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颐和园的诗句简短
1.关于颐和园的短诗词、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 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
2.关于颐和园的古诗
1、颐和园墙根 :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2、颐和园绣漪桥 :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3、颐和园月波楼 :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4、颐和园十七孔桥 :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5、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6、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7、颐和园宜芸馆 :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8、颐和园画中游 :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9、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10、颐和园霞芬室 :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11、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我百度空间里有很好的诗词素材/ohmaigod
3.颐和园的历史(简短些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咸丰十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一些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
光绪十二年开始重建,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和”之义。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圆明园被称为最豪华的监狱。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4.颐和园的导游词,短的,别太短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
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
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
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
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
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
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
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
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
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
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
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
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
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
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
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
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
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
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
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
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
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
5.关于颐和园昆明湖的诗句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
古人关于颐和园的诗句
1.关于颐和园的诗歌
1、颐和园墙根 :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2、颐和园绣漪桥 :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3、颐和园月波楼 :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4、颐和园十七孔桥 :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5、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6、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7、颐和园宜芸馆 :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8、颐和园画中游 :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9、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10、颐和园霞芬室 :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11、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2.有关颐和园的诗句
1、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2、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3、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4、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5、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
3.有关颐和园的诗句和作文
作文:早就听说颐和园的景色美不胜收,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去了我多次在书里,梦里见到的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
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的时候修建的皇家园林。在1760年的时候完工,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侵入中国,把颐和园毁于一旦。
1886年的时候慈禧贪图享乐,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后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的时候又遭八国联军的严重破环。1902年的时候再次修复。
于1924年正式批为公园。我们才有幸走进颐和园。
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水气氤氲的昆明湖.几只小船在湖中荡漾.在昆明湖的中央是一座建筑独特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桥上有许多石狮子.这些小石狮子造型各异.它们有的在玩绣球;有的依偎在妈妈怀里;还有的张开爪,仿佛在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桥上的狮子就像就像卢沟桥的狮子一样,数也数不清,我想:大概只有设计师才能数清吧. 再向右走就是德和园.德和园是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在那里有一间展厅,里面有两辆黄包车和一辆马车,在里面还有一辆黑色的轿车,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世界上第一代奔驰车呢.! 我们又向前走,到了乐寿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败家石.它还有一个传说呢:有一个朝廷官员名叫米万钟。他家里很富有,花园装饰得也很华丽.当他听说了有一块石头很珍贵时,便花重金买了下来,用来装饰自家的花园可不幸的是:在途中,米万钟败了一场官司,被送进了大牢.从此以后他就家道中落了,自然付不起这块石头的运费了.于是,这块石头就被随随便便地放在了路边.一次,乾隆皇帝游玩的时候恰巧看见了这块石头,便命人把他搬到了颐和园.再把这块石头搬到颐和园后,朝廷就逐渐走向了灭亡…… 乐寿堂的左边就是长廊了.长廊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有画一千四百余幅,有 “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之美誉,走进长廊,在长廊的两侧有两幅画卷,上边分别写着:清河郁云和流清静俯。
放眼望去,长廊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它展现了古代建筑文明的精髓,长廊里面画满了壁画,有亭台楼阁,有虫鸟花草。
坐在长廊边上,环顾四周,在昆明湖边上有许多柳树。它们婉如窈窕的淑女,在昆明湖旁梳理自己秀美的长发,她们一边梳理着,一边“沙沙”地唱着动听的歌曲,给人以美的享受. 坐在长廊边上,我看见了一池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熟睡的小姑娘.盛开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就像一个穿着绿色裙子,粉色上衣的阳光灿烂的小姑娘,小鱼喜欢在她脚下嬉戏,爱美丽的小蝴蝶喜欢在她的发梢上停留. 最后我们游览了壮观的佛香阁,雄伟的排云殿等景点.,真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颐和园真遗憾!”诗句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
4.描写颐和园的风景词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李白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
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
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秦地无碧草,南云喧鼓鼙。
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
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
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
5.谁知道关于颐和园里的匾额,对联,诗词的全部内容
文昌高阁凌霄汉,昆明湖水荡清涟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具有与欧洲古代园林不同的独特体系,无论是帝王营造的皇家园林,还是官宦豪富兴建的私家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园内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大部份,占地约290公顷。
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宫廷区。仁寿殿,曾名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门两旁有两块青石分别象征着孙悟空和猪八戒伫立警卫。殿中平床上设宝座、屏风、掌扇、鼎炉、鹤灯等,屏风上有九条巨龙,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然而,在宫廷区的玉澜堂,却记载着一段皇权失落的凄凉历史,光绪皇后住在玉澜堂后的宜芸馆。宜芸馆西北的乐寿堂,则是慈禧太后的处所。据说,她起居于斯,每天饭费就要花掉白银60两。在仁寿殿北面不远处是德和园,是清代所建三大戏台最大的一个(另处有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署山庄的清音阁),每年慈禧做寿,都有吉祥戏目演出。从乐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有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条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上8000多幅彩色绘画,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这座八面三层四生檐的佛香阁建在58米高的山坡上,内供接引佛,当年每月朔望,慈禧便在此烧香礼佛。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从佛香阁下望,东侧有转轮藏,西侧有宝云阁,又名铜亭。铜亭的铸造用铜207吨,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造型精美,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佛香阁往上是颐和园的制高建筑智慧海,俗称“无梁殿”内部结构以纵横交错的拱券支撑顶部,不用柱梁承重,堪称绝活。
万寿山以南,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据说,乾隆皇帝,慈禧太后都爱游西堤。慈禧曾在这里化装成渔婆,命太监李莲英扮成渔公,二人合影留念。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望柱上有神态各异的石狮564只。昆明湖烟波浩渺,气象万千。三座大岛,十七孔桥等与万寿山遥相呼应。
颐和园三大景区,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各式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不同特点的建筑群落自成一格又相互联系。它巧妙地借西部玉泉山作为它的大背景,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作为清代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颐和园记录了宫廷生活的许多史实,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侧面。万寿山古称瓮山,山下之湖名瓮山泊,明代被喻为杭州西湖,称为“西湖景”,引来不少文人墨客的登临,留下许多优美诗篇。由于这里山青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气袭人,这样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营造御苑。清代在此造园最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完成于彼。其中的清漪园,即颐和园的前身,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筹备庆贺太后60寿辰的名义,乾隆帝大兴土木修建清漪园,瓮山改名万寿山,瓮山泊改名昆明湖。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三山五园”皆化为焦土,所有珍宝也被洗劫一空。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漪园进行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造景百余处,虽然寓意繁丰,但突出地体现着皇权与神权的至高无尚,无一处不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厚蕴涵。
这座历史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自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求一篇描写颐和园的美文
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之歌
万寿山阅尽江山残破,
佛香阁饱览帝王骄奢;
清晏舫满载中华耻辱,
排云殿回荡民族哀歌。
岁月匆匆---- 时光无法阻隔;
往事悠悠---- 历史不能分割。
漫漫长夜弯弯的路哇,
不眠的昆明湖向你诉说。
知春亭喜报人间春色,
玉带桥披上霞衣万朵;
画中画装满盛世美景,
谐趣园浸润时代欢歌。
曙光猎猎---- 关山无法阻隔;
微风习习---- 长河不能分割。
红红日子火火地过呀,
荡漾的昆明湖向你倾说!
7.关于颐和园的故事
【园林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
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
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
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文化建园 ”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历史沿革】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 静宜园、玉泉山 静明园、万寿山 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关于北京的诗句有哪些
1.有关北京的诗句有哪些
1、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2、汴京元夕
明代: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译文
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汴京来.都唱着周宪王编著的剧本。她们唱着唱着,从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来,银光倾泻,似在金梁桥的大地上铺了一层自霜。人间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盛况空前。
3、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宋代:柳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译文
小睡之后,就因薄被而被冻醒,突然觉有种难以名状的离别滋味涌上心头。辗转反侧地细数着寒夜里那敲更声次,起来了又重新睡下,反复折腾终究不能入睡,一夜如同一年那样漫长。
也曾打算勒马再返回,无奈,为了生计功名已动身上路,又怎么能就这样无功而回呢?千万次的思念,总是想尽多种方法加以开导解释,最后只能就这样寂寞无聊地不了了之。我将一生一世地把你系在我心上,却辜负了你那流不尽的伤心泪!
4、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宋代: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译文
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只有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发髻。
万里外的家乡来了一封信,问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5、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译文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2.描写北京的古诗词有哪些
1、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2、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译文: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3、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译文: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5、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唐代: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译文: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笑死了陶渊明,就因为你不饮杯中酒。
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辜负了戴的头巾,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3.描写“北京”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1、振旅北京回 唐·赵冬曦——《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
2、蹉跎在北京 唐·韦应物——《沣上寄幼遐》
3、北京关路赊 唐·岑参——《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4、天心寄北京 唐·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5、惟寄东都与北京 唐·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
6、自东都留守授北京留守 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7、北京一别后 唐·周贺 ——《送幻群法师》
8、见说北京寻祖后 唐·周贺——《寄新头陀》
9、北京丧乱离丹凤 唐·齐己——《送错公、栖公南游》
10、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 冯子振《鹦鹉曲 序云,白无咎有鹦鹉曲云,侬家鹦鹉》
11、郑仅赴北京户曹 宋·苏轼——《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12、契阔北京 南北朝·谢灵运——《答中书诗》
13、发轸北京 魏晋·陆云——《太尉王公以九锡命大将军让公将还京邑祖饯赠》
14、遗思北京 魏晋·陆云——《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
15、再唱《东京与北京》现代·老舍——《向日本话剧团献诗 东京》
16、修水七年留北京 宋·方回——《送汪以南教授》
17、车从赏春来北京 宋·邵雍——《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
18、过故东京到北京 宋·杨万里——《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
19、暂为北京客 明·楚石梵琦 ——《春日花下听弹琵琶效醉翁体》
20、北京虽有中秋月 明·韩邦靖——《圣上西巡歌(八首)》
21、北京正在天之中 明·刘溥——《赋得涿鹿送丘伯纯还姑苏》
22、南省迢遥阻北京 元·倪瓒 ——《送杭州谢总管》
4.描写北京的诗句
1.送崔十一弟归北京
[唐] 李嘉祐
潘郎美貌谢公诗,银印花骢年少时。
楚地江皋一为别,晋山少水独相思。
2.北京学直舍对客
[宋] 晁补之
鸟声落檐间,竹色在户外。
解屦置几前,放杖当椅背。
默然仰栋时,往与古初会。
有时遗坐客,十问不一对。
尚因呼乃觉,笑自谢顽昧。
知非慕籧子,事去等蜩蜕。
一生所未免,饮食与眠睡。
所以更颓然,可乐本非内。
有心欲何用,桥起则形累。
赖客同门生,旷荡乃不愧。
3.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
[宋] 王安石
水菽中岁乐,鼎茵暮年悲。
同胸苦零落,会合尚凄其。
况乃梦乖阔,伤怀而赋诗。
诗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时。
叔兮今安否,季也来何迟。
中夜遂不眠,辗转涕流离。
老我孤主恩,结草以为期。
冀叔善事国,有知无不为。
千里永相望,昧昧我思之,
幸唯季优游,岁晚相携持。
於焉可晤语,水木有茅茨。
畹兰伫归憩,绕屋正华滋。
4.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宋] 欧阳修
悠悠身世比浮云,白首归来颍水濆。
曾看元臣调鼎鼐,却寻田叟问耕耘。
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销磨酒百分。
放浪岂无力外士,尚思亲友念离群。
5.赠北京晋阳饭庄
[现代] 老舍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
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5.描写北京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房元直赴北京》
唐代:严维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临岐未断归家目,
望月空吟出塞诗。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2、《送崔十一弟归北京》
唐代:李嘉祐
潘郎美貌谢公诗,银印花骢年少时。
楚地江皋一为别,晋山沙水独相思。
3、《一九六五年春节与北京曲艺团诸友欢聚得句》
年代: 现代 作者: 老舍
弹唱迎春节,东风天地新。
单弦流雅韵,快板奋精神。
学逗相声巧,因缘啼笑真。
莲花落不尽,创造总惊人!
4、《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车从赏春来北京,耿君先期已驰情。
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
既辱佳章仍坠刺,宁无累句代通名。
天之材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
5、《北京水后往棣州试进士》
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
晡时北京城,行李上客槎。
二更无人声,骑马黄河沙。
误缘柳滩中,寻炬知田家。
道有转徙人,襁负依丘麻。
鸡鸣不安枕,彷佛墟里斜。
秋瓜抱子母,荞麦亦已华。
赖兹野物登,尔辈生有涯。
夜宿冠氏驿,旅衾魂梦嘉。
明发萦长版,晚开堂邑衙。
秋阳此方炽,流汗沾巾纱。
处阴甘吾愿,聊逸岂在多。
有风东北来,惨惨飞雨加。
顷时异晦明,稍瞩天表霞。
仆夫为我言,涂梗绝行车。
且还解吾褚,中林侣群鸦。
诗书维永夕,蚤作从复赊。
岂不有王事,奈此仆夫何。
6.描写“北京”的诗词有哪些
1、《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2、《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寄穆侍御出幽州》唐代:王昌龄
原文: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译文:自从我蒙恩降官,度过潇湘二水,来到龙标,我在江南,你却到塞北去了。我们相隔万里,可是,你不要说,你不容易从蓟门寄信来,要知道在秋天里从北方飞来的大雁也飞得到衡阳呢。
4、《夏意》宋代:苏舜钦
原文: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7.描写北京的诗
(一)《北京》作者:明明如月我只在地图上看到过北京看不到身处的村庄比例不同,手指之间的距离也不同我只在教课书上看到过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天坛和故宫胸中的雄壮,陡然而生我只在匆匆别过的高铁上瞥见过北京一次一次刷新的速度,速度缩短距离却无法缩短我与北京之间的路程我站在的地方,枫叶的红不是秋天的红,是北京的红是我澎湃的热血,于祖国的怀抱中万马奔腾身处边疆的每股血流,都暗潮涌动涌向我砰砰直跳的心脏。
我也是其中的一股流入向往的北京在祖国的大地上日夜兼程,红旗飘过我全身一片红,不是北京的红是秋天的红(二)《我们的北京》作者:孟祥忠北京是一朵日夜盛开的鲜花我心中的北京美丽如画北京给我芬芳让我快乐呼吸我是一只小小的蜜蜂飞向北京北京是一盏日夜亮着的灯火它送给我温暖光明让我浑身是劲热爱北京就是热爱我们的未来热爱北京就是热爱父老乡亲我心中永远有北京我永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北京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北京是我血液里的故乡北京是最干净的地方谁也不可以把它弄脏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人民大会堂是名符其实的天堂北京让我笑咪咪北京让我泪如雨下高喊一声我们的北京我们的北京美丽如画(三)《北京,北京,引领世界的中心》作者:纳容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中华儿女披荆斩棘,一路气宇轩昂!井冈,延安,太行,望星空,炎黄英雄;天地伴日月长,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北京,北京,引领世界的中心,扎根东方。改革开放,不结盟不拉邦。
放眼天下,一带一路大国担当!重知识兴科技,民富国强。天眼探宇宙,为人类拓土开疆!南极,北极,皆为人类避暑山庄。
东方,西方,同为人类共同家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和谐,和睦,少了那叽叽喳喳!天上人间人民处处安康!(四)《走在北京路上》作者:浩仁走在北京路上不小心,不小心的跌落在宋代的小径上石子铺的小路整齐整齐的码着一粒不落好像都着急地赶着去抗金的前线我只是在想也许,下一点点就到了唐代也许,上一点点该是元代也许,历史的灰尘走在北京路上不小心,不小心的跌进宋词的屐痕深处(五)《我爱北京天安门》作者:赵琼我始终坚信有一只鹰在我目光不能触及的长天翱翔与此同时我还坚信有一朵花正仰望着鹰与太阳在大山深处的一个缝隙里尽情地吐露着自己的芬芳在鹰与花看不到的地方有一缕风轻拂着一朵带种的绒毛不厌其烦地为它找寻回家的路标苍鹰翻飞影如耕犁让种子和汗珠落地生根此刻我与几万个并不相识的人头麇集在北京天安门这偌大的广场与一位伟人的肖像一起凝视着一尊矗立在空中的石碑凝视着无数的鸽子将风剪裁成无数若血的红旗或火炬。
8.有哪些关于老北京的诗句
1.《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唐 赵冬曦
轩辕应顺动,力牧正趋陪。道合殷为砺,时行楚有材。
省方西礼设,振旅北京回。地理分中壤,天文照上台。
寒依汾谷去,春入晋郊来。窃比康衢者,长歌仰大哉。
2.《沣上寄幼暇》唐 韦应物
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端居无所为,念子远徂征。
夏昼人已息,我怀独未宁。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
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旷然西南望,一极山水情。
周览同游处,逾恨阻音形。壮图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复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3.《送宇文pu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赫主簿》唐 岑参
归去不得意,北京关路赊。却投晋山老,愁见汾阳花。
翻作灞陵客,怜君丞相家。夜眠旅舍雨,晓辞春城鸦。
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为问太原贤主人,
春来更有新诗否。
4.《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唐 刘禹锡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从容自使边尘静,
谈笑不闻桴鼓声。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5.《送幻群法师》唐 周贺
北京一别后,吴楚几听砧。住久白发出,讲长枯叶深。
香连邻舍像,磬彻远巢禽。寂默应关道,何人见此心。
北京颐和园的诗句关于
1.关于颐和园的诗句
1、《行香子•春游颐和园》(贵卿)
今借闲身,漫步茵茵。
那西堤、桃蕊缤纷。
帅男靓女,且共销魂。
叹心中诗,梦中曲,水中云。
曾经世事,更觉谁亲。
这当前、依旧天真。
掬来碧水,尽洗纤尘。
乐红了花,绿了柳,美了人。
2、《游览颐和园》(杨树丰)
名苑颐和放眼宽,连峰抱水对蓝天。
佛香金碧辉晴日,万寿葱茏压众山。
十里长廊千画雅,一湖琼液七霓悬。
身登石舫随波逝,已是飘飘云外仙。
3、《游颐和园》(梧桐)
午后踏青皇苑中,无边景色醉无穷。
满堤柳影三分绿,万朵桃花一点红。
怕使娇颜沾俗气,但求巺二降天风。
清香淡淡随长路,十里春光伴始终。
4、《绝句》(香书)
桃花一夜漫湖西,堤上闲听玉鸟啼。
回看楼头悬御笔,双飞春燕啄新泥。
5、《春景颐和园》(吕华强)
桃花日暮渐稀微,湖畔斜风逐燕飞。
岸柳也知留客意,牵衣不许带霞归。
2.关于颐和园诗句有哪些
1、颐和园墙根 :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2、颐和园绣漪桥 :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3、颐和园月波楼 :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4、颐和园十七孔桥 :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5、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6、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7、颐和园宜芸馆 :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8、颐和园画中游 :
幽籁静中观水动 ,
尘心息后觉凉来。
9、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10、颐和园霞芬室 :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3.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的诗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出自(唐)杜牧 的诗《泊秦淮》这句诗的大意是: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是颐和园月波楼上的对联,作者不详 。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4.关于颐和园的古诗
1、《中秋夜颐和园直庐 其一》
清代:陈遹声
旷籁寂思虑,直庐饶清秘。玉漏响沈沈,声递宫花外。
谁家宴西园,夜半发歌吹。怅触羁旅情,竟夕不成寐。
秋月照关山,千里共明媚。遥忆故园人,娟娟坐相待。
译文:
思想开放、安静、开放、清晰。玉漏声沈沈,传声宫外花。他们的家人在西花园里欢宴,在半夜唱歌吹气。触摸滞留的旅行,竟不能在晚上睡觉。秋月照山,万里光明。娟娟回想起故乡,坐下来互相等待。
2、《中秋夜颐和园直庐 其二》
清代:陈遹声
枯莲摇碧漪,冷露瑟金井。
秋寒鹊高飞,风紧鹤知警。
水自玉泉来,到地声始静。
清波摇帘隙,万籁澄秋景。
宣室未可议,闭门杜造请。
天阶凉如水,夷旷绝人境。
开窗延晓色,残柳梳月影。
译文:
干荷摇绿涟漪,冷罗素锦江。秋寒喜鹊飞高,风紧鹤知警。水来自玉泉,大地的声音开始平静。清波摇帘隙,清秋色。宣武不允许讨论。关上门,制作邀请函。天台清凉如水,辽阔如水。打开窗户,把黎明的颜色延伸出来,用剩下的柳树梳理月亮的影子。
3、《过颐和园宿香山旅馆》
清代:陈曾寿
当年绚烂极西郊,咫尺宸居雨露饶。
供帐曹司纷百局,传呼灯火接三霄。
何时秋梦惊铜辇,剩有春风到柳条。
承直小臣今白首,聊堪闲客此闲谣。
译文:
当时,富丽堂皇的西郊离陈家很近。曹泗的账户被划分为不同的官僚机构,广告灯沿着三条天际线。秋天的梦何时惊吓铜器,把春风留给柳条。成志的大臣现在是白发苍苍的,在闲聊。
4、《游颐和园》
近现代:孔凡章
举国干戈正未休,名园扶醉许清游。
半篙绿涨平湖雨,八月凉生上苑秋。
玉虎野花埋碧井,铜驼丰草蔓朱楼。
苍生膏血春闺泪,赢得君王赋莫愁!
译文:全国仍处于一场斗争之中,著名的园林支撑着醉酒的徐庆友。半极绿意,湖面升起雨水,八月凉生秋意。玉虎野花葬于碧井,铜骆驼草藤竹楼。苍生膏血泉闺房泪,得皇帝禀赋不愁!
5、《到颐和园恨那拉氏》
近现代:吴卓澄
莫道颐和山水连,垂帘听政度残年。
宁赠友邦千人恨,国策威名两不全。
译文:莫道义与山水莲,帘听政府余年。给一个朋友一千人恨他,总比给他一个享有声望的国家政策好。
5.有关颐和园的诗句
1、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2、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3、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4、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5、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
6.关于颐和园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
7.关于颐和园的句子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
关于的颐和园诗句
1. 关于颐和园的诗句
1、《行香子•春游颐和园》(贵卿)
今借闲身,漫步茵茵。
那西堤、桃蕊缤纷。
帅男靓女,且共销魂。
叹心中诗,梦中曲,水中云。
曾经世事,更觉谁亲。
这当前、依旧天真。
掬来碧水,尽洗纤尘。
乐红了花,绿了柳,美了人。
2、《游览颐和园》(杨树丰)
名苑颐和放眼宽,连峰抱水对蓝天。
佛香金碧辉晴日,万寿葱茏压众山。
十里长廊千画雅,一湖琼液七霓悬。
身登石舫随波逝,已是飘飘云外仙。
3、《游颐和园》(梧桐)
午后踏青皇苑中,无边景色醉无穷。
满堤柳影三分绿,万朵桃花一点红。
怕使娇颜沾俗气,但求巺二降天风。
清香淡淡随长路,十里春光伴始终。
4、《绝句》(香书)
桃花一夜漫湖西,堤上闲听玉鸟啼。
回看楼头悬御笔,双飞春燕啄新泥。
5、《春景颐和园》(吕华强)
桃花日暮渐稀微,湖畔斜风逐燕飞。
岸柳也知留客意,牵衣不许带霞归。
2. 关于颐和园的古诗
1、颐和园墙根 :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2、颐和园绣漪桥 :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3、颐和园月波楼 :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4、颐和园十七孔桥 :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5、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6、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7、颐和园宜芸馆 :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8、颐和园画中游 :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9、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10、颐和园霞芬室 :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11、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我百度空间里有很好的诗词素材/ohmaigod
3. 关于颐和园诗句有哪些
1、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2、颐和园绣漪桥 :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3、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
4、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5、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 6、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7、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8、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9、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飞瀑垂空漱石凉。 10、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4. 形容颐和园的诗句有哪些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联语从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涵虚堂为颐和园南湖岛上一主要建筑。联语描绘了颐和园雨后清晨的佳丽景色:万绿丛中有一条小径通向幽幽深处,晴空中的云烟显得格外明润;干座峰峦犹如绿色波涛起伏,下了一夜的雨刚刚停息。
对联通过一大(千峰)、一小(小径)突出颐和园的碧翠特色,笔调凝练,诗味浓郁,意境幽雅。
5. 有关颐和园的诗句
1、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2、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3、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4、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5、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
6. 关于颐和园的短诗词、诗句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联。
7. 【描写颐和园的重点句子(写作文呢
这是一篇有关于描写颐和园的段落句子的文章,望此文能让您有所收获描写颐和园的段落句子【1】我们刚进颐和园,一座极有园林特色的,由白玉汉石砌成的拱桥就出现在眼前:石拱桥护栏雕着许许多多的龙,栏柱上雕刻着一只只威武的,形态不同的小石狮子.经过石拱桥,便看见了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一个大湖,从高处向昆明湖望去,昆明湖就像一个寿桃.昆明湖,是一个人工湖,我想,那该要用多少人力物力呀!昆明湖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旷神怡.在昆明湖的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这长廊长达700多米,有1万2千幅画,并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走到长廊尽头,就看见一座倚山而建的阁楼——香阁.香阁是慈禧太后游玩颐和园,在颐和园休息的地方.那里红漆梁柱,金漆木雕,金壁辉煌,里面还有不少奇珍异宝.最后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一个景点:苏州街.它是将江南民居生活浓缩到园内,苏州街环形而建,街的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商铺,地是用花岗岩石建成的,另一边是水道,中间有小拱桥,好像回到古时.。
关于颐和园诗句
1. 关于颐和园的诗句
1、《行香子•春游颐和园》(贵卿)
今借闲身,漫步茵茵。
那西堤、桃蕊缤纷。
帅男靓女,且共销魂。
叹心中诗,梦中曲,水中云。
曾经世事,更觉谁亲。
这当前、依旧天真。
掬来碧水,尽洗纤尘。
乐红了花,绿了柳,美了人。
2、《游览颐和园》(杨树丰)
名苑颐和放眼宽,连峰抱水对蓝天。
佛香金碧辉晴日,万寿葱茏压众山。
十里长廊千画雅,一湖琼液七霓悬。
身登石舫随波逝,已是飘飘云外仙。
3、《游颐和园》(梧桐)
午后踏青皇苑中,无边景色醉无穷。
满堤柳影三分绿,万朵桃花一点红。
怕使娇颜沾俗气,但求巺二降天风。
清香淡淡随长路,十里春光伴始终。
4、《绝句》(香书)
桃花一夜漫湖西,堤上闲听玉鸟啼。
回看楼头悬御笔,双飞春燕啄新泥。
5、《春景颐和园》(吕华强)
桃花日暮渐稀微,湖畔斜风逐燕飞。
岸柳也知留客意,牵衣不许带霞归。
2. 关于颐和园诗句有哪些
1、颐和园墙根 :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2、颐和园绣漪桥 :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3、颐和园月波楼 :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4、颐和园十七孔桥 :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5、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6、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7、颐和园宜芸馆 :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8、颐和园画中游 :
幽籁静中观水动 ,
尘心息后觉凉来。
9、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10、颐和园霞芬室 :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3. 关于颐和园诗句有哪些
1、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2、颐和园绣漪桥 :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3、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
4、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5、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 6、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7、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8、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9、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飞瀑垂空漱石凉。 10、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4. 关于颐和园的诗词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
5. 形容颐和园的诗句有哪些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
“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
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
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
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
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
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
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
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
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
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
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
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
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
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联语从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涵虚堂为颐和园南湖岛上一主要建筑。联语描绘了颐和园雨后清晨的佳丽景色:万绿丛中有一条小径通向幽幽深处,晴空中的云烟显得格外明润;干座峰峦犹如绿色波涛起伏,下了一夜的雨刚刚停息。
对联通过一大(千峰)、一小(小径)突出颐和园的碧翠特色,笔调凝练,诗味浓郁,意境幽雅。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北京颐和园的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