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排诗句
1.排诗是什么
排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 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期、宋之问 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诗句字数整 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 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其次对诗句数量有 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 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 称排律或长律。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 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按照旧时律诗写作 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 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中间两联,即 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则除首末两 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 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 对偶。
第四便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 以常用的五律、七律为例,首先是押韵,律诗要求 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 句可押可不押,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 韵。
也有押仄声韵的,有人认为押仄韵的应属古体。其 次是声调。
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诗歌声律以平声 字为一类,以上去入三声字为一类,称“仄声”。
律诗 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 与“平起”两式。 五律仄起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起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平起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加圈的字表示可平可仄。
五律首句如押韵,仄起式 改为“□仄仄□平”,平起式改为“平平仄仄平”;七 律首句如不押韵,仄起式改为“□仄□平平仄仄”,平 起式改为“□平□仄平平仄”,其余不变。又,每联中 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 前联对句第二字一致,称为“粘对”,否则叫“失粘”; 广义的失粘兼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 关于律诗的声律,旧传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的口诀,即谓七言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 第二、四、六字必须分明;五言句可推为“一三不论,二 四分明”。
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七言第一字可以不论。
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在多数场合下也可不论,但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 中,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用仄声, 则全句除韵脚平声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诗律上称作犯 “孤平”,是必须避忌的。五言“平平平仄仄”句、七 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后三字有时可换成“仄平仄”, 但有一个条件,即此类五言句第一字和七言句第三字不 能换仄声,否则也会犯“孤平”。
五言句第三字和七言 句第五字则不可不论。上述五七律的声韵格律要求,同 样适用于排律和小律。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 都存在变例。在定型化过程中,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 式写作,崔颢《黄鹤楼》即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 合律。
近体成熟后,也有作者有意识不依常格,变动平仄 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 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
两 联都拗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称“拗律”。七律中有 所谓“吴体”,也是一种拗律。
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 熟,为后人所仿效。还有所谓“拗救”如上句有应平而 用仄,则下句中应仄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 调音节;也有本句中自救或拗而不救的。
此外,由于唐代绝句实质上是截取律诗的一部分而 成的,其格律要求也与律诗相同。因而唐代也有称绝句 为律诗的,或“谓之小律诗”(清代钱良择《唐音审体》。
2.排诗是什么
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shī【名】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poetry;verse;poem〗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TheBookofSongs〗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诗人〖poet〗。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finething〗。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以排结尾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