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环境的诗句
1.保护环境的古诗有哪些
1、《诣徐卿觅果栽》唐代:杜甫
草堂少花今欲栽, 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
2、《诗三百三首》唐代:寒山
我昔少年时, 种松满东岗。
初移一寸根, 琐细如插秧。
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寄旧山僧》唐代:王建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5、《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求古代关于环保的诗词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3.古代保护环境名句
1、山林者,鸟兽之居也。
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树成荫而众鸟息焉,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得地则生,失地则死。——《荀子致士》战国·荀子译文:高山树林是鸟兽的居住地,山林茂盛,那么鸟兽就会回来,山林贫瘠,鸟兽就会离去。
树木茂盛成荫,众多飞鸟栖息,没有土地,人民无法安居,没有人民,土地就会守不住。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译文:而取时有量,用时节约,则常常能满足人类所需。
如果相反,取时无量,用时浪费,那地球上公有的资源也会很快消失。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首时》秦·吕不韦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4、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篇》战国·荀子译文:砍伐树木,且种植树木,使其生长,不要错过时机,因而使山林不光秃,使百姓有木材。5、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春秋·管仲译文:国君的不能守住自己的山林沼泽,就没有资格做天下诸国的盟主。扩展资料:国外古代保护环境名句:1、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2、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3、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4、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5、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4.关于环境的古诗词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 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 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作者: ~闪闪~ 2007-4-8 23:46 回复此发言 -------------------------------------------------------------------------------- 2 描写春天的诗句50个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 25、繁枝容。
5.环保的古诗词有那些
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
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
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
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
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
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 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
《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
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
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
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
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古代描写风景优美环境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