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为的诗句
1.赞美手机的诗句有哪些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释义: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2、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品令·茶词》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释义: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3、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出自两汉的《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释义:
兄弟的亲密关系就像树叶长在树枝上,朋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亲。四海之内都是兄弟,谁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何况我们是枝干相连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个身体。从前亲近的如鸳鸯,现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与居于东方的商星彼此出没不相逢。
从前总是在一起,现在遥远的像北方的胡人与南方的秦国人。在即将离别之际,越发觉得情谊日益亲切。麋鹿遇到好草总是嗷嗷呼叫它的同伴一起来吃,它可以用来比喻我宴饮嘉宾的心情。我有一樽酒,想赠给远行的兄弟。希望你再多留一会酌饮此酒,以叙我们平日的亲爱之意。
4、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出自唐代韦庄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释义:
别后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肠为你断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结着万千的愁,每一个愁结都揪着我的心。相见的机会是那样难得,悔不该就那样轻易地离分,又是去年一样梨花白如雪,登楼看花更伤春。
相思的情只能在心中郁结,相思的话儿无处去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伤心的泪不停地流淌,把鲜红的袖口染成黑黄颜色。
5、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出自唐代李白的《夜坐吟》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释义:
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寒泉结冰,冷月入闺,一灯如豆。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灯火忽被寒风吹灭,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忽然听见了一个男子的歌声,她擦干了脸上的眼泪,停住了悲泣,专注地听着。
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2.论述以王维诗歌及水墨山水华为代表的禅境
王维诗歌中的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作者:刘晓文 【内容提要】 王维一生诗作四百余首,成就最高的当属山水田园诗。
在对山水自然的观照中,诗人任运随性,意出尘外,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本文拟从山水画意与禅趣境界两方面探求王维诗歌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画意 禅趣境界 一 王维身兼诗人、画家于一体,且善书法、识音律,与之同时的殷璠评价摩诘诗“在泉成珠,着壁成绘”,后世子詹谓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中所具有的诗情画意的内蕴。
盖诗画虽有体式章法、水墨气象之不同,其终极指向却是殊途同归,即觉万象之情,发一己之思。具体到王维,其诗中之画境,画中之诗境,构成了其艺术观照中独特的审美意趣。
山水诗自谢灵运始,便使山川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其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开了一代之诗风。如: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野》)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语词清丽精炼,境界天然,为其可爱之处,然谢诗摹形穷相,描物雕貌,寄以玄言奥理,极尽刻画之能,只得山川皮相,于其神韵之理,犹有未得。
且意象密集,重于写实,将山川隔于人外,情景割裂,未能以情贯之。故有人批评其诗“尚巧似”(钟嵘《诗品》),此亦谢诗之桎梏。
反观王维之诗歌,静秀清逸,语尚天然,不事雕琢,多以常境入诗,精于写意,词句多真纯简约,寓大美于清淡。与陶潜有可通之处,于至淡至纯之处,闪烁着生机与光华。
观其诗作中清淡天然之意,殆与陶潜之境略有相似。如《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 青溪几度到云林。
此为长篇叙事诗,直接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而《蓝田山石门精舍》诗则意通桃源: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不同之处仅是为诗为文之别,两者共同构建了桃花流水、鸡犬相闻的世外仙源,成了中国士人失意时精神逃遁之所。 又如:“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渭川田家》)之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归园田居》其一) 又如:“执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春中田园作》)之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雨居赠裴秀才迪》)“狂歌”是一种潇洒的生命姿态,逍遥于礼法之外,“五柳”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诗人亦以此自喻。“狂歌五柳前”可理解为二人精神之境趋同,在艺术上,王诗与陶诗应存在一种续传的关系。
人生际遇之坎坷,两人皆有所遇,陶潜之辞官毋庸再言,王维早年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后历经变乱,无意于仕途,于辋川半官半隐。山川田园发其幽思,使诗人更多地亲近自然,与众生契合,故其诗多有可观之处。
由此观之,王维山水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的自然与写意,素淡与真淳,别开生面,另辟境界。 而山水诗至谢眺,已不拘于对自然形状的摹写,诗人的主观情感亦融入诗中,进入了情景交融之境,一改大谢之玄言晦涩,益显清新流丽。
且看如许诗句: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读之令人耳目一新,而境界遂出。至王维处,又有新变,以画、乐入诗,既具层次色彩之视觉感,又兼音乐鼓荡之节奏感,在感观视听上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玲珑秀致、气韵生动的诗歌境界。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归嵩山作》) 王维诗中用字精准,恰似珠链,将不同的意象缀连起来,构成画境。这些字词看似平常,却字字熨帖,足见功力。
“余”字描述日光残落衰败之景,将光影阑珊之景之意刻画得十分传神,下联中的“上”字则显示出一种动态,轻烟袅袅,直上无碍,在另一首诗《使至塞上》亦可参考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诗中“孤烟”这一意象大抵相通,由“上”而“直”,由“直”则显其静,且伴有“孤”字,颇有清冷意味。
而《归嵩山作》因了一“临”字而使雄浑之气势喷薄而出。“满”可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华为最后一个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