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典故的诗句
1.谁有陶渊明的故事名言诗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只知真隐,苦隐,实在是“隐”这一行道中最差的选择。
隐士在中华文化中,是受尊敬和礼赞的人物。他们是种内守文化的代表,他们不怕清贫,不怕远离世事,固为他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是一种退去囚系神魂桎梏的自由生活。
自由,多么美丽诱人的字眼啊!人生而爱自由,然而,自由是有条件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人,有了这种自由,便要失去那种自由。绝对的自由就是神仙也做不到,因为自由总是要受不自由的制约。
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陶渊明,只能是戴着镣铐舞蹈的自由之子,他的宿命注定要终生陷在物质的种种不自由之中。
2.有关陶渊明的故事和诗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 (405)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 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陶渊明死后 100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 8卷,并亲自写序,作传。
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萧本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合序目为10卷本《陶潜集》。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9卷本。
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10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10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
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诗文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 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
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
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
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10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本》。
1-50首:命子(10首)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杂诗四首 和郭主簿二首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劝农(六首)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停云并序(四首) 时运并序(四首) 荣木并序(四首)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归园田居五首 归鸟(四首) 51-100首:责子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和刘柴桑 酬刘柴桑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移居二首 与殷晋安别并序 形影神三首 止酒 杂诗八首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氵巽]田舍获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赠羊长史并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 还旧居 悲从弟仲德 赠长沙公并序(四首) 酬丁柴桑101-154首: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岁暮和张常侍 九日闲居 咏贫士七首 游斜川 拟古九首 桃花源诗并记 述酒 於王抚军座送客 读《山海经》十三首 腊日 答庞参军 答庞参军并序(六首) 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有会而作并序 乞食 挽歌诗三首 -------------------------------------------------------------------------------- 命子 其一∶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其三∶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其四∶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其五∶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其六∶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其七∶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后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其八∶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其九∶ 厉夜生子,遂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其十∶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其一∶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3.陶渊明的诗句
一、陶渊明的伟大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这是由于他对社会、对时空、对人生、对生死的彻悟;由于他的博学强记和丰富的人生实践;特别是由于他出类拔萃的文学天才,用白居易的话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他的诗写得看似通俗,明白如话,但却表达了很高的情操和很深的哲理。
例如陶渊明写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一首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写得通俗明白像儿歌一样,却表达了陶渊明高尚情操,宁愿早出晚归的躬身耕锄,不怕夕露沾衣,守拙田园,也不随腐败的官场狗苟蝇营。由于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千百年来,叫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陶渊明的一生与酒有不解之缘,酒是他生活的需求,酒是他生活的留恋。陶渊明离开我们快1600年了,在那个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的年代,人们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特别是陶渊明从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官场辞职归隐,住在山远地偏的乡村,只有酒,能使他解忧,能使他消愁,能使他兴奋,能使他舒适。
小饮小舒适,大饮大舒适,再喝多了他会说:“我欲睡眠卿且去”。酒是一种神奇的饮料,它不仅具有物质的属性,能解饥解渴;它还具有精神的属性,能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
在陶渊明那个时代,还没有烟草、咖啡之类的精神兴奋剂,人们只能借助于酒来调节自己的情感。陶渊明的许多代表作品,如《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诗二十首》等,都舒发了对酒的眷恋,或酒后有感而作。
陶渊明恋酒的故事脍炙人口,千古传颂。陶渊明的饮酒诗写得意境优美,含蓄深隧。
文如其人,陶渊明高尚的人品,正如它的不朽诗篇一样,因为酒而大放异彩。本文力求用最简练的文字,诠释陶渊明的酒诗酒辞。
通过描写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及陶渊明对酒的眷恋,表现陶渊明一生的高尚气节及文学创作的伟大成就。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多少颗闪灼的星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不同的贡献,因而在人们的记忆里,或明或暗,闪闪发光。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历史的前进,有些星星暗淡了,消失了,被人遗忘了,又有更多新的星星,出现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的人在世的时候很伟大,呼风唤雨。
死去后,随着时间的消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有的人活着的时候很平凡,或小有名气,随着历史的发展,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历史贡献也越来越伟大。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种伟大,他像一颗红宝石,他像一颗夜明珠,在他活着的时候,在他去世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历史的前进,几代人逐渐认识了他,揩去掩埋他的尘埃,使他闪闪耀眼,永远地闪灼在历史的长河里。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
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土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
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
肖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
肖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
其《醉后》诗道: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
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柴桑古村落。
4.求关于陶渊明的三个故事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督邮来检查公务。督邮刘云凶狠贪婪,向辖县索要贿赂,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
县吏说:“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俸禄,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此后,他一面读书,一面躬耕陇亩。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释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与菊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可以说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缘。
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最有名的像他的《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菊花对于陶渊明,是一种人格的化身。
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陋室铭:“陶渊明独爱菊。”
桃花源记: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纷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陶渊明虚构这个故事表现了对田园美好社会的向往。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要寻找它就只能飘然高举,《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由此看来,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5.求关于陶渊明的三个故事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督邮来检查公务。督邮刘云凶狠贪婪,向辖县索要贿赂,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俸禄,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一面躬耕陇亩。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陶渊明与菊花: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可以说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缘。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最有名的像他的《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菊花对于陶渊明,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
陋室铭:“陶渊明独爱菊。”
桃花源记: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纷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陶渊明虚构这个故事表现了对田园美好社会的向往。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要寻找它就只能飘然高举,《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由此看来,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6.关于陶渊明的故事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7.陶渊明的诗句
一、陶渊明的伟大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这是由于他对社会、对时空、对人生、对生死的彻悟;由于他的博学强记和丰富的人生实践;特别是由于他出类拔萃的文学天才,用白居易的话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他的诗写得看似通俗,明白如话,但却表达了很高的情操和很深的哲理。
例如陶渊明写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一首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写得通俗明白像儿歌一样,却表达了陶渊明高尚情操,宁愿早出晚归的躬身耕锄,不怕夕露沾衣,守拙田园,也不随腐败的官场狗苟蝇营。由于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千百年来,叫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陶渊明的一生与酒有不解之缘,酒是他生活的需求,酒是他生活的留恋。陶渊明离开我们快1600年了,在那个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的年代,人们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特别是陶渊明从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官场辞职归隐,住在山远地偏的乡村,只有酒,能使他解忧,能使他消愁,能使他兴奋,能使他舒适。
小饮小舒适,大饮大舒适,再喝多了他会说:“我欲睡眠卿且去”。酒是一种神奇的饮料,它不仅具有物质的属性,能解饥解渴;它还具有精神的属性,能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
在陶渊明那个时代,还没有烟草、咖啡之类的精神兴奋剂,人们只能借助于酒来调节自己的情感。陶渊明的许多代表作品,如《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诗二十首》等,都舒发了对酒的眷恋,或酒后有感而作。
陶渊明恋酒的故事脍炙人口,千古传颂。陶渊明的饮酒诗写得意境优美,含蓄深隧。
文如其人,陶渊明高尚的人品,正如它的不朽诗篇一样,因为酒而大放异彩。本文力求用最简练的文字,诠释陶渊明的酒诗酒辞。
通过描写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及陶渊明对酒的眷恋,表现陶渊明一生的高尚气节及文学创作的伟大成就。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多少颗闪灼的星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不同的贡献,因而在人们的记忆里,或明或暗,闪闪发光。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历史的前进,有些星星暗淡了,消失了,被人遗忘了,又有更多新的星星,出现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的人在世的时候很伟大,呼风唤雨。
死去后,随着时间的消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有的人活着的时候很平凡,或小有名气,随着历史的发展,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历史贡献也越来越伟大。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种伟大,他像一颗红宝石,他像一颗夜明珠,在他活着的时候,在他去世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历史的前进,几代人逐渐认识了他,揩去掩埋他的尘埃,使他闪闪耀眼,永远地闪灼在历史的长河里。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
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土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
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
肖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
肖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
其《醉后》诗道: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
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柴桑古村落。
8.关于陶渊明的故事20字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东晋末年。他的生活主要是隐居躬耕,是个“赫赫有名的大隐”。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而又富有真情实感。他曾写过二十首总题为《饮酒》的组诗,其中的第五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化用陶渊明有关典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