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荔枝的诗句李白的
1.李白给杨贵妃写的关于荔枝的诗 有哪些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李白没有写过关于描写荔枝的诗,荔枝与杨贵妃联系在一起的诗是杜牧写的。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 ,“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
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
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 :“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 ”奔驰而至 ,知是供口。
2.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3.有关荔枝的古诗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白话翻译: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白话翻译: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 3、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白话翻译:五岭地区麦收尽,荔枝初熟穿丹衣。 4、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 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白话翻译: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5、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 白话翻译: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扩展资料: 荔枝主要价值: 1、营养含量 荔枝营养丰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B、C等,并含叶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荔枝具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气疼痛等症。 现代研究发现,荔枝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并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然而,过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体质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发生意外。 2、经济 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
广东将野生或半野生(均种子繁殖)的荔枝木材列为特级材,栽培荔枝木材列为一级材,主要作造船、梁、柱、上等家具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荔枝。
4.关于荔枝的名言、诗句~~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5.苏轼写过的有关荔枝的诗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天渐渐热了,荔枝也在炙热的骄阳中红了。一时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说法又多起来了。
这两句流传甚广的诗出自诗人苏轼,解诗者都以为东坡先生是在赞美岭南风物,以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不错,苏轼在岭南时,比被贬黄州时的心情是要好很多,没有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也说苏轼在惠州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而就在那时,东坡先生写下了大量有关荔枝的诗作。苏轼首次在惠州吃到荔枝是在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于是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在《新年五首》中,苏轼则说“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中则是“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活脱脱一副馋相。在《食荔枝二首》,以及《和陶归园田居》等诗中,苏轼,这位遭贬的诗人,仍然在热情地对荔枝唱赞歌。
在那段时间里,苏轼还喜欢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成诗集。而苏轼此时的诗文中,与僧人唱和的作品也多了起来。后人学佛的把苏轼说成佛门中某位尊者转世,大约就是因了苏轼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心安是归处”的意识吧。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便做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最好注解,成了后人卖荔枝时最好的广告语。
但是,苏轼牵挂国计民生的忧患情思,却从来不曾减弱过,《和陶咏三良》曰:“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而在《荔枝叹》中,他借汉唐旧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民众死活的丑恶嘴脸,忧患意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前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影射,在东坡这里,则成了悲愤的直白,“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小小的荔枝虽味道极美,但实在无法让东坡先生真正“乐不思蜀”。后人借此为荔枝打的广告,也实在有违诗人的本意。民间说法是“一颗荔枝三把火”,而“日啖荔枝三百颗”,那简直就是九百把火,可能就是这九百把火烧得东坡先生怒发冲冠,而后最终去横渡琼海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李白赞美荔枝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