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穿汉服的诗句
1.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2.求古代诗歌里对汉服描写的句子,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华丽衣饰讽刺卫宣公夫人(原为他儿媳)姜宣荒淫无耻。 副:用假发编成的髻,上缀珠玉 笄:簪 珈:玉饰 象服:镶嵌珠宝绣满彩色花纹的华丽礼服 翟:绣长尾野鸡图案的礼服 鬒:乌发如云 髢:假发 瑱:玉耳饰 揥:搔头簪子 展:象服内的红色绉纱礼服 绁袢:贴身内衣 羽林郎 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不知道唐代妇女是否真这样打扮,这明显是不懂化妆只知道往脸上倾泻化妆品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
3.有什么诗句可以描绘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华丽衣饰讽刺卫宣公夫人(原为他儿媳)姜宣荒淫无耻。 副:用假发编成的髻,上缀珠玉 笄:簪 珈:玉饰 象服:镶嵌珠宝绣满彩色花纹的华丽礼服 翟:绣长尾野鸡图案的礼服 鬒:乌发如云 髢:假发 瑱:玉耳饰 揥:搔头簪子 展:象服内的红色绉纱礼服 绁袢:贴身内衣 羽林郎 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不知道唐代妇女是否真这样打扮,这明显是不懂化妆只知道往脸上倾泻化妆品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
4.汉服古风诗歌散文
我找的是描写汉服的古诗词,不知道可不可以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5.描写女性静态美的句子,或者描写穿汉服女子得句子(20字以内)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女孩穿汉服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