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阆中古镇诗句
1.形容阆苑的诗句
第一首 唐朝杜甫 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第二首 唐朝杜甫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第三首 《中华光楼》巍巍千载镇江楼,阆苑风光一望收。
绿水青山绕城廓,朱檐碧瓦卧江流。剑门浩气荣新市,巴岭雄魂铸古州。
蜀汉胜迹今历历,凭栏阅尽几春秋。第四首《我在阆中等你》。
啊,古城风声水起,勾起千秋的思绪,风水浸润的老街,又下起了剪呀剪不断的雨。凝望蜀道马蹄,梦回千古传奇,江山如此多情,啊,有我怎能少你。
在这天人合一的地方,唉,来了再不想离去!你何时归来与我相聚?梦中盼你,心中想你,我在阆中等你。 第五首 一个秋阳明丽的日子,我来到古城阆中。
阆中地处嘉陵江中游,三面环水,北面接山,实为半岛。因城在阆山阆水间,故名。
说阆中是古城,确非虚言。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一段时间曾为巴国都城,秦灭巴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设县至今,已逾2300年。
阆中古城在阆中新城之南,它和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我国保护最完好的四大古城。走在棋盘式的、纵横交错、店铺琳琅的街巷上,那全木结构的瓦屋,古色古香的门窗,廊柱檐头的灯笼,迎风招展的幌子,都足以令游客的眼睛闪出新奇的光。
大街小巷,处处飘溢着浓浓的醋香,商铺里,整齐地堆码着大坛小罐的保宁醋,粗糙而平整的石板路,一直通向古城的深处。古城是慢节奏的,就连风都是温柔的,柔得连空气都不能漾起一点点的涟漪,以华光楼为中心,古城的街道四通八达,越往下走,街道越是弯曲,就如一个个河湾的拐角处,冲击成的沙滩,在沙滩的弧形处,两株硕大的黄葛树在街边伸出一片巨大的绿荫,也许正是这片绿荫,树下的青石板上,围墙的砖缝中,长满了青苔,微风吹过,凉意就如蚂蚁,瞬间爬满你的全身。
树下摆有两把竹椅,两位老人躺在椅上,手摇蒲扇,叶缝间漏下点点光斑,照在老人沧桑的脸上,老人眯缝着眼睛,很享受,很悠闲,光线一寸一寸挪移,我就此明白了时光的游走和停滞。阆中古城确实是一个让人沉醉向往的地方,古城里虽然人很多,但仍然有许多清幽的巷道,古城里的建筑似乎依然能展示出历史的过往。
古城的寂静让人的心不在浮躁,让人像进入了梦幻,像进入了某个封建王朝。街道和房屋不带有现代都市的冷漠,过往的人们闲适自在,当地的人们,多数做着他们祖辈千年前就具有的商业,古城所透现的一种超脱气质和文化,让人魂牵梦萦,让人不能忘怀。
古城大街非常干净,就是偶尔掉下的片片落叶,间或地铺在青石板地上,有的平静地躺着,与泥黄色的青石大街相映成趣,有的卷成青黄色相间的筒状,就如平静的沙滩上零星地散落着一只只的海螺,相机扫过,留在相机磁盘上的影像就仿若一幅淡墨写意图,宁静、典雅和纯洁。有微风吹来,地上的枯叶有的纹丝不动,有的却上下翻飞,挪移了原来的位置,这幅图画也随之变化,此时漫步阆中古城,你就会感觉进入到一幅画中了。
古城的美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上的,而且还包含文化内涵上的,一条嘉陵江,一栋楼,一座宅院,一条街名,一个古玩,一份美食,甚至是一颗树,都有着它们的故事和传说,而古城里的建筑风格遵循了易经里所说的阴阳五行、两仪四象以及伏羲八卦,并且古城环水而建,将水与地脉恰当地结合起来,又符合中国自古就有的风水说,因而嘉陵江的水与古城相得益彰。
2.有没有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
1、《平遥夜坐》[明]韩邦奇。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2、《平遥古城》[当代]谢虹。一本典藏的古籍。吹动了历史。一百零八年的是非恩怨。谁来诠释。光阴阻滞。收拢于风雨之后的古城。被喧哗惊扰了。打磨得又黑又亮的漆器。端坐在货架上。睁着眼睛。找不到自己的出处。
3、《平遥古城》[当代]范国栋。平心凡人走春秋, 遥征远途记初心。古圣前贤留遗产, 今才后杰营新城。
4、《沁园春.平遥古城》[当代]李生荣。三晋大地,百花飘香。看太、吕二山,生机勃勃。汾河两岸,春意滔滔。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历史名城声誉高。
迎友人, 赏文化遗产,无不妖娆。风水宝地藏娇,激千年寿龟舞身腰。历六朝五代,诉说文明;千秋百世,引领风骚。一睹芳容,为之倾倒,大笔如椽恣意雕。好去处,赞平遥古城,能有今朝。
5、《吟平遥市楼》[当代]李生荣。镇城之宝井上楼,历经沧桑岁月稠。每当回忆峥嵘史,早有印记刻上头。今日雄姿重抖擞,继往开来写春秋。无限风光填新意,笑迎宾客到此游。巍峨秀挺拱北斗,大名兆起四海酬。绝好胜景长看取,彪炳青史千古留。
6、《平遥三宝》[当代]范国栋。推光漆器,传承千年,描金彩绘,独具匠心。平遥牛肉,古法炮制,色香味美,誉满华夏。古陶山药,地方小参,滋补圣品,传世佳肴。美哉!平遥古城,晋商之心,世界遗产,中外驰名。叹哉!三晋大地,晋善晋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哉!盛世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雄于地球。
3.诗句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横吹曲辞·折杨柳】 唐·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恨,想对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相和歌辞·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渌水曲】 唐·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龙门镇】 唐·杜甫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 唐·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唐·李商隐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唐·李商隐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4.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的意思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意思是: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出自唐代杜甫的《忆昔二首》中的第二首。原文: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译文: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国家昌盛,政治清明。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
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广德二年春,杜甫寄居阆中。
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诗词赏析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
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第二首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
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
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
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
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杜甫与阆中的渊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杜甫原在长安任职,后因安史之乱陷于叛军之中,同年7月,杜甫被叛军俘虏于长安后。正德二年(757)五月,杜甫从长安逃脱,投奔肃宗皇帝,于凤翔(今陕西凤翔县)被任命“左拾遗”。
同年秋天,因房琯军队大败于叛军被罢,杜甫为之上书救援并为其辩护,触怒了肃宗帝,便将杜甫流放。他虽遭受了一连串的坎坷和不幸遭遇,然而,他很自信,更为坚强。
借避战乱之际,杜甫得以深入民间体察民生疾苦和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携家寓居成都草堂。
广德元年(763)的秋天,寓居在梓州(今三台县)的杜甫突然得到挚友房琯客死在阆中古城的噩耗,便星夜兼程赶赴阆中,吊唁并料理朋友的后事,并就此迷恋上了阆中的山光水色。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岌岌可危。
家国不幸、朋友早逝,加之自己长期流离不定,种种不快使得杜甫百感交集,忧心如焚。初到阆中,杜甫所写的20多首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遣怀诗,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诸如《征夫》、《警急》、《王命》等,都是带泪沾血之作。广德二年(764)早春,杜甫再次来阆中时,喜闻好友严武任剑南道节度使,随后朝廷军队收复京畿的好消息又接踵而来。
杜甫心中喜悦,为阆中美景尽情挥毫泼墨,写下 《阆山歌》《阆水歌》《南池》《玉台观二首》《滕王亭子二首》等诗篇。在《阆山歌》中,杜甫记叙了阆中清明祭祖的盛况,专咏阆山之胜,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在《阆水歌》中,日破浪花、巴童荡桨、水鸡衔鱼等极富地域特色的情景跃然纸上,文末更盛赞“阆州城南天下稀”。
两首诗各自独立又互相照应,成为千古名篇。清乾隆皇帝曾赞“两诗著语奇秀,觉空翠扑人,冲襟相照。”
《阆山歌》原文是: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译文是:阆州城东的灵山呈现一片白色,而阆州城北的玉台山则一片碧绿。松树上浮着欲尽不尽的云彩,江浪摇动着将崩未崩的石头。
虽然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当地的子孙后代却从来没有与祖先灵魂或相会。虽然世界上没有鬼神与人能真正相会,但这里的祭拜盛况可与嵩山、华山的清明活动相匹敌。
中原地区的战争尚未结。
5.阆中古城如何描述写阆中古城的作文
阆中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坐落于美丽的嘉陵江北面,它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整座古城以中天楼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中间还穿插了许多小街小巷,形成了一座别具特色的方形古城。
古城的街道是由凹凸不平的大石块铺成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有院落、有商铺……院落里的人们休闲自在,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树荫下乘凉,还有的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喝茶聊天,品味着古城独特的韵味。小商铺里,摆放着各种特色小吃和商品,店主在外面卖力地吆喝着,打出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广告。摆在外桌新鲜出炉的张飞牛肉,它的香味似乎有种特殊的魔力,能使经过商铺的人放慢脚步,垂涎欲滴。当地盛产的保宁醋醋香飘逸在空气中,使整个古城浸泡在“酸酸”的香味里。
步入状元坊,便进入了古城东街。拐个弯,“钻”进东街里的一条小巷子,便来到了人山人海的文化广场。广场上热闹非凡,人们载歌载舞,个个脸上溢满了灿烂的笑容。有几个老爷爷在台上弹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老式乐器。两旁的人全围上来,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从没见过的乐器。“哐”,对面一位老奶奶又把游客们的眼球吸引了过去,她用小棍子敲打着一个东西,那东西就发出好听的声音。尽管我们对这些乐器似懂非懂,但它们却承载着古城的悠久历史文化。
广场对面,是贡院。贡院,又称考棚,非常的大,而且严谨。贡院里面会是什么的样呢?以前是怎样考试的呢?……我的脑袋里冒出一个个问题的泡泡,又浮现出一串串考试的情景。
“窜”入古镇北街,就来到了文庙。文庙呈四合院,十分大气。迈入文庙大门,便可看见一座精美的白拱桥横跨在小池塘上。过了白色拱桥,便是“棂星门”,也称孔庙。跨入红漆大门,就是古时候的学堂了。两边是古人修学的厅堂,厅堂里摆放着课桌椅,桌面上放着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学堂正中间供奉着圣人孔子雕像,让人们瞻仰。站在院落中间,闭上眼睛,耳边仿佛萦绕起了“三经四书”的朗朗书声。
出了孔庙,继续顺着小巷子走,就来到了西街。远远地,望见了一座气势森严的庙宇。再近一点,便看清楚了,原来是“汉恒侯祠”。“汉桓侯祠”,又称张飞庙,它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雄伟壮观,又幽雅精美。门前,蹲着一尊威武的大狮子,彰显出千年张飞的威严气势。“砰”、“砰”,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从背后响起。人们都好奇地转过头去,眼睛里充满了诧异。我转过身一看,不禁呆住了!这气势可真大,前后都有威严的武士护航,黑人张飞手持长矛,端坐在战车上,威风凛凛。在气势磅礴的敲锣打鼓声中,马队踏着整齐的步伐,渐渐远去了。人们依依不舍的收下了照相机,纷纷散开,各自寻找新的乐趣去了。
再往回走,就来到了中天古楼。这就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它高耸入云,仰起头来才能看见它的楼顶。中天楼有三层,一层叠着一层,一层比一层小,好似三层宝塔,矗立在古城中央,接受四方的仰望。
夜幕渐渐降临,沿着高高挂起灯笼的南街向下走,就来到了江边。徐徐的江风吹着我们的脸庞,凉飕飕的。小孩在桥上追逐打闹,大人在桥上仰望“星空”。“呀,星星!”不知谁大喊了一句,大家停止了嬉戏,向天空中望去:一盏盏徐徐升起的孔明灯,像点点繁星,飘在古城上空。它载着阆中古城的悠悠历史和人们的美好梦想,升上夜空。渐渐地,渐渐地,飘向远方……
历史悠久、古文化浓郁的阆中古城,我爱你!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描写古镇小桥流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