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春尽的诗句是什么
1.本诗是怎样以“春尽 统摄全篇的
《春尽》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异地依人的苦闷心情。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
————————————————————————————
《春尽》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
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酒浇愁而已。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痕。这样反复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
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
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韩偓此时的孤愤心情,同当年的陈子昂确有某种相通之处。
七、八句抛开议论事理,转入抒情。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诗人在这里虽然没有具体写自己是如何苦闷,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但其无限苦闷之情却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三者紧密结合是其主要特点。这首诗描写景物具体形象,“细水浮花归别洞,断云含雨入孤村”这些诗句,真实地描绘出春天雨前农村的美景,有很大的艺术魅力。这首诗语言流畅优美,对仗工整。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一层地加以抒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挚动人的力量所在。
2.描写凄冷的诗句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月下独自小板凳,此情却是无人解。
3.描写杨花的诗句有哪些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啭:鸟鸣宛转.
北周·庾信《春赋》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柳絮.榆荚:榆钱,榆树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唐·韩愈《晚春》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杨花:柳絮.
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不知,不能.禁:制止.杨花:柳絮.
宋·晏殊《踏莎行》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意谓柳絮自由自在地飞舞,不流连于画堂朱户的富贵之家.
宋·王安石《清平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春色:指杨花.二分尘土:杨花有三分之二落在路旁尘土之中.一分流水:杨花有三分之一飘落水面.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杨花:柳絮.
宋·王令《瀹瀹》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唐·刘禹锡《杨柳枝河九首》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蹊:小径.花带重:花盛开而使枝条下坠.这两句写小径两边鲜花盛开,交结遮掩,看上去象花洞,柳条交结沉甸甸地垂下,一派阳春景象.
唐·李贺《春怀引》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宋·张先《剪牡丹》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香成阵
卷絮风头:吹卷着柳絮的阵风.寒欲尽:寒意将尽.粉红.指花片.香成阵:香气阵阵.
宋·晏殊《蝶恋花》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落絮:飘落的柳絮.意谓柳絮伴着几点雨星,无声地飘落下来,好象春天为自己的结束暗暗流泪;月亮时时被浮云遮掩,似乎羞涩地不愿抛头露面.
宋·吴文英《浣溪沙》
4.描写杨花的诗句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啭:鸟鸣宛转。
北周·庾信《春赋》
描写杨花的诗句: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柳絮。榆荚:榆钱,榆树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唐·韩愈《晚春》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杨花:柳絮。
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不解:不知,不能。禁:制止。杨花:柳絮。
宋·晏殊《踏莎行》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意谓柳絮自由自在地飞舞,不流连于画堂朱户的富贵之家。
宋·王安石《清平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春色:指杨花。二分尘土:杨花有三分之二落在路旁尘土之中。一分流水:杨花有三分之一飘落水面。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杨花:柳絮。
宋·王令《瀹瀹》
5.本诗是怎样以“春尽 统摄全篇的
《春尽》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异地依人的苦闷心情。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
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
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春尽》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
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
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酒浇愁而已。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
不光是醉,而且是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痕。这样反复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
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
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
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
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
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
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
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更叫人寂寞难堪。
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韩偓此时的孤愤心情,同当年的陈子昂确有某种相通之处。
七、八句抛开议论事理,转入抒情。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
诗人在这里虽然没有具体写自己是如何苦闷,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但其无限苦闷之情却形象地表现出来。这首诗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三者紧密结合是其主要特点。
这首诗描写景物具体形象,“细水浮花归别洞,断云含雨入孤村”这些诗句,真实地描绘出春天雨前农村的美景,有很大的艺术魅力。这首诗语言流畅优美,对仗工整。
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一层地加以抒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挚动人的力量所在。
6.一句描写花的诗句是什么
以下是我收藏的部分描写牡丹的诗句:
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尽的诗句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