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误会的诗句带解释
1.关于误会的诗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译文: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出自:先秦佚名《黍离》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扩展资料:
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
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此诗所提供的具象,表现出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充满失望的呼号,就好像后世诗人”陈子昂吟出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王风·黍离
2.关于误会的诗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译文: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出自:先秦佚名《黍离》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
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扩展资料: 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
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此诗所提供的具象,表现出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充满失望的呼号,就好像后世诗人”陈子昂吟出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王风·黍离。
3.有没有关于误会的古诗.最好有解释
有啊李白的《梁甫吟》中的两句:"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最出名,这两句意为:皇帝不理解我的忧国之心,这样我岂不是同杞人忧天一样。
全诗及注解如下:长啸《梁甫①吟》②,何时见阳春③?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④,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⑤。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⑥。 大贤虎变愚不测⑦,当年颇似寻常人⑧。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⑨。
东下齐城七十二⑩,指挥楚汉如旋蓬⑾。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⑿! 我欲攀龙见明主⒀, 雷公砰訇震天鼓⒁,帝旁投壶多玉女⒂。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⒃。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⒄。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⒅。 猰貐磨牙竟人肉⒆,驺虞不折生草茎⒇。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21)。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22)。
力排南山三壮士(23),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24)。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25)。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棿屼当安之(26)。 ①、梁甫,又名梁父,泰山下的小山,古时死人丛葬的地方。
《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楚调曲”调名,声调悲凉。②、啸,歌唱。
③、阳春,阳光明媚的春天。这里喻指光明。
④、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棘津,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
相传吕尚五十岁时曾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时在朝歌宰牛,八十岁时西行在渭河边钓鱼,九十岁遇到周文王被重用。⑤、经纶,整理丝线,喻治理国家大事。
这两句是说,吕尚不以白发垂钓为羞,坚持在渭河边钓鱼,相信总一天能够发挥自己治理国家的才能。⑥、广张,指每天设置钓具。
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
这里引申为谋略。这两句是说吕尚所以终为周文王所赏识,是因他的政见与文王暗合。
⑦、大贤,指吕尚。虎变,指更新后的老虎皮毛所发出的光彩。
《易·革》有“大人虎变”之句,一般用以比喻有雄才大略的人,行动变化莫测。⑧、这句意为:当年吕尚就很象平常人。
⑨、高阳酒徒,西汉人郦食其(yì jī)的自称。起草中,喻出身微贱。
长揖(yī),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自上而下,拱手行礼。隆,高。
准,鼻子。隆准公,指刘邦。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隆准而龙颜”。骋,发挥。
趋风,疾行如风。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人,好读书,家贫落魄,被称为狂生。
刘邦行军过陈留时,郦食其到军门求见,正逢刘邦坐在床上叫两个侍女替他洗脚,听说郦是儒生打扮,拒不接见。郦食其怒向守门人说:“我是高阳酒徒,并非儒生。”
刘邦于是请他相见。见面时,他长揖不拜,并责备刘邦说:“你既然要起兵讨秦,就不该对长者如此无礼。”
刘邦听后立即停止洗脚,以礼相待。这四句是叙郦生见刘邦的情况。
⑩、东下齐城七十二,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时,郦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⑾、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这里形容轻而易举。
⑿、狂客,指郦食其。两句意为:穷困失意的郦食其尚且能如此,何况我是个足抵群雄的壮士。
⒀、攀龙,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指刘秀)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⒁、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pēng hōng),形容声音宏大。
震天鼓,指打雷。⒂、帝旁投壶多玉女,见《短歌行》注⑤。
⒃、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季节。大笑,指天笑。
古人称不雨而有闪电为天笑。倏烁(shū shuò),电光闪动的样子。
晦冥(huì míng),昏暗。这两句指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⒄、阊阖(chāng hé),神话中的天门。叩关,敲门。
阍(hūn)者,指看守天门的人。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⒅、杞国无事忧天倾,相传古代杞国有人害怕天掉下来,无处藏身,愁得不吃不睡。见《列子·天瑞》。
两句意为:皇帝不理解我的忧国之心,这样我岂不是同杞人忧天倾一样。⒆、猰貐(yà yǔ),古代神话一种吃人的野兽。
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人肉。
⒇、驺(zōu)虞,古代神话中一种白质黑纹的虎,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猰貐样的人同流合污。
(21)、接,执、抓住的意思。雕虎,毛色斑斓的猛虎。
侧足,指因恐惧而不敢正立。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宽五十步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两句意为:我一手抓住猕猴,一手搏斗猛虎,即使站在别人不敢正立的焦原上也不以为险。这里表明自己有才能和勇气,经得起艰难险阻的考验。
(22)、可,却。卷,曲。
这里指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豪,骄横。
两句意为:有智慧的人受到压抑,而愚蠢庸俗的人反而骄横一时,因此世俗的人把我看得比。
4.被误会的诗句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据说,唐玄宗想亲自召见,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头儿。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这个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对此,宋代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莹雪丛说下》中说:“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世率以为警联。然落霞者,飞蛾也,即非云霞之霞,土人呼为霞蛾。至若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零散的飞蛾被孤单的野鸭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
(四)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语义重复之嫌。
(五)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还是共同努力,广求甚解吧;否则,祖宗的根脉便越丢越少了。
5.关于误会的诗句有哪些
1、《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释义: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2、《遣悲怀》唐 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释义: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3、《出塞二首·其一》 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4、《八阵图》 唐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释义:“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句写八卦石阵与诸葛亮英名不会被江水所淘尽冲走,必将永留人间,一语双关。
对句突接“遗恨”,不知是说诸葛亮之憾恨,还是诗人之憾恨,“失吞吴”,不知是指诸葛亮生前没有把吴国吞掉,还是指诸葛亮没有能阻止刘备进攻东吴,打破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其实按当时的历史状况,”“遗恨失吞吴”真正的意思是指的是诸葛亮没有能阻止刘备进攻东吴,以至于打破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
5、《静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被误会不想解释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