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与迷信的哲理诗句
1.关于科学哲理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反映了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2.关于科学哲理的诗句有哪些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事物普遍联系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是不断联系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望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与科学哲理有关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关于迷信与科学不共存的名言
科学是宗教迷信最有效的解毒剂——亚 史密斯
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竺可桢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爱因斯坦(美国)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达·芬奇(意大利)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伽利略(意大利)
不要迷信权威,人云亦云,要树立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谈镐生
满意请采纳哦~O(∩_∩)O谢谢
5.关于科学破除迷信的故事和名言
1.活见鬼 原文: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以足撩试,偶不相值,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3.访“石古大王” 石古大王庙位于兴宁神光山半山腰通往五华的山坑口。这里风景优美,两旁山上,苍松翠木,林茂成荫。
一条小溪,顺着山,绕着峰,潺潺地从坑口流出山外。坑口的左侧是庙,右侧是四层楼式“望兴亭”。
中间耸立着一棵盘根错节的参天古榕,像一把撑开的巨伞把坑口上空遮住。树荫与徐徐吹来的山风,把这里造就成一片清凉世界。
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笔者在兴宁侨中读书,夏日午休时常常跑到这里来,图的就是一个“凉”字。榕树脚下搭有一个凉亭,四周上空悬挂着许多功德牌匾,里面摆放着石桌石凳,经常有人坐在那里纳凉。
现在的石古大王庙,翘角飞檐,是一座傍山而建的二层楼式仿古寺庙。庙建于改革开放不久。
但现已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游客和信众。一个规模更加宏伟的新庙正在旁边兴建之中。
石古大王庙是附近少有的道教神庙。道教是我国三大教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根支柱。
它的诞生稍晚于佛教。是中国人与外来文化对着干的产物。
道教的鼻祖是汉朝的张道陵,尊老子为祖师,以老子的《道德经》为经典,中心思想就是“道”。 佛有“三佛”,道有“三天尊”,都是各自的至高代表。
不懂佛道的人逛寺庙,如果看到大雄宝殿的“三佛”,属佛门。如果看到三清殿里的“三天尊”,属道门。
历史上,佛道两家恩怨颇深,后来谁也灭不了谁,才和谐相处。 道教崇尚自然和谐,主张淡泊宁静,与当今倡建节约型和谐社会十分合拍。
道教主张政治上无为而治,也与时下鼓吹小政府、大市场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故道教有大智慧焉,值得人们去探宝。 传说中的石古大王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精灵,而是北宋时期,姓石姓古的两位拜把兄弟,他们带领百姓抗敌御侮,成为英雄义士。
死后,百姓感其爱国爱民,在其战斗过的地方,包括闽、粤、赣、湘等地设立神坛敬奉。有碑文记载其事迹。
过去的石古大王庙,不过是一米见方的小庙,后头有一块巨大的山石。平时香客零落,唯一例外的就是重阳。
每年这一天,都会有许多人拎着大包小包的香烛鞭炮从四面八方涌来上香。神庙周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爆竹声声,硝烟弥漫。到处燃香点烛,甚至古榕树头也难幸免。
节日过后,满目疮痍。树头已焦死一半,石古大王庙也被烟火熏得像抹了灰。
此情此景,恐怕连石古大王也会目不忍睹,摇头叹息。 改革开放后,信众重新为石古大王建大庙。
并在旁边开辟出一块宽阔空地,置放几座高大的铁铸香炉,供信众燃香点烛之用。 今日重阳,到寺庙烧香的不见其少,反见其多。
但昔日的山间小道已变成水泥公路。游人上得去,下得来,容易疏散,反而不见拥堵。
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已经提高。古树不再遭灾。
如今新庙即将建成,石古大王如同世间百姓,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它既满足了信众的心理需求,也反映了后人对先烈英灵的敬仰。
作为一名常客,希望新庙落成后,能充分展示独特的道家文化。用“道法自然”的思想去劝世,为浮躁奢侈的世俗修一份宁静与淡泊,让世人活得轻松,活得健康。
鲁迅踢“鬼”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在故乡绍兴教书。平时住在学校,星期六晚上才回家。
有一天下午,因为在学校自理一些事情,鲁迅回家时已经天黑了。为了赶时间,他就抄小路走,这条小路比走大路近得多。
但是,走小路要经过一片坟地,那里灌木、杂草丛生,还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大树,树上栖息着几窝乌鸦,显得阴森森的。平时很少有人走,晚上就更没有人了。
天不算太黑,月光透过云层照着远近的荒草乱石。地上的野猫,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一两声难听的叫声。
鲁迅地走着,快到那一片坟地了。突然,他发现不远处一座坟前立起一个白影,而且慢慢地高起来。
鲁迅以为看花了眼,又仔细地朝那里看去,白影忽然又缩下去了,而且时而大,时而小。鲁迅是学医的,不相信有什么鬼魂,但眼前的怪影也不免使他有些紧张,心里扑扑地跳。
他壮大胆子,继续朝前走。 离那个影子已经很近。
再走几步就可以从旁边过去了。忽然白影移动起来,转来一座坟后缩了下去。
鲁迅越发生疑了:看来这个“鬼”怕我,躲起来了。你越躲,我偏要看看。
于是他大步赶过去。 “什么人!你在干什么!”说着,鲁迅飞起一脚,朝那个缩作一团的东西踢过去,只听“哎哟”一声,白影叫了起来,站起来逃走了,身上掉下来一块白布。
原来这是个盗墓的。
6.蕴含科学哲理的诗句
钱塘湖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哲理诗句.(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等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乡村《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军旅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7.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示世间万物新旧的更替,海日,那是一种光明的象征,而残夜是黑暗的终结;江春是生命勃发的季节,旧年就是过去。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充满着对人生,对社会的哲理性的思考。不管是黑夜还是旧年,终将结束,新的一天,新的开始已经来临。我们可能对过去的时光不满意,但未来是光明的海日初升,春江水暖,朝气蓬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是说新旧事物在不断的更替,新的事物终会取代旧的事物
另外能体现到这个这里的还有,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反映了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8.关于破除迷信的诗句
历代府县志在对风俗事象的记述中,对迷信鬼神,几乎都持否定态度。
清光绪《海阳县志》说:“贫富咸信鬼神,疾病托命于巫。更有称能觅死者,名曰师姑,述生前事,愚妇听至哭泣。
…‘其祠庙庵观,无一乡一都不有。每有所事,辄求珓祈签,以卜休咎。
有曰降乩者,自称为人禳灾,咒水出符……至登刀梯、卧钉床、走火路等事,多属不经,为可粲耳。” 《潮州志·丛谈志》记录有几则宋明时其除妖魔鬼怪的事。
如《焚庙绝凶祀》记宋政和间潮州通判沈造到任时闻有韩山神,须男女以祭。沈造即焚其庙、毁去神像,得巨蛇,杀之,凶祀遂绝。
还有《杀妖蛇》一则,记宋时潮州有一佛寺内有大蛇被祀为神,前后到潮州为官者都祭祀它,有一位太守不信奉它,逢天旱,当地人就说是太守不信奉蛇神所致,这位太守便到蛇神庙去祭拜,“大蛇蜿蜒出”,将他吓得暴卒。时广东经略安抚使胡颖闻此事,命令寺僧将蛇抬出来杀了,将寺毁了,又将寺僧判了罪。
最为人熟知的是明代有两位潮州知府破除迷信的故事,都在上述志书中记述。一为王源除怪石,一为郭子章驱独鬼。
宣德年间,王源任潮州知府,修建广济桥,时闻西湖山有二怪不作祟,一为蟾蜍石,一为人形骷髅石。王源不信有什么鬼怪,命石工将石扑碎,“琢为广济桥用”,并书“潮州知府王源除怪石”勒碑于破怪石之处。
石除怪也没有了,可见原来所谓怪,都是谣言传说。另一位万历年间知府郭子章赴任途中便闻潮州城有独鬼“夜现形淫人婢”。
郭子章知是歹徒所为,上任后便写了一篇令城隍神驱独鬼的牒文,亲到城隍庙去,并追问司祝者:“独鬼是什么形状?”司祝说:“独鬼知道知府大人要叫城隍缚他,他赶快走了。”独鬼是何物,与司祝又什么关系,不难推断。
清代也有许多官吏破除鬼神迷信的事例,最坚决的莫过于雍正年间曾任普宁、潮阳知县的蓝鼎元。他是一位正统的儒家学者,主张除崇祀儒家圣贤和祖宗、忠烈外,余者皆视为旁门左道。
他在其所著《潮州风俗考》中,多方面抨击潮州陋俗,其中列举了“沉迷风水”、“信巫觋”等等迷信事象,说“鬼怪盛而淫邪兴”。所以,凡遇迷信害民之事,他都坚决清除。
潮阳城有个巫婆林妙贵,自称后天教主,人称仙姑,与其自称仙公的奸夫胡阿秋狼狈为奸,在城北建庙,妖言惑众,说能役鬼驱神,为人治病求子,能使寡妇再会亡夫。远近各县求之者甚众,痴男怨女数百人尊之为师,日夜胡混,伤风败俗,甚且还演戏多日,大张旗鼓。
蓝鼎元闻知,急令衙役拘捕,岂料这些衙役也怕“神仙”,豪绅宦眷也从中庇护,结果没有抓到一个人。蓝鼎元便亲自带队直捣妖穴淫馆,从密室淫床中现抓到十余人,并缴获能令人闻之便醉倒的闷香(迷魂香)等一批罪证,讯知其害人骗人真相,将主犯胡阿秋、林妙贵缚赴游街示众,大枷处死,再将淫祠没收,改建为棉阳书院,成为潮阳一县文教重地。
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潮汕接受科学知识的渐多,一部分先进知识界和官吏,已完全不相信有鬼神之说,并坚决铲除迷信。清末潮阳县东山高等小学堂总教习、民国初年首任潮阳中学校长萧凤翥就是其中一人。
萧凤翥初任东山书院高小学堂总教习时,其校址附近神庙甚多,迷信风极盛。当时东山校门前是“望仙桥”旧址,有两棵大槐树,被一些善男信女当作树神祭拜,人来人往,烟火缭绕。
萧风翥命校工阿尾搬掉香炉,将地方清扫干净,阿尾迷信,他对两棵槐树说:“我是奉校长之命而干,求树神宽宥”。晚间回家后,心神不宁,大嚷大叫,头痛恶心,浑身不畅,由家人向萧校长请假,萧凤翥给了些钱,嘱延医服药,然后执手杖,对着槐树喝道:“你果其作怪,我明天把你连根挖悼”。
阿尾家人十分骇异,将情形告知阿尾。翌日阿尾竟神志清醒,疑虑消除,照常上校工作。
接着,萧风翥将东山古迹“曲水流”附近庙内“水仙爷”、“注生娘”等神像搬出焚毁,引起县城当时一番轰动。当时棉城一些地痞流氓,经常利用神像敲诈商家富户,常在半夜三更,到城隍庙内搬出“皂隶”神像,置于富户或商店门口,翌晨向其主人敲诈钱财。
有一次,地痞流氓搬两身“皂隶”像,置于萧风翥住宅“耐轩”门口,翌晨,萧风翥发觉,即将神像焚毁,并联系当时治安部门,惩办肇事流氓,从此杜绝地方弊害。一次,萧风翥家中的小孩患麻疹,家属求神祷佛,安设“娘炉”,萧凤翥对此进行劝阻,以科学道理告诫家属应请医诊治,并将家中“娘炉”销毁。
影响所及,不少亲朋戚友亦仿效其做法。萧凤翥认为人死后,按照家庭财力,办理丧葬,毋须延僧理忏。
他认为诵经念佛,事属虚幻,乃浪费人力财力,毫无意义之举,告诫家属遵守教训,传说在他死后其家属子孙,并无办理延僧念佛之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有关科学哲理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