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诗句
1.关于生物的诗句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满月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
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1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冷锋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暖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暖锋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华南准静止锋
16、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风力搬运
17、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1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流雨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谷风与地形雨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1、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
2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
24、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 …………南亚热带气候
25、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气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气候
2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与月相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地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34、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35、枣发芽,种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因此,没有水的循环,也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命也将难以维持。
在气体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凡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的形式参与循环过程。
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气体循环速度比较快,物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
主要蓄库与岩石、土壤和水相联系的是沉积型循环,如磷、硫循环。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化合物主要是通过岩石的风化和沉积物的溶解转变为可被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而海底沉积物转化为岩石圈成分则是一个相当长的、缓慢的、单向的物质转移过程,时间要以千年来计。
这些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而无气体状态,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磷、钙、钾、钠、镁、锰、铁、铜、硅等,其中磷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它从岩石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海底,转化为新的岩石。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一、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
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前一级的能量不能维持后一级少数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
三、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下的花到土中分解成有机肥料,树(花)又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形成了一个输入和输出量基本平衡的物质循环系统。
因此这两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
/link?url=K0JPEo6QRg2TDZzkbJ_z2e4EC5B-QsRMpSytFKz__.物质循环一、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前一级的能量不能维持后一级少数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
三、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下的花到土中分解成有机肥料,树(花)又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形成了一个输入和输出量基本平衡的物质循环系统。因此这两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求关于生物指示现象的诗句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满月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 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1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冷锋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暖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暖锋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华南准静止锋 16、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风力搬运 17、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1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流雨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谷风与地形雨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1、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 2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 24、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 …………南亚热带气候 25、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气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气候 2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与月相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地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34、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35、枣发芽,种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3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37、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38、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3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植被与河流 4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水循环 4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外力作用与地貌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比较高。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黄梅季节的气候特征,及蛙的繁殖季节。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体现了鸟类在繁殖过程中占区、筑巢等行为。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了植物的繁殖能力。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体现了侵蚀作用。 8、“一场秋雨一场寒”说明暖锋、冷锋过程的天气变化。
6.与生物有关的诗句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满月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 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1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冷锋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暖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暖锋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华南准静止锋 16、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风力搬运 17、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1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流雨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谷风与地形雨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1、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 2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 24、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 …………南亚热带气候 25、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气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气候 2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与月相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地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34、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35、枣发芽,种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7.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
任何物质或元素都处在循环的某个阶段,他们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和无生命环境之间的循环活动过程就叫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向着一个方向逐级流动,不断消耗和散失,而物质则可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或是从一个生态系统消失而又在另一个生态系统出现。这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特征。
(海洋中生产者体积小,但是群体大。消费者体积大)依据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划分为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唯一的能量来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包括所有海洋中的自养生物,这些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合成有机物中。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然后再被其它生物所利用。
值得提出的是,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通过化能作用制造有机物,而陆地上没有这样的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依靠动植物为食的动物。
直接吃植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又叫一级消费者,如大多数海洋双壳类、钩虾、哲水蚤、鲍等;捕食动物的叫肉食动物,也叫二级消费者,如海蜇、箭虫、对虾和许多鱼类等;以后还有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直到顶位肉食动物。消费者也包括那些既吃植物也吃动物的杂食动物,如鲻科鱼类、只吃死的动植物残体的食碎屑者和寄生生物。
分解者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它的基本功能是把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并把它们释放到环境中去,供生产者再重新吸收和利用。
在全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资源分解的主要作用有:①通过死亡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再循环,给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②维持大气中CO2浓度;③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以后各级生物提供食物;④改变土壤物理性状,改变地球表面惰性物质.因此,分解过程对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还有一些以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为食的动物,在物质分解的总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沙蚕、海蚯蚓和刺海参等,有人把这些动物称为大分解者,而把细菌和真菌称为小分解者。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解作用的意义主要在于维持全球生产和分解的平衡.生物量指水体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有机质的重量。
在海洋,生产量一般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周转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新增加的生物量P与这段时间内平均生物量B的比率P/B系数。
在海洋中,初级生产量以珊瑚礁和海藻床为最高,其变化趋势是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到海洋而逐渐减少。占地球表面积71%的大洋,其生物生产力很低,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生物学的荒漠。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动是中等程度的,而陆地生产力的季节波动则很大,夏季比冬季生产力平均高60%。周转率一般都随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从P/B比值(或称周转率)来看,个体越小的种类,P/B比值越大,虽然生物量小,但周转时间短,结果产量高。一般地,海洋的生物量比陆地增加的速度快。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有着极高的取食效率,海洋动物利用海洋植物的效率约相当于陆地动物利用陆地植物效率的5倍。正是由于这一点,海洋的初级生产量总和虽然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3,但海洋的次级生产量总和却比陆地高得多在海洋中植食性动物对初级生产者的利用效率要高于陆地也高于肉食性动物以及杂食性动物对营养的利用率,因为在海洋中植食性动物大多以浮游植物和海草海藻等为食,摄食的时候基本将食物全部摄入,并且进行比较良好的消化。
而在陆地上,大部分植食性动物只摄食植物的一部分,而根或是茎则被遗弃,或是进食之后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消化就排出体外。不同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的消费效率是不相同的.①植物种群增长率高,世代短,更新快,其被利用的百分率就高;②草本植物的支持组织比木本植物的少,能提供更多的净初级生产量为食草动物所利用;③小型浮游植物的消费者(浮游动物)密度很大,利用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
肉食性动物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海洋中植食性动物对初级生产者的利用率是最高的。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动物,依次形成摄食者与被食进的营养关系,称为海洋食物链。
因为海洋中一种生物往往以多种其他生物为生,而它本身也为多种生物所食,所以每种生物在一个海域中是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之中。这样,整个海域中各种生物彼此之间的食物关系就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这就是海洋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经过海洋食物网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转换与流动,是海洋生态系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基本过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个体、群体或种群直到群落)在其不同的生态位发挥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