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鼓戏诗句
1.描写花鼓戏的文章有
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部分.它是湖南、湖北、安徽、
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而已.
湖南有: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19个湖南地方戏剧剧种.
花鼓戏又名挑香担,属小戏,因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农民喜爱。传统剧目有《还披风》、《庵堂相会》、《卖草囤》、《秋香送茶》、《红玉》、《乌镇北栅头》、《陆雅臣卖妻》、《尼姑庵里卖草药》、《磨豆腐》等,大多是以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传闻旧事为原型改编的。
花鼓戏在清末曾被禁演。1952年,崇德县文化馆帮助部分老艺人组建民爱花鼓戏小组,共12人。1959年12月,桐乡县文教局组建桐乡县花鼓戏剧团,有人员 30人。此后剧团屡有变更,或停或演,演员也有改行的,有回到农村的。1980年春,部分花鼓戏老艺人自愿结合组成民间性质的桐乡花鼓戏剧团,在农闲时节演出于桐乡、海宁、余杭、德清等地。1988年5月,受现代娱乐形式冲击,剧团停止演出。
湖南花鼓戏,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湖南花鼓戏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民间歌舞到对子花鼓直到能够演出一整本大戏这样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湖南花鼓戏曲调的发展,是采用当地山歌、民歌、哼歌为素材,发展成为几个基本曲调,应用于有简单情节的的戏剧之中,后由于戏剧情节的复杂化和人物思想感情表达的要求,原始曲调变成了有各种不同节奏的、能表现各种不同情感的、分别适用于男声或女声演唱的曲牌。从音乐发展的角度说,前辈花鼓戏艺人(民间作曲家),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运用“一曲多变”的规律,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曲调。并且相传了一套曲调发展的手法,他们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概括:如“变手法”、“改尾巴”、“换骨头”、“翻上去”、“落下来”、“把板眼扯烂或挤拢”等,实际上就是通过转调、变调、改变调式、音程移位、节奏扩展或者压缩等手法,来创造、丰富了花鼓戏曲调。所谓“变手法”,是转调与变奏的结合;“改尾巴”、“换骨头”是改变调式和骨干音;“翻上去”、“落下来”是音程上下移位;“把板眼扯烂或挤拢”就是节奏扩展或压缩。同时,他们也吸收了外省或者本省的其它民间音乐和其它剧种的音乐,为后代留下了宝贵财富。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过去,由于花鼓戏遭受封建迂腐势力的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省花鼓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湖南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4类:1、川调,2、打锣腔,3、洞腔(即师公腔),4、小调。川调,源于山歌及民歌。按调式分为宫调式、羽调式两种,宫调式强调六级音,羽调式强调七级音,花鼓戏味特别浓厚。打锣腔源于哼歌及劳动号子,原来仅用锣鼓、唢呐伴奏,人声帮唱尾腔,得名打锣腔,现在基本上取消了这种帮腔形式。洞腔,源于师道音乐,所以,也称师公腔。川调、打锣腔、洞腔,统称为正调,正调的结构比较方整,大多以“对仗”或“起承转合”为结构形式,反复运用。小调是一些比较原始的民歌、山歌、城市小调和丝弦小调,表现情绪较为单一。某些小调发展较大,能表现多种情绪,编入了正调。
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多以表现劳动生活为主。湖南花鼓戏从劳动人民群众中来,丰富了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娱乐。
2.关于采茶的诗句
1、《咏贡茶》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译文:春天来了,但大自然中的草木不敢先开花;茶树上长出来名贵的花蕾,终于到采摘茶芽的时候啦。武夷山真是个神仙的境地呀;这里不仅盛产名贵的灵芝,更有这名贵的茶中奇琶。
2、《即目》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译文:小的鼎煎茶面对曲江池,一个留着白胡子的道士下棋,摇书扇。谁写在破蒲葵扇上,上面记着南塘移动树的一天的事。
3、《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译文:山野泉水的声音与袅袅炊烟在白云间飘荡,坐在这我深爱着的山里饮着香茶。那岩石上系着的小船也不忍离去,要和流动着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4、《湖州歌九十八首》宋——汪元量
江头杨柳舞婆娑,万马成群啮短莎。
北客醉中齐拍手,隔船又唱采茶歌。
译文:杨柳在江边飞舞,万马成群在吃草。客人已经喝醉,隔着船儿唱着那采茶的歌谣。
5、《忆秦娥·游人绝》宋——刘克庄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
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
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译文:游人已经很少了。绿草如茵,花儿已经开过了时节。正是养蚕和采茶的时候。杜鹃在枝头啼叫,柳絮如雪般纷飞。烟雨蒙蒙的天气正是江南的三月。
3.关于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其中有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的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常德地区的常德花鼓戏,流行于湘北岳阳、临湘一带的岳阳花鼓戏,流行于衡阳地区的衡阳花鼓戏,流行于邵阳地区的邵阳花鼓戏,流行于湘南祁阳、零陵、东安一带的花鼓灯和流行于湘南的道县、宁远、蓝山、新田等县与调子班合流的零陵花鼓戏。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建国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据1981年统计,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一旦一丑的花鼓戏初级形式。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是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较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
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
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1949年后,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花鼓戏的著名演员有:何冬保、廖春山、王佑生、张树生、杨伯成、张廷玉、等。
4.急求赞美戏曲的诗句
关于京剧1、观京剧《将相和》(七绝)居功自傲莽廉颇,挑衅事端屡屡多。
大义相如胸纳海,负荆请罪将相和。2、赞廉颇(七绝)藐视忠良为懦儒, 廉颇自诩战功殊。
难能可贵幡然悟, 请罪负荆一丈夫。3、观京剧《空城计》城头诸葛弄瑶琴, 城下洞门空巷深。
司马犹疑失战策, 神机妙算孔明临。4、(七绝)观京剧《辕门斩子》盛誉杨家将帅贞, 凛然大义斩亲生。
今来古往忠臣在, 此等胸襟有几名?5、(七绝)观京剧《锁麟囊》百听不厌《锁麟囊》,程派唱腔婉而慷。悱恻缠绵入肺腑, 余音美妙胜琼浆。
6、观京剧《江姐》(七绝)京剧新星张火丁,舞功绝妙美声情。移植新戏颂江姐。
雏凤清于老凤声。7、红楼二尤尤二姐(七绝)金丝娇鸟入笼中,寝食无忧难驾风。
与世无争犹有梦,奈何厄运命匆匆。8、尤三姐(七绝)寄人檐下不低头,泥穴濯清自净流。
双剑痛淋贞女血,湘莲悔煞泪难收。9、观京剧《霸王别姬》(七律)盖世英雄奈若何,霸王伟业瞬间过。
十方埋伏濒亡近,四面楚歌悲泪沱。骓马哀嘶心恋战,虞妃刎别血婆娑。
狂澜难挽英魂弃,悲也壮哉一曲歌。10、观三国戏有感(七律)风驰云涌观三国,胜败是非分与和。
巧取豪争何厌诈,忠奸善恶怎明讹。长驱直入雄无畏,帏幄运筹谋几多。
叱咤风云成霸业,浪花一闪泯长河。拓展资料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
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
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参考资料京剧 百度百科关于京剧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描写花鼓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