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霸王别姬电影的诗句
1.电影《霸王别姬》中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1.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李碧华《霸王别姬》
2. 红尘孽债皆自惹,何必留伤痕?——李碧华 《霸王别姬》
3. 似醉非关酒,闻香不是花。——李碧华《霸王别姬》
4. 功名富贵尽空花,玉带乌纱回头了千秋事业。离合悲欢皆幻梦,佳人才子转眼消百岁光阴。——李碧华《霸王别姬》
5. 有戏不算戏,无戏才是戏。 ——李碧华《霸王别姬》
6. 迟迟钟鼔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李碧华《霸王别姬》
7. 暑去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李碧华《霸王别姬》
8. 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不来也罢。——李碧华《霸王别姬》
9.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李碧华《霸王别姬》
10.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景非你莫有,此貌非你莫属。——《霸王别姬》
11. 言犹在耳,有力难拔。——李碧华《霸王别姬》
12. 霸王犹兴叹,虞姬终自刎。——李碧华《霸王别姬》
2.霸王别姬的诗句是什么啊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
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
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 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
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
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
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
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
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头两句是客观纪实,同时也是虞姬即将抒发感慨的情境铺排。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和项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居然直接导致了对项羽精神状态直至未来命运的否定!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虞姬凭什么判断出“大王意气尽”了?仅仅凭项羽闻楚歌而“夜起,饮帐中”吗?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么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话语的煽动力和传染性,虞姬精心设计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一情境铺排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让项羽和诸将失去了决战的勇气! 虞姬的态度是非常奇怪的。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女人,当项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败的时刻,她应该挺身而出,激励项羽,而不是附和项羽“时不利”的藉口,诱惑项羽在恶劣的形势面前低头。
毕竟项羽才三十余岁。她深知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也曾有过“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也曾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可是此时,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类似处境鼓励项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叹“大王意气尽”!此刻项羽身边尚有八百余骑,俱是精兵良将,无不以一当十,即使打不过刘邦,起码可以保护项羽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
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项羽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可见项羽不是没有渡江生息的机会,只是项羽固执地认为“天之亡我”,不愿渡河,“乃自刎而死”。
虞姬为什么不等所有的机会都用尽,再无生路时殉情,就这么匆匆忙忙就判了项羽的死刑呢? 虞姬这首被人赞誉为“坚贞爱情结晶”以及我国最早的五言诗(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和歌,就这样散发出了可疑的气息。我甚至怀疑她是刘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项羽身边的美女间谍。
以刘邦的智力和行事风格,以项羽的“妇人之心”和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仅刘邦、项羽、虞姬的籍贯之间找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就连虞姬最早追随项羽的时间也无可考了。
3.项羽写的《霸王别姬》全诗是什么
项羽写的是《垓下歌》:
【原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诗】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
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啊,我该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士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此外还有虞姬和诗,此诗《史记》、《汉书》都未见收载。最早见于汉初陆贾所撰《楚汉春秋》,是否真为虞姬所作尚无定论。
虞姬和的是《和项王歌》:
【原诗】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译诗】
汉军侵略楚地,
四面都是楚人俘虏的歌声。
大王意志消沉,
我也不能苟活于世。
4.关于“霸王别姬”典故的古诗
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两汉:项羽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3、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两汉:虞姬
译文:汉军已经占领我楚军阵地,汉军军营传来的楚歌歌声四面缭绕。大王(项羽)您的霸王气概都已不复存在(准备血战而死),我还有什么理由抛弃你而独自苟且偷生呢。
4、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清·何浦《虞美人》
译文:千万士兵都归降于刘邦,没有辜负项羽的人却只有虞姬一个弱女子。
5、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元·贯云石《别离情》
译文:又听到了垓下虞姬在哭泣,军帐里项羽第一次听到四面楚歌时的惶恐。
5.霸王别姬的诗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附: 鸿鹄 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以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霸王别姬电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