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关于长安的诗句
1.唐诗、汉乐府与长安城的文化关系
长安作为大唐帝国的首都,城阙壮丽,人物奇杰,周原秦川沃野千里,终南太
华雄奇峭异,黄河清渭波澜壮阔。自开国至覆亡,近三百年间,一直是全国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唐都长安作为世界名城,万国衣冠,翘首仰慕,通过丝绸之路进
行频繁的国际交往,又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全国诗人由于应试、入仕和其
他原因,大都要到长安居住、游历、任职,与云集京城的众多诗人交流思想、切磋
诗艺,参与诗歌创作活动。而当他们来到长安以后,与众多诗人交流思想、切磋诗
艺,其视野之开阔、思路之开展、艺术境界之提高,无不出现空前的飞跃。因而可
以这样说: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唐都长安,则是唐诗发展的主要基地。在唐朝建国以前,长安曾是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
隋等九个王朝的首都。山川雄奇壮阔,民风淳朴刚强,文化积淀深厚。就诗歌传统
而言,《诗经》《大雅》中的周人创业史诗,《小雅》中的政治讽刺诗,《豳风》、
《秦风》中的农事诗、战争诗以及汉乐府民歌中的有关篇章,其共同特点是现实性
强,内容充实,风格雄阔健举。南方诗人来到这里,其诗风即发生变化。庾信在南
朝,诗风清绮、浮艳,出使北朝被留,在长安一带生活多年,一变而为杜甫所说的
“凌云健笔意纵横”、“暮年诗赋动江关”~
2.唐诗、汉乐府与长安城的文化关系
长安作为大唐帝国的首都,城阙壮丽,人物奇杰,周原秦川沃野千里,终南太 华雄奇峭异,黄河清渭波澜壮阔。
自开国至覆亡,近三百年间,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都长安作为世界名城,万国衣冠,翘首仰慕,通过丝绸之路进 行频繁的国际交往,又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全国诗人由于应试、入仕和其 他原因,大都要到长安居住、游历、任职,与云集京城的众多诗人交流思想、切磋 诗艺,参与诗歌创作活动。而当他们来到长安以后,与众多诗人交流思想、切磋诗 艺,其视野之开阔、思路之开展、艺术境界之提高,无不出现空前的飞跃。
因而可 以这样说: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唐都长安,则是唐诗发展的主要基地。在唐朝建国以前,长安曾是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九个王朝的首都。
山川雄奇壮阔,民风淳朴刚强,文化积淀深厚。就诗歌传统 而言,《诗经》《大雅》中的周人创业史诗,《小雅》中的政治讽刺诗,《豳风》、《秦风》中的农事诗、战争诗以及汉乐府民歌中的有关篇章,其共同特点是现实性 强,内容充实,风格雄阔健举。
南方诗人来到这里,其诗风即发生变化。庾信在南 朝,诗风清绮、浮艳,出使北朝被留,在长安一带生活多年,一变而为杜甫所说的 “凌云健笔意纵横”、“暮年诗赋动江关”~。
3.关于汉乐府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
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何谓乐府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代乐府诗的类别 二、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 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 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 分雅舞,杂舞.雅舞用於郊庙,燕飨; 杂舞用於宴会. 军乐 「鼓吹曲辞」, 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 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 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 源出於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 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於佛老, 或出於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反映战争的痛苦 《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 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 因而发出怨言, 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东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 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仓吾多腐粟, 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 早行多悲伤」, 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 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 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 来,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所有, 肚皮是饿了, 於是采著野谷葵草煮著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门望著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於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 作了无情的控诉. 反映贫困 《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 丈夫对亲友哭倒, 孤儿 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 真实动人, 令人凄酸.《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隶和仇人, 尽量折磨他, 必欲置之死地.《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老汉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 反映漂泊/游子他乡 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 是以此类羁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如《饮马长城窟行》: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辗转不相见」, 便是写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好的丈夫而辗转流徙他乡的. 爱情题材 《有所思》写一个女子知道爱人有他心的时候, 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给他的礼物摧毁了, 表 示一刀两断的决心, 但是当好忆起当初定情幽会时的甜蜜生活时, 便又觉得不能一刀两断, 显出作者的痛苦矛盾.《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 除了山川崩竭, 天地毁灭之外, 爱情不会终止! 婚姻/妇女悲惨命运/封建礼教束缚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 悲哀, 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 颜色也不比人差, 她还是不免於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由於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同时热情地歌 颂了二人忠於爱情, 宁死不屈的精神. 统治者的荒淫 《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邪行》都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 黄金为门, 白 玉为堂, 堂上置酒作乐, 中庭华灯煌煌, 舍后珍禽罗列.子弟人人做官, 贵者至二千石.年轻妇女无事可做, 调丝弄弦而已.《陌上桑》则叙。
4.关于汉乐府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
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何谓乐府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代乐府诗的类别 二、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 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 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 分雅舞,杂舞.雅舞用於郊庙,燕飨; 杂舞用於宴会. 军乐 「鼓吹曲辞」, 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 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 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 源出於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 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於佛老, 或出於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反映战争的痛苦 《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 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 因而发出怨言, 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东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 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仓吾多腐粟, 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 早行多悲伤」, 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 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 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 来,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所有, 肚皮是饿了, 於是采著野谷葵草煮著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门望著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於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 作了无情的控诉. 反映贫困 《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 丈夫对亲友哭倒, 孤儿 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 真实动人, 令人凄酸.《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隶和仇人, 尽量折磨他, 必欲置之死地.《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老汉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 反映漂泊/游子他乡 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 是以此类羁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如《饮马长城窟行》: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辗转不相见」, 便是写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好的丈夫而辗转流徙他乡的. 爱情题材 《有所思》写一个女子知道爱人有他心的时候, 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给他的礼物摧毁了, 表 示一刀两断的决心, 但是当好忆起当初定情幽会时的甜蜜生活时, 便又觉得不能一刀两断, 显出作者的痛苦矛盾.《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 除了山川崩竭, 天地毁灭之外, 爱情不会终止! 婚姻/妇女悲惨命运/封建礼教束缚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 悲哀, 反而写故夫的念旧, 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 颜色也不比人差, 她还是不免於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由於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同时热情地歌 颂了二人忠於爱情, 宁死不屈的精神. 统治者的荒淫 《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邪行》都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 黄金为门, 白 玉为堂, 堂上置酒作乐, 中庭华灯煌煌, 舍后珍禽罗列.子弟人人做官, 贵者至二千石.年轻妇女无事可做, 调丝弄弦而已.《陌上桑》则叙。
5.汉乐府的诗有哪些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薄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鸡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门行》 东门行,不顾归。 来人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缇夫婿从门来,斜柯(倚)西北眄。“语卿且铁眄,水清石 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布,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俯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停息。
三日断布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故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送。
6.(汉乐府)的全篇文章
汉乐府》翻译《怨歌行 》《战城南》《┼五从军征》《东门行》《妇病行》《妇病行》《有所思》《薤上露》《蒿里》 或者可以这样说: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怨歌行 怨歌行: 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
属《相和歌·楚调曲》。 裂:截断。
“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
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鲜:一作“皎”。
团团:一作“团圆”。 飙:急风。
箧笥:箱子。 十五从军征: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e第一声谁):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持:用。 贻(yí):送,赠送 羹(geng):菜。
糊状的 雉(zhì):野鸡 东门行: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来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管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要迟到了!头发都白了掉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 妇病行:①丈人:古时对男子的称呼,这里是病妇称她的丈夫。 ②翩翩:泪流不止貌。
③属(zhǔ主)累:连累,拖累。一说,属,同“嘱”,嘱托;累,牵累。
似不妥。 ④笪(dá打)笞:犹今口语“捶打”。
“笪”、“笞”二字同义,都是“打”的意思。 ⑤行当:将要。
折摇:即“折天”,天折。 ⑥这二句是说我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希望你今后还能常想到我对你的这番嘱咐。
⑦乱:古时称乐曲的最后一章。 ⑧牖(yǒu友):窗户。
⑨舍:放置。这二句是说将门窗关好,把孩子放在家里,独自到市上去。
⑩亲交:亲近的朋友。 ⑾饵:糕饼之类的食品。
从:从而。这三句是说路上碰到一位朋友,他哭得坐不起来,于是就请求朋友代为孤儿买饵。
⑿索:求。这二句是说孤儿见父亲空手回家,哭喊着要妈妈抱。
⒀空舍:是说房子里一无所有。 ⒁行复尔耳:又将如此。
尔,如此。 ⒂道:说。
这二句是说不久孩子们也将和他妈妈一样贫病死去,什么也别说了! 有所思: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dài mào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兄嫂也当知道此事.太过悲哀!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太阳将会知道我的心思吧! 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 一、何谓乐府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代乐府诗的类别 二、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 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 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 分雅舞,杂舞.雅舞用於郊庙,燕飨; 杂舞用於宴会. 军乐 「鼓吹曲辞」, 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 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 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 源出於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 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於佛老, 或出於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反映战争的痛苦 《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 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 因而发出怨言, 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东光》一篇, 反映出武帝征讨南越, 军士流露出的悲怨感情.「仓吾多腐粟, 无益诸军粮.诸军游荡子, 早行多悲伤」, 也是一篇反战的作品. 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 到了八十岁的高年, 回到家乡 来, 房屋破坏不堪, 成了鸟兽的巢穴, 亲故凋零, 一无所有, 肚皮是饿了, 於是采著野谷葵草煮著作羹饭, 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 怎能吃得下去呢 出门望著天边, 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於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 作了无情的控。
7.八上古诗《汉乐府、野望、早寒江上有怀》三首诗分别的艺术手 爱问知
《长歌行》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 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
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
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
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
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
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
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
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
8.汉乐府的风这首诗怎么写
乐府诗分哪几类? 乐府的内涵大体有二。
一是官府名。主管音乐。
“乐”指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内涵。秦与汉初就有了这一机构。
汉初惠帝时(前194~前188)已有乐府令。武帝时,扩大了乐府的建制与职能。
西汉末哀帝登基(前6),下诏“罢乐府官”(《汉书·礼乐志》),至此汉代再无乐府建制。二是诗体名。
初指乐府官府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都统称为乐府。
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府诗分哪几类? 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歌诗28家,314篇,基本都是乐府诗。
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的作品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首、《铙歌》18首,以及另外为数不多的几首民歌,其他乐府诗都作于东汉。(其中西汉乐府民歌有138首,今存两汉乐府民歌大约有四十余首。)
辑录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时沈约的《宋书·乐志》,而后有南朝陈时徐陵的《玉台新咏》、隋代王僧虔的《伎录》、智匠的《古今乐录》,唐代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宋代郑樵的《通志·乐略》等。但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还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辑录了从不尽可靠的陶唐氏之作到五代的歌谣与乐府,共计100卷,又将自汉到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 1、郊庙歌辞。
帝王祭祀天地、神祗(zhī)、祖先所用的乐章。多为祝颂赞美之语。
如《郊祀歌》、《安世房中歌》。 2、燕射歌辞。
统治者宴会时所用的乐章。 3、鼓吹曲辞。
主要指用鼓、铙、箫、笳等乐器合奏的军乐。是武帝吸收的北狄西戎等民族的新声。
如《铙歌》。 4、横吹曲辞。
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武帝时从西域传入,协律都尉李延年更造新曲28解(乐曲一章称一解)。
5、相和歌辞。是美妙的民间歌谣。
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有“丝竹更相和”与“人声相和”两意。 6、清商曲辞。
声调比较清越,故名。源出相和三调(平调、清调、琴调)。
7、舞曲歌辞。分雅舞和杂舞。
雅舞为郊庙、朝飨所用舞乐,杂舞为宴会所用舞乐。最初多起于民间,后来传入宫廷。
8、琴曲歌辞。与古琴曲调相配合的乐歌。
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乐府诗集》所收琴曲歌辞,上起唐虞,下迄隋唐,多为后世伪作,尤其题为上古所作诸篇更不可信。
9、杂曲歌辞。《乐府诗集》说:“《杂曲》者,历代有之。
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所怀,或言征战行役之所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 10、近代曲辞。
乐府自唐以后演变为一般的诗词而衰歇,唐、宋人所指乐府中的《近代曲》,实即隋、唐间的《杂曲》。《乐府诗集》说:“《近代曲》者,亦《杂曲》也。
以其出于隋、唐间,故谓之《近代曲》也。”后人或主张于乐府分类中删去《近代曲》一类,并入《杂曲》。
11、杂歌谣辞。为徒歌、谣、谶、谚语。
12、新乐府辞。是唐代的新歌,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或寓意古题,刺美人事,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汉乐府诗的思想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尤以“相和歌辞”为多。 班固虽然没有把西汉乐府诗全部记录在《汉书》中,但他描绘了当时乐府诗创作与采集的盛况,并对西汉乐府歌诗的总体特征作了精辟的评论:“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书·艺文志》)这是西汉乐府歌诗的精髓与灵魂。班固的这一评论虽是对西汉乐府歌诗而发,但同样适用于东汉乐府歌诗。
班固所谓的“事”具有广义性,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所谓的“哀乐”也具有广义性,几乎包括社会群体中的各种感情。大体而言,汉代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民百姓的痛苦与挣扎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
《汉书·贡禹传》说:“武帝征伐四夷,重敛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困重,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
平民百姓生活的这种悲惨景象,在乐府诗中有更为形象的反映。 有写义公遭劫而被勒索的。
如《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即“义公”平白无辜被人绑架劫持,并被勒索“钱百万”、“两走马”,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带话给家人把小黄牛凑钱来赎人。诗虽然没有明言劫持者,只说“不知何人”,但“义公”既是被劫持到“高堂”(府衙),且追逼的又是“吏”,可见劫持者必与府衙是串通一气的。
本篇是无辜受害者的悲愤的控诉:官吏贪暴,压榨良民,甚至用绑架劫持的手段残害人民。 有写孤儿为奴而受到虐待的。
如《孤儿行》。《孤儿行》(又名《孤生子行》、《放歌行》)写一个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这首诗开言就说:“孤儿生(出生),孤子遇生(遭遇不幸的生活处境),命独当苦。”这个孤儿于“父母在时,乘坚车,。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长安行古诗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