后就取名为白,以太白作为字号。
(见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长大后,曾在眉山象耳山读书,在那里一直流传着老妪磨针的故事(详前第三章,见《方舆胜览》。)相传李白小时候曾为彰明县小吏,经常出入县衙内,一次李白牵牛从堂下经过,县今的妻子看见了,很是愤怒,将要责罚惩处他。
李白马上用诗回答说:“素面倚兰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诗歌巧妙地将自己比做神话传说中的牛郎,以县令之妻并不是神话中的织女为由,认为她不应该责罚自己牵牛从堂下而过,既切合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身份,又不露形迹,隐晦含蓄而又明白易晓,真是恰到好处,故县令听后也感到十分惊奇,并未责问此事。自此以后,县令待李白却更加新近了,每逢读书、作诗以至宴会,皆让李白作陪。
有一天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县令与李白一起外出,在归来的路上,看见一处山火烧得十分旺盛,县令诗兴大发,于是赋:“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但吟完这两句,便思路断绝,冥思苦索,怎么也想不出下面的句子来。
这时站在旁边的李白马上接着这两句吟道:“焰随红日远,烟逐暮云飞。”火焰随着太阳的落山渐渐远去,烟雾追着傍晚的彩霞飞向天边。
这两句不仅对仗工整,文字精炼,而且写景生动形象,将山火漫延之势与傍晚日光彩霞融为一起,仿佛图画一般。李白这两句诗一出口,顿使县令羞愧难言,再不敢往下吟了。
不久,涪江涨洪水,县令要李白陪他一起去观潮,看见有一个女子被江水淹死了。肥令又苦吟道:“二八谁家女,漂来依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在旁的李白等到县令刚吟完,便马上接口吟道:“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湖。”不难看出李白续诗对县令是有讽谏之意的:这个被淹死的女子的头发已被洪水冲得散乱不堪,红颜也被江水浸得一点不存了。
她为什么被淹,死得这样悲惨呢?什么原因她追随伍子胥投水而死?莫非她是怨恨自己被秋胡一样无情无义的轻薄之人所调戏呢?显然这是与县令所吟“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的轻佻口吻大异其趣的。难怪这次县令。
4.作文江油诗歌小镇观碑林
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
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
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
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
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
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
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
国家搞建设,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
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
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
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
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江油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