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关于政治的诗句
1.关于政治的古诗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3、《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4、《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5、《病起书怀》(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2.关于王安石的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原文: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赏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3.关于政治的古诗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3、《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4、《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5、《病起书怀》(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4.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政治诗吗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乍一看,完全是一首思归诗,根本闻不到一丝一毫的政治气味。但是近千年来,学者们为了它到底是不是政治诗,却争得不亦乐乎。现在我极简短地介绍一下王安石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看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判断它属不属于政治诗了。
王安石(1021---1086)在1037年跟父亲移居江宁(现南京),从此南京就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了。他于1042年中进士,做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官,政绩显著。1069年,宋神宗封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第二年就拜宰相。于是王安石发起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但变法的阻力极大,1074年被罢相,回归南京闲住。一年后神宗又启用他为宰相,继续变法。但只坚持了一年多一点,又被罢相。他退居南京,从此一蹶不振。1086年宋哲宗登基改为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尽废。这一年,王安石在极其抑郁中离世。
回过头来再说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他1068年进京任翰林学士时作的;另一种认为是1074年罢相后回南京途中作的;第三种认定为1075年二次拜相时,从南京到京城的途中作的。
我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是完全没有的,因为诗中明明写着"明月何时照我还"。如果他是罢相回归,瓜洲(在扬州)离南京只有几天的路程,何必要发出这样明知故问的感叹呢?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种情况,是他二次进京拜相的途中写的。这时王安石的心情肯定非常之好,因为神宗再次召他回京拜相,重新推行"新法",他的政治抱负可得以实现。所以当泊船瓜洲时,他回望长江对岸的京口(现镇江),又遥想蛰居了一年的钟山(指代南京),颇有些洋洋得意之情。因此在他眼里,江南是沐浴着春风,百草丛生,千里一片绿色,多么生机盎然。他想到了这次重新回京推行变法,也可以象“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样,让人民享受新法带给的好处,家家安居,人人乐业。如果真的实现了变法,那我就可以去官回乡,安度晚年了。因此最后他发出感叹:“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还”,可以理解为得胜而归。因为他写这诗时,还仅仅是在去上任的路上,一切尚为未知数。但他期待着这次出马能功成名就,所以这样迫切地盼望着“还”。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另有涵义的。特别是这个“又”字,绝对暗示他重新拜相后,要继续推行变法的决心和信心。因此,我们应该把这首诗看作是政治诗。
还有第一种情况,就是这诗写在1069年从南京去京城任翰林学士的路上。如果真是那次所作,那么“春风又绿江南岸”就真是“绿了江南岸”,没有任何政治的含义,当然政治诗也无从谈起。只是有一点令人不解的是,那时王安石才四十多岁,精力充沛,抱负远大。之前做了那么多年的地方官,难得这次能进京而成近水楼台。高兴都来不及,为什么要无端地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呢?所以我认为这诗写在1069年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首诗写于1075年第二次拜相的去京路上的可能性极大,那么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的确是另有所指,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首政治诗。
当然,这样一解说,“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会变得索然无味。故而,我认为读这首诗时,还是就诗论诗为好。特别是对儿童少年教学时,大可不必讨论它是乡愁诗还是政治诗。
南宋初的文人洪迈(1123---1202)在《容斋续笔》中记载,王安石最初写的第三句诗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但 总觉得这个到字太平庸。于是改成 了“过”字,但又觉得欠妥贴。再改成“入”字,还是觉得不好。又试着用“满”字 等十几个字填入,都不能满意。最后他遥望江南,树是绿的,山是绿的,水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想象中的草也是绿的。。.于是他豁然开朗,终于定稿成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一改,不但把形容词绿变成动词活了起来,让江南的绿跃在了人们的眼前,还把“春风”也拟人化了。这次的修改与贾岛的“推”、“敲”一起,成为脍炙人口的写诗炼字的著名故事。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6.关于王安石的古诗有哪些
1、《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宋代:王安石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译文:野外的烟气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伤,泪水浸湿了衣领我都浑然不知。
没有了春风河岸的芦苇依旧碧绿,就好像我当初送你过江的时候一样。
2、《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春夜》——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译文: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4、《北陂杏花》——宋代: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译文: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
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5、《初夏即事》——宋代: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度两陂 一作: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译文: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
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7.王安石的诗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人。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
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常运用散文句法入诗。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
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五绝·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七绝·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七绝·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七绝·愍儒坑 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物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人发冢人。 五律·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五古·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 。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七绝·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七绝·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绝·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七绝·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七律·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七律·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七绝·书湖阳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 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 蒙蒙吹湿汉衣冠!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 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 庾楼月, 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 酒醒后, 思量著。 词·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 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王安石在政治上积极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