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子的诗句赏析
1.竹子的古诗及赏析
1、古诗: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2.急求关于竹的诗句加赏析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两面枝。
——郑燮撰
【注释】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年家贫,但颖悟好学、性狂放落拓。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板桥诗、书、画俱有造诣,人称“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板桥擅写兰竹、以草书长撇作画,把中国传统的墨竹兰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今有《板桥全集》及书画多种传世。
【鉴赏】这副对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既是一种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或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的艺术手法,又是指一种文艺作品与欣赏者的联系方式。象征联系的建立是以结构特征的相符度为基础的,而不求质的完全契合。比如,松树与豪情,竹与正直的人格具有不同的质,但松树的壮阔、伟岸的形象与豪情的特征相似,竹的笔直凌霄的形态与人格正直在结构特征上相对应,于是人们就常用松树象征豪情,用竹象征正直的人格,因此,象征是一种异质同构的联系方式。古人在文艺作品中最善用象征手法将事物人格化加以赞扬或贬斥,比如赞竹有虚心、梅有傲骨、兰有君子之高风等。
郑板桥一生爱竹、敬竹;画以写竹,诗以咏竹。郑板桥性狂放不羁,傲岸正直,因此他常咏竹画竹以勉人和自勉。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题画诗)而梅与兰、竹、松,经常是诗人、画家作品的题材,当然郑板桥笔下就更多。上面这副对联也体现了郑板桥诗、书、画的一贯风格,同时也映照出郑的人格。
上联咏竹。竹中空有节,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好像一个“个”字,所以说它“虚心”“低头”,“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二者异质同结构相对应;下联赞梅。梅,不惧冰霜,迎风斗寒傲雪开,所以称梅有傲骨,而且梅还有一个特征,它的花都开在枝的阳面,一律朝上,从无在阴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开的花,所以被斥为“轻薄”)。因此说“无两面枝”,梅的这种形象特征与人们所赞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异质同构的。联语虽然是咏竹赞梅,实际上是为人写照、为己写照。上联说的是治学的精神,下联说的是做人的品格。郑板桥在学术上诗书画三绝,在为人上傲岸耿直,在他身上,后人不是看到了竹的精神、梅的风格吗?
3.竹子的古诗及赏析
竹,号称君子,不刚不柔,凌霜雪而不凋。
奋进、挺拔。拔青翠,摇曳多姿,清香袭人——竹之韵;不畏酷暑,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而可复生——竹之性;高风亮节,清风瘦骨,虚心有节——竹之品。
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以自己独特的品质、风韵,征服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心,而处于诗歌黄金时代的唐朝,关于咏竹、颂竹、写竹、画竹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通过竹的有节来赞美其高洁与气节,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李建勋《竹》 *通过竹的虚(空)心来表现谦虚,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因其经暑抗寒表现坚韧,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岑参《范公丛竹歌》 *因成竹之高来表现气冲云宵的志气,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孙岘《送钟元外赋竹》 *因生长之快来表现新竹的勃勃生机与昂扬气慨,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李贺《昌谷北园新笋》 *因其不避贫壤来表现其适应力与生命的顽强,“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 宜”——刘禹锡《庭竹》由于竹的风韵,我们从唐诗中可以看到,或亭或寺或山庄或别业等幽深清净之所到处充满着竹的身影。
而这些有竹相伴的幽静之处的相关描写,要么流露着诗人沉醉山水的闲适而愉悦的心境,要么表达着诗人向往山林,渴望归隐的情结,要么抒写了诗人身居幽处,淡然而雅致的生活。在这些诗中,竹子已成为一种清净、闲适、恬静、幽然、典雅生活情状的代言意象。
“竹,竹。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张南史《竹》),成片竹子披满山岭,连接山谷,叶细枝劲,成竹如绿云,新竹如碧玉,随风摇曳,影映水中……好一个清凉世界,诗人于其中,恬适愉悦,闲静而自足。 *与水相关者——水是清净之物,与竹相依相映,清幽淡雅,自然成趣。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郑谷《水》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吴融《新安道中玩流水》 *与亭相关者——亭台楼榭,是人休息玩赏之处,而亭边见竹林,更让人顿觉清爽恬适。 “文史归休日,栖闲卧草亭。
蔷薇一架紫,石竹数重青。” ——徐晶《蔡起居山亭》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李白《谢公亭》 *与居所园林相关者——园林别院,清雅闲居之所,一块绿地,数丛竹子,一片新篁,自现风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诗人独自坐在深而静谧的竹林,一个人弹琴长啸而无须他人欣赏,静静的月亮懂得,已足够,诗人隐逸闲适之情溢于诗中。
“栖禽恋竹明犹在,闲客观花夜未休。” ——姚合《题田将军宅》 *与寺院有关——茂林修竹,但见一寺院隐约其间,佛家圣地,更显清净庄严。
是的,唐诗中有很多写寺院的诗有竹景相伴。很多寺院或隐于竹林,或有竹植于院内,有些寺院更是以“竹”命名。
天竹寺以产竹著称,湘妃庙以斑竹闻名。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白居易《画竹歌并引》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张祜《题杭州灵隐寺题杭州灵隐寺》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
——温庭筠《开圣寺》 “浮图经近郭,长日羡僧闲。竹径深开院,松门远对山。”
——张祜《重居寺》 幽居之处,风吹竹动,竹叶萧萧,竹枝婷婷,竹韵悠悠。在这里,竹已成为清雅、恬淡的代名词,成为唐人们追寻闲适淡雅清幽生活情状的独特意象! 三、几许情思—关于爱情关于忠贞 一根竹杖入水化为飞龙,一抹相思泪洒竹上,变为点点斑痕。
竹子的意象不只关乎君子、道德,不只关于闲适、隐逸,还系连着梦幻迷离的神化传说,艳绝凄美的爱情故事。特别是那泪洒千杆竹的娥皇、女英,为爱创造的千古传奇,更是千百年来为人称颂。
而那泪染的湘妃竹,点点的斑竹亦成为诗人们歌颂爱的意象,成为唐诗中每每吟咏之物,为那爱情的忠贞,凄绝与动人!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痕多!”(李商隐《湘江竹》)不尽的离愁,无尽的思念,点点泪痕,片片相思,“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起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痴情而忠贞的女子,为爱守候着神话! 可怜“湘江竹上痕无限”!多少泪滴,多少首诗祭奠! “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无名氏《斑竹》 “九处烟霞九处昏,一回延首一销魂。
因凭直节流红泪,图得千秋见血痕。”——汪遵《斑竹祠》 “龙鳞满床波浪湿,血光点点湘娥泣。”
——无名氏《斑竹簟》 一首首斑竹诗,一首首湘妃颂,或凄艳、或哀婉,那点点红泪、那潇潇斑竹,那有关爱的绝恋已定格在湘妃竹上,那有关爱的忠贞已意化于斑竹身,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四、几多追求—关于抱负关于怅然 在古代的中国,因着官。
4.有关竹子的诗,要翻译和赏析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5.描写竹的古诗要作者及简介赏析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6.关于竹或柏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竹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赏析这首五言律诗是吟咏竹子的,但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根据诗意,所咏之竹当实有所指,这须待读完全诗才能明白。诗的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但写的角度却极富于变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写竹子入水之态,一是上写竹笋抽空之影,这是直接写竹;三、四句写笋径露华、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衬竹,是间接写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写还是间接写,都并非出于悬空虚拟,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诗人置身其间的观察、摹写。他低头看见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斑驳可爱;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似乎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爱的翠竹!这是诗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属河南宜阳)的竹子。据河南宜阳县委宣传部《李贺故里调查》报告上说,“今昌谷村名虽无”,但这一带的村子大都“绿竹成园,较大之竹园即有一百多亩”(转引自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由此可以想见当地竹林盛况,李贺自己也在诗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书字”(《南园》)、“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昌谷诗》)而且,除了这首《竹》诗外,还有一组诗——《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专咏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这都可以证明这首《竹》诗所吟咏的为昌谷之竹无疑,因为在这里,李贺才更可能如此从容安闲地去欣赏它。“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拔上长的状态,也就是《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中所说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霜根”,并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里“腻香春粉黑离离”的“春粉”。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诗的后四句又换了一种笔法,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感慨:“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锦鳞”)。但这还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夸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采用,制作贤冠上的横梁。《周书》载:“成王(姬诵)将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舆服志杂注》:“天子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梁”指帽子里面硬的横衬,以竹为之。这似为此诗末二句之所本。很显然诗人是有所寄兴的。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这些怎能不令诗人歆羡和感慨呢?诗人怀不世之才,常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虽曾官奉礼郎,但位不过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亦不过是“臣妾气态间,惟欲承箕帚”而已,终无能为。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于吟物之中连类而及,也是很自然的了。李贺之诗,虽然笼统地说,其光怪陆离、虚荒诞幻,是深得楚骚之真传,但细致说来,又有所区别,大抵长篇歌行,近于楚骚和汉魏乐府歌诗,而五言律绝,则更类似于齐梁间诗,显得明艳浓丽。此诗亦是如此,尤其是五、六句,活脱脱齐梁口吻。但李贺此诗并不止于咏物,而是将自己的情志编织于其中,因此与齐梁诗那种无聊至极的香艳软媚不同,这也该是李贺此诗的成功之处吧
7.苏轼关于竹子的诗和翻译、赏析
苏轼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画竹往往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人家问他:可何不逐节分画?他回答说:“竹生时何尝是逐节生的?”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一次坐于堂上,一时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后来人家问他:世间只有绿竹,哪来朱竹?苏轼答曰:“世间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何尝不可以用朱画!”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
轼画朱竹,正体现了他不重形似的绘画主张,这种绘画理论具有远大的艺术观点,也是后来士大夫“逸笔草草,聊以自娱,非求人赏”的艺术原理的发源
8.有关竹子的诗,要翻译和赏析
《竹石》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9.描写竹子的诗句
题画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 摘自《清诗精华录》 竹石轴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摘自1988年《绝句千家台历》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二、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三、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摘自《樊川诗集注》 新竹 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估静添幽别有功。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天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摘自《陆游诗集》第一册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诗台历 湘竹词 (唐)李商隐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痕多! 酬人雨后观竹 (唐)薛涛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竹离亭 唐)薛涛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摘自《薛涛诗笺》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 (诗竹) (三国)关羽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弧叶淡,终久未凋零。
诗谜 想当年幽居深山,绿鬓婆娑, 引多少骚人墨客。 自归郎手,经了多少风波, 受了多少折磨。
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黄多!休提起—提起来, 珠泪满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种,欲似为溪移。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
萧骚寒雨夜,敲鼓晚风时。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墨竹图轴 (明)夏昶 闻群初夏尽交欢,写赠琅环着意看。 但愿虚心同晚节,年年此日报平安。
摘自《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 题兰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上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摘自《题画诗绝句百首赏析》 陈 陶 .唐(847-859为仕)。 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
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
啸风清独速。 竹十一首之一 不厌东溪绿玉君。
天坛双凤有时间。 一峰晓似朝仙处。
青节森森倚绛云。 竹十一首之二 万枝朝露学潇湘。
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乘龙不得雨。
春雷入地马鞭狂。 竹十一首之三 啸入新篁一里行。
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
闲倚云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之四 青岚帚亚思祖。
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
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十一首之五 迸玉闲抽上钓矶。
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气青骢马。
骑过春泉掣手飞。 竹十一首之六 须题内史琅 坞。
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
莫教凡鸟闹云门。 竹十一首之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
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
子乔丹井在深涯。 竹十一首之八 燕燕雏时紫米香。
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
从结高笼养凤凰。 竹十一首之九 一节呼龙万里秋。
数节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
云里栏干过子猷。 竹十一首之十 丘壑谁话碧鲜。
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
图写龟鱼反上天。 竹十一首之十一 玄圃千春闭玉丛。
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
今日南枝在国风。 王安石 .宋(1021-1086)。
字介甫,半山, 江西临川人。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缘阶帖碎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一 竹根珠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干。
要使竹林有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二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恋恋睇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三 玉润明信好冠,错力剜出鲜纹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欢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见赠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断檀栾,。
10.关于竹子的诗句
1、清代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宋代陆游《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翻译: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
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3、唐代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翻译:窗外的丛竹挺拨直立,青翠中预示来年的春寒。竹子的坚贞为人欣赏,因为竹笋还未长成长竿。
4、唐代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翻译: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5、清代郑燮《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翻译: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关于励志的诗句及赏析
1.关于励志的诗歌,作者
2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3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2、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33、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34、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3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2.励志古诗及其赏析
春江花月夜正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励志 对未来的期待的古诗 及赏析
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是期待未来的励志古诗。
【出处】《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赏析】李白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扩展资料
1、《行路难·其一》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行路难·其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4.励志诗歌鉴赏
励志古诗词
1、《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1、《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2、《劝学》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3、《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4、《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15、《遣兴》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16、《论诗十绝》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17、《戏为六绝》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5.励志古诗及其赏析
春江花月夜正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青春励志名言及其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 游
【出处】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释难】
江干:江边。阖棺:盖棺。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和銮:天子的车驾。
【今译】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评析】
这首诗开头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用了白描手法,用了蜀汉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描绘了诗人病体瘦弱、客居江边,挑灯夜读《出师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想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的思想情怀,表现了诗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用法】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用例】
1、王明海自费治理沙漠的先进事迹,展示了一个普通百姓“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境界,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可贵品格。
2、“位卑未敢忘忧国”,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把这句话化为自己的激励与行动,东方睡狮就会更加昂扬挺立;地球上的红飘带就会在太平洋西岸高高飘扬!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竹子的诗句励志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