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禅意的诗句
1.有关禅意的诗句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
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3、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1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20、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21、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22、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23、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24、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25、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26、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27、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28、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2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30、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31、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33、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34、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5、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2.有关“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3.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诗人 仇远
词语出处:
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4.带有禅意的诗词有哪些
1.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题春绮遗像》陈衡恪
释义:所悲者,留己一人苟活于世,“如何同生不同死”,问得痴绝。
2.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梁羽生
释义: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释义: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范仲淹
释义: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5.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释义: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蜀顾夐
释义: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7.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花月痕》佚名
释义: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 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
8.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国风·唐风·绸缪》无名氏
释义: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
9.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释义: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10.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辛弃疾
释义: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
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1.题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唐·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唐·王维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唐·王昌龄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唐·齐己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唐·郑谷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明·李贽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清·郑板桥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6.读过哪些有禅意的诗词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是指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7.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一一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8.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一一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字数限制,供参考。
7.求禅意诗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而诗中写时迈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虚妄,悟佛义根本,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情理都无可取,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传神如化,历来受到赞赏。
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这是一个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
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长生;此夜又将二更,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
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需要同情勉励,启发诱导。然而除了诗人自己,堂上只有灯烛,屋外听见雨声。
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诗人的沉思,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虽属异类,却获同情,但更觉得悲哀,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都在无情的时光、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
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自以为觉悟了。 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
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
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
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
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读来令人唇齿留香、畅快不已。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
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诗人紧接着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可以说,此情此景,再没有比这两句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一当十。
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最后,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于是,唯兴所适,不计路程远近;离开时,面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即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
这两句诗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则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镶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
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现的虽是远景,但仍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致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遥相呼应。 纵观全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乃诗之精髓所在,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
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关于粽的禅意诗句
1.形容粽子的诗句
1、《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扩展资料:
《乙卯重五诗》写作背景
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2.关于粽子的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3: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4: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正月十五夜》
1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0: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2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2: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文章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2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2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8: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9: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30: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好词好句。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33: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派悦
——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3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
3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3.古代关于端午粽子的诗句有哪些
1.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明代)-《午日观竞渡》
4.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宋代)-《端午三首》
4.有关赞美粽子的诗词
1、《端午》宋代诗人秦观失
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译文:粽子、桃树、柳树,开门一起喝酒,把菖蒲分发给每一个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学家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译文:穴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4、《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南北朝:邹浩
原文:
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
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译文:登门拜访恰好吃上了粽子,将白酒倒满杯中。因为端午节的缘故总是喝醉,承蒙恩赐现在返回家中。
5、《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宋代:释怀深
原文:
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
译文:今天是端午节的缘故所以去拜访街坊邻居,不要问我手腕上的百条丝线,只需要把粽子沾着砂糖吃。
5.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6.急需三句关于端午节粽子飘香的诗句
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
竞渡龙舟旗猎猎,闲观童叟岸依依。
楚乡遗俗迄今在,屈子冤魂亘古持。
多少英灵悲阕颂,离骚恨赋万人痴.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7.端午节粽的诗句
端 午(唐)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百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度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知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道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 令门.端 阳(清)李静山樱桃内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 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容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关于禅意的诗句
1. 有关禅意的诗句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
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3、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1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20、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21、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22、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23、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24、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25、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26、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27、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28、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2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30、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31、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33、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34、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5、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2. 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3. 有关“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4. 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诗人 仇远
词语出处:
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5. 关于静心的诗词
1、安禅未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2、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尘世多喧嚣,静我凡心立功名。
3、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8、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9、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12、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13、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14、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白居易《赠吴丹》
6. 描写禅意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7. 描写禅意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
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
就是无所住也.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
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题破山寺后禅院富有禅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