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1.关于莲的名言、诗词、文章有哪些
01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02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03采莲 南朝·梁·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04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05采莲曲 隋·殷英童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06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07【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梁·祖孙登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08【夏歌】 南朝·梁·萧衍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09【采莲】 五代·孙光宪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10【咏芙蓉诗】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盛唐莲花诗词 01◇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02荷花 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03莲花 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04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05【越女】 唐·王昌龄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06【古意】 唐·韩愈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06【衰荷】 唐·白居易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07【残莲花】 唐·崔橹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08【黄子陂荷花】 唐·唐彦谦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09【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10【莲花坞】 唐·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开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宋代莲花诗词 01爱莲说 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02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03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04【采桑子】·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05【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06【蝶恋花】·晏几道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07【阮郎归·初夏】·苏东坡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08【满庭芳】·黄庭坚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
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09【虞美人】 宋·陈与义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清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10【怨王孙】 宋·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 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元明清莲花诗词 01【三益塘芙蓉】 元·萨都剌斑帘十二卷轻碧,秋水芙蓉隔画栏。彩扇摇风霞透影,锦。
2.莲在诗句中通常的意义是什么
莲:谐音“怜”,怜爱、怜惜。
古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3.请给我一些有关莲的诗句及赏析
夏游莲花
清·张昭美
山色遥看近却无,招提处处缀璎珠。
药泉汲水供茶灶,松石点苍入画图。
宗室卧游辜胜境,匡庐结社得吾绕。
归来四载婴残疾,刚到壶天气象殊。
莲花寺位于武威城西南十五公里的松树乡境内,始建于宋、元时期。旧时山上建筑规模宏伟,殿宇相接,山泉秀丽,景物宜人,为武威游览胜地。莲花寺还是历代文人墨客咏诗作画之胜地,唐代诗人高适,近代诗人张昭美、陈炳奎等都有佳作,著名画家张大千曾两次登临,作有《莲花山图》一幅。
张昭美曾先后五游莲花山,作诗四首,此选第三首。全诗八句,描写了在莲花寺汲泉煮茶、观赏松石的乐趣。
首联大意:遥看灵秀氤氲的山光水气,走到近前却全然消失;莲花寺院内(注:招提,寺院的别称)处处挂着幛幔,幛幔上饰满彩绣珠穗(注:璎珠,此指寺院所挂幛幔上的彩绣珠穗)。首句可能是由王维的诗句“青霭入看无”或韩愈诗句“暮色遥看近却无”化来。
三、四句大意:从药王泉打水供应茶灶煮茶,在松下品茶赏景,一松一石都觉秀美如画。注:“药泉”即“药王泉”,传说与西藏布达拉宫相通。
五、六句大意:我们这次游莲花山,亲身经历胜境,远胜过宗炳当年卧游,还可以和白莲社中人收徒结社相媲美。“宗室卧游”是引用宗炳的故事。宗炳,南朝宋画家,擅弹琴,精于书法、绘画。东晋末到南朝宋元嘉中,当局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就,惟喜漫游山川;后因老病回江陵,将所见景物画于壁上,叹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卧游即指此山。“匡庐结社”,是引用东晋高僧慧远等十八高贤结白莲社的故事。东晋时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同慧永、慧技和雷次宗等十八高贤,掘地植白莲来修念佛法门,故称“白莲社”。
尾联大意:回归故乡多年了,我一直为疾病所困绕(婴疾:患病),此次一到莲花山,就象到了仙境,觉得气象很不一般。注意,壶天,道家语,寓有“壶中乾坤大”之意;这里把莲花山比作壶天,言其如同仙境。
全诗典雅清新,不仅描绘出莲花寺“壶天”的不同景象,而且巧用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作者喜欢闲适生活的心态与情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莲花寺在政府支持下,人民群众自愿捐款捐物,修复了一些古建筑,游客也在逐年增多。你可以亲睹兽文石这块千古难解的巨石,喝上一口药王泉的泉水,踏着旱滩坡的汉唐古墓,登上金顶塔,极目远眺,感叹武威历史的沧桑,庆幸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4.关于荷花的诗句.,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于戏莲叶间,于戏莲叶东,于戏莲叶西,于戏莲叶南,于戏莲叶北. 有关荷花的传说 “荷花仙子”的传说 荷花亭亭玉立于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远远望 去秀美绝伦。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荷花的动 人传说。相传元代有一书生,偶遇一素衣红颜的 少女,他把一个玉环赠给了少女。
一日,池边有 朵荷花开了,他走近观赏,却发现莲房内有一玉 环,正是他送给那女郎的,大惊之下,他折断了 那荷花,而那女郎也就从此不见了。 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最美貌的侍女玉姬的化身。
因为玉姬羡慕人间的双双对对,男耕女织的勤劳生活, 感到身居天宫的空虚和寂寞。她在河神女儿逢莱尼的陪 伴下,偷偷地打开了南天门,悄悄地飞来杭州西子湖畔 ,这两位天宫仙女看到这明镜的湖水倒映着天上的白云 和凡间的青山便跳入美丽的湖中恬洗。
谁知天快亮了, 逢莱尼要玉姬赶快回到天宫,玉姬哪里舍得这美好的人 间。王母娘娘知道后,恼羞成怒,顺手拾起莲花宝座把 玉姬打入湖中,还恶狠狠地骂道:“你要脱尘绝俗,我 要把你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这位洁 白无瑕的仙女化身为美丽的荷花。
5.关于荷花诗句的赏析
荷花的文化内涵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秆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莲,恋,谐音,有留恋之意)的传统。 荷花的象征意义:荷花象征君子、洁净无染(高洁);象征友谊和使者;象征吉祥如意。
荷花又称“花中仙子”、清纯高洁。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佛教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荷花作为吉祥的象征。
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
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荷花的花语:清白、坚贞、纯洁 梅:处士(孤傲坚贞) 荷:君子(洁净无染) 菊:隐士(淡泊无争) 松:斗士(坚韧不屈)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认为荷花圣洁高雅,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
比如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荷花的别称 出于对荷花的喜爱,文人给荷花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依照外形,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本草纲目》)之意;另外还有,“未发为菡萏(hàn dàn),已发为芙蓉”(《说文解字》)。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
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
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湖目。关于荷花的诗词赏析青阳渡(乐府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采莲曲 (南朝乐府诗)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句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
“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
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江南》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采莲曲》(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赏析 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这首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
关于明月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1.月亮在古诗中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
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1.唐代边塞诗大多与明月有关,明月蕴涵着边塞诗人的悲愁特质。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悲怆郁
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的
悲凉凄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以上诗句中,月都是作为一种语言形象出现的,起着渲染环境、
突出抒情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边塞这个空间概念由地理位置向心灵感悟的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深层的感知维度上产生共鸣。
2.月有阴晴圆缺,月携带着人类情感的基因,因而月蕴涵情感无奈的特质。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的希冀和渴盼。深挚缠绵欲见难能的无奈情感,只能化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的凄美独白,飘游在年年岁岁亘古如斯的皎洁苍穹。当然时间也会冲淡和泯灭爱情的甘甜和香醇,倍增凄凉的无奈和忧伤。“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曾经花前月下的娉婷倩影,伴随岁月蹉跎而今不知零落何处,只留下丝缕酸痛汹涌在爱情失落的天际。
3.月光的腾跌在生命的时空中轮回,因而月光蕴涵时空的永恒特质。如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们在词人眼里,昔日的欢娱和自由,只能在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的交替与循环的现实处境中进行此生无奈的追忆和忏悔。另外,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朦胧醉意中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人生哲理,从而生发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从而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这一永恒的自然规律宣泄得淋漓尽致。
2.诗词中明月的象征意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左思《杂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
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别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怨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杂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子夜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李白《秋浦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鉴别校书叔云》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明月夜留别》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还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秦观《一丛花》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苏轼《洞仙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苏轼《虞美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明月好因缘,欲圆还未圆。——晏几道《菩萨蛮》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刘燕歌《太常引》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凌蒙初《拍案惊奇》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吴承恩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纳兰性德《临江仙》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白居易《夜筝》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贺《写情》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张先《青门引》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黄庭坚《水调歌头》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贺铸《伴云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这些逐个琢磨以下,不愁写不出你那篇报告!
3.含有明月的诗句有哪些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3、《生查子》【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4、《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5、《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6、《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8、《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天仙子》【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
4.中国诗词中明月意象有哪些意义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5.哪位知道月亮在古代诗词中的作用与意象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赋予各种神奇的传说,而吟咏月亮的诗词,更是俯首可拾。
皓月当空,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许多诗人借月状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这类“带月”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脍炙人口,妇孺能咏。 托月寄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古代交通闭塞,通讯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亲人团聚不易,逢年过节,家人常有“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之隔,因而王维重阳登高便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叹 中秋月夜,游子怀乡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这类诗词比比皆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历来被誉为千古绝唱,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
“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句,表达了黄昏后月光下情人约会的欢快心情。
李白《玉阶怨》诗云:“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通首无一“怨”字,但闺妇满腹怨情却倾注在“脉脉不得语”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圣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寻觅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许多玩月的习俗。
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闹月、阿细族的“跳月求爱”等。闽台地区除了“博饼”的独特风俗外,还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对着同一轮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叹世路多艰,光阴易逝;或叹怀才不遇,宦海浮沉,因而流露出“好景难逢,良宵难值”的消极情绪。
李白《把酒问月》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意境类同,都是作者“明月长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愤懑。 李白咏月诗撷趣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美丽的月亮是历代诗人笔下多情之物。
古人咏月诗不可胜数,而尤以李白为多,李白全集中与月有关的诗达320余首之多,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引人瞩目。 你看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把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花前小酌,但见“月光明玉盘”;旅途伤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忆昔怀旧,“卷帷望月空长叹”;访友归途乃“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是“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言志抒怀,“欲上青天览明月”;就是夜半醒来,见银辉满地,也难捺激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一生坎坷,因而常以月寄心。因报国不成,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见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过蜀山旧道,行路艰难,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在李白的诗中,月光是“蟾蜍”,是“顾兔”,是“玉盘”,因此常对月生情。他叹“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写的是“弄月”;问“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写的是“问月”;常“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写的是“步月”;亦“琴弹松风里,杯劝天上月”,写的是“饮月”;连给儿子取名也叫“明月奴”。
李白一代诗仙,咏月诗字字玑珠,本身也如皎皎明月,高悬诗坛。
6.月在诗句中起什么作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中月的作用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看不厌的 永恒 题材。
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唐代:李白《静夜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歌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
的意思是“不可以用时间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荫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冷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另外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常用的一种手法,但纵横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是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用的是直抒胸臆。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的形象描写也非常美妙。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应该指出,写月亮只是一种表达手法,达意才是目的。前面李白的例子,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为写月亮而写月亮,简直不可设想。然而,这种现象却在我们有些同学的作文中屡见不鲜:为写景而写景,景色离于主题之外,这样的文章无异于拙劣的拼图。我们应该通过景物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构思与内容融为一体,以写出它的新意,写出它的美
7.古诗词对月亮的影响与分析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
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1.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
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
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
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
“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 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
写月之诗中,月亮意象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诗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下,触处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
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的风格是闲、静、淡、远,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
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月亮不仅本身给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
翻阅《诗经》,我们会发现,月亮在诗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这从《东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证。其中《东方之日》中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创造性的。
马瑞辰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毛诗传笺通释》)这对以后的作家和。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引用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