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梧桐的诗句
1.描写梧桐的诗句
常见诗句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2.关于梧桐树的诗句
《凤归云》 ——唐·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寄邓志宏》 陆游 三径从来半草莱,席门那为故人开, 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呜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白居易《初入峡有感》:“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陆游《寄邓志宏》:“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3.有关梧桐的诗句
1.《梧桐》【唐】戴叔伦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
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2.《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宋】李清照
4.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宋】刘翰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唐】李煜
6.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鹧鸪天》【宋】周紫芝
4.有关于梧桐的诗
1、梧桐影·落日斜
唐代:吕岩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译文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2、咏梧桐
清代:郑燮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译文
高大的梧桐树在暮色下能够扫动天上的寒星,拂落晓霜。(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梧桐的高大雄伟。)为何不种在扬州,从而引来凤凰栖息?
3、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清代:纳兰性德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译文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4、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宋代: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译文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长辈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5、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五代: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译文
深秋时节,梧桐树下,辘轳金井旁,落叶满地。树木入秋而变,人见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帘,眼望窗外细雨,旧愁之上又添新愁。
闺中的思妇独守着琼窗,想到韶华渐逝,心愿难成,怎不双眉紧皱,愁在心头。回首边地,征人久无音讯。想要寄书信,可是黄河寒波滔滔,溯流难上,思妇只能在孤独寂寞中苦苦守望。
5.梧桐树的诗句
别李郎中 薛涛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立秋 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夏日书帐 陈淑兰帘幕风微日正长,庭前一片芰荷香。
人传郎在梧桐树,妾愿将身化凤凰。秋夜 陈文述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句 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夜坐 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6.求一句描写梧桐树的古诗词句
1、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代戴察
译文:萧瑟稀疏的梧桐树叶上,借着刚刚升起的满月,露水泛出闪亮的光茫,闪亮的光线装扮了这朴素的寒夜。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译文: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3、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出自宋代刘翰的《立秋》
译文: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5、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出自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译文: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6、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忆秦娥·咏桐》
译文:香火就要熄灭,酒也所剩无几,这光景令人内心好不悲苦凄切。严酷萧瑟的秋风,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飘落。梧桐落,就是那种不愿见到的、一片衰败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独、冷落。
关于描写梧桐的诗句古诗
1.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
常见诗句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2.关于梧桐的古诗
1.《梧桐》【唐】戴叔伦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
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2.《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宋】李清照
4.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宋】刘翰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唐】李煜
6.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鹧鸪天》【宋】周紫芝
7.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闺怨》【唐】白居易
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更漏子》【唐】温庭筠
9.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忆秦娥》【宋】李清照
10.卧听疏雨梧桐,雨馀淡月朦胧。
--《清平乐》【宋】晏几道
3.关于描写梧桐树的诗句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宋】李清照2.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宋】刘翰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唐】李煜4.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鹧鸪天》【宋】周紫芝5.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闺怨》【唐】白居易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更漏子》【唐】温庭筠7.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梧桐影·落日斜》【唐】吕岩8.卧听疏雨梧桐,雨馀淡月朦胧。
--《清平乐》【宋】晏几道9.梧桐山上梧桐树 ,梧桐树上落凤凰 ,梧桐引客来 ,山高任我登——原创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11.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12.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忆秦娥》【宋】李清照13.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咏梧桐》【清】郑板桥14.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五代】李煜。
4.关于“梧桐”的诗句有哪些
1、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 《句》
2、十二珠帘卷秋月,霏霏凉露下梧桐。——元·萨都剌 《赠来复上人四首 其四》
3、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明·文徵明 《晚雨饮子重园亭》
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5、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唐·李白 《效古二首 其一》
6、四十日秋无点雨,谁将消息到梧桐。——宋·方岳 《秋热 其一》
7、台越还闻走麋鹿,墟吴真见有梧桐。——明·沈周 《读吴越春秋》
8、白纻乌纱青宝玦,紫鸾黄鹄碧梧桐。——宋·杨万里 《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脩提干》
9、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明·何景明 《雨夜似清溪二首 其一》
10、离情满江汉,秋色入梧桐。——明·黄瑜 《送张九衢都帅北上时镇惠潮》
11、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唐·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12、晓霜凝耒耜,初日照梧桐。——唐·卢纶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
13、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唐·杜甫 《遣闷奉呈严(一本有郑字)公二十韵》
14、麒麟游甸苑,凤鸟集梧桐。——明·祝允明 《都门赠吴渊父》
15、满耳蛩声秋唧唧,玉阶寒露冷梧桐。——清·杨淑贞《秋夜》
17、16、玉醑金钗香梦断,归来晴月挂梧桐。——宋末元初·方回 《饮商氏普安堂(大震)》
18、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宋·葛天民 《小亭》
19、绿苔侵杖屦,秋色近梧桐。——宋·刘敞 《庶几堂》
20、仰看阳光只见空,不如影里看梧桐。——宋·杨万里 《小憩揭家冈谛观桐阴》
5.描写梧桐的诗句
常见诗句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这里我列一首: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6.关于梧桐的古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不陌生吧。
全词如下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7.关于梧桐树的诗句
《凤归云》 ——唐·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寄邓志宏》 陆游 三径从来半草莱,席门那为故人开, 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呜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白居易《初入峡有感》:“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陆游《寄邓志宏》:“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
8.有关梧桐的诗句
【年代】:北宋 【作者】:张耒 【作品】:夜坐 【内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清平乐 【内容】: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破阵子 【内容】: 燕子欲归时节, 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 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撼庭秋 【内容】: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采桑子 【内容】: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年代】:北宋 【作者】:晏几道 【作品】:行香子 【内容】: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年代】:唐五代 【作者】:温庭筠 【作品】:更漏子 【内容】: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年代】:唐五代 【作者】:孟郊 【作品】:列女操 【内容】: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内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古风 【内容】: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1],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2]。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早起 【内容】: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夜书所见描写梧桐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