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山出平湖的诗句
1.高山出平湖的诗
《水调歌头·游泳》
【作者】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山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白话释义:
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向群众招手刚饮过长沙的水,现又吃了武昌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的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岸边叹道: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2.高山出平湖的诗
《水调歌头·游泳》【作者】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山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白话释义: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向群众招手刚饮过长沙的水,现又吃了武昌鱼。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的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孔子在岸边叹道: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
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3.水库村的高山平湖
青山水库于一九六七年底动工兴建,一九七三年基本建成 。该水库坝高127.5米,坝长507米,顶面宽60米,承雨面积441平方公里,总库容约4.48亿立方米,年均来水量约3.72亿立方米,平均水面约18平方公里。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水库村高山出平湖”,这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后写下了的著名诗句。随着三峡工程下闸蓄水,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预言得以实现。在湖北省崇阳县水库村,高山出平湖,故题词人工修建的水库不仅泽被着后人,命名为青山水库。有魏魏青山、历史丰碑之意,从而成为现代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上世纪七十年代,崇阳县水库村人民高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大旗,以愚公移山的气慨,开创性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建成后的青山水库水面44平方公里,总库容4亿立方米,成为崇阳盆地重要的水利枢纽。一次气势恢弘地建设,将山、水奇融合成一幅壮观的水墨画。
青山水库 ,碧波荡漾,百里平湖,诗意盎然。以库区为主体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生态旅游区,区内山水相依,植被繁茂,岛屿棋布。
从大坝出发,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的山峰,这就是当地有名的“金柜山”。相传此山是真龙天子的风水宝地,有一天,一个自命不凡的秀才独自登山,当他来到山顶时,已经筋疲力尽,便靠在一块大石板上睡着了,睡梦中,群臣左右,伺女如云。一阵闪电雷鸣,天公还真的把“金柜山”的盖子给搬飞起来了。雨过天晴之时,秀才猛然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只好埋怨自己没有那个福份。
在青山水库最宽阔的水面,水域中央是有名的“龙泉珠”。“龙泉珠”是一个圆形的小岛,它象一颗龙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水面上。在“龙泉珠”的正中央却生长着一颗生命力极强的木梓树, 木梓树本来是怕水的,每年汛期,不管水位多高,木梓树丝毫无损,所以当地人把这颗木梓树又叫做“神奇树”……
青山水库生态旅游区距县城仅13.5公里,山青水秀,气候温润,景色宜人,交通便捷,是享誉鄂南的旅游胜地。
4.描写山的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关山月 》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独坐敬亭山 》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5.求30句写山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
6."高峡出平湖"的含义游览长江三峡时,经常听导游说"高峡出平湖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上面是出处,这句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小问题。 难点就在这个“出”字的理解。
李白有一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这个出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 1。
说自远而近,两边青山映入眼帘,谓之“出”,是一种富于动态的描写。 2。
从水面拔峻而起,也谓出。 毛老爷子的诗词历来没有太深的玄机,他的作品是以雄浑大气夺人的。
而这里的一个“出”,应该也没有李白所用的那么灵巧。 下面试分析一下: 对于“高峡出平湖”一句,单看一句,应该可以有两个解释方法:一是高峡“出自”平湖;二是平湖“自”高峡“出”。
显然光看这一句是不足以判断句意的,我们结合前文去看,前文“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是说一道堤坝截断了长江的水势。 “峡”是两高山之间所夹的水道。
这样看来,我们应该可以作一个选择了。 整理一下语序,这句的意思就应该是“堤坝截断江流,江水在围成的高峭峡谷中汇集成了(“出”要表达的意思)一片平旷的湖”。
显然,前面的ohlive朋友的评论很有道理,只是他没有直接解释这个句子,而是用更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这个意思。 结言:对于毛主席的作品,应有一个客观审视的态度,领会其借句的恰当、言语的流畅和气势的雄劲是要点,至于细部问题,如果不是作专门研究,应该没有太多深究的必要。
区区谨以一家鄙薄之见忖度之,不足之处,还望得方家指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木格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