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老少其乐融融的诗句

关于桃花源记诗句

1.描写桃花源的诗句

陶渊明《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有很多的,例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桃花源诗并记里又有: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2.写桃花源的诗句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同吉中孚梦桃源》 ——唐·卢纶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

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

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

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朝中措·桃源图》 ——元·善住 桃源传自武陵翁。

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

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题桃源》 ——唐·李宏皋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

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刘禹锡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词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寻桃源》 ——唐·张乔 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

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

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桃源篇》 ——唐·权德舆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

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3.有关桃花源的诗词

唐 李白《古风》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唐 王维《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常时只记入山深,清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 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 刘禹锡《桃源行》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语委曲问世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镫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光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迷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水流山重重。

宋梅尧臣《桃花源诗》鹿为马,龙为蛇,鳯皇避罗麟避罥。天下逃难不知数,入海居嵓皆是家。

武陵源中深隐人,共将鸡犬栽桃花。花开记春不记岁,金椎自劫博浪沙。

亦殊商颜采芝草,唯与少长亲胡麻。岂意异时渔者入,各各因问人闲賖。

秦已非秦孰为汉,奚论魏晋如割瓜。英雄灭尽有石阙,智惠屏去无年华。

俗骨思归一相送,愼勿与世言云霞。出洞沿溪梦寐觉,物景都失同回槎。

心寄草树欲复往,山幽水乱寻无涯。北宋王安石《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郞漾舟迷逺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唐 韩愈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4.桃花源记的诗句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桃花源记诗文的赏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缘:顺着、沿着。

行:行走这里指划船。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夹岸:两岸。杂:别的,其他的。

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欲:想要。

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便:于是,就。

得:看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舍:舍弃,丢弃,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

行:行走。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旷:空阔;宽阔。

屋舍:房屋。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种劳作。衣着:穿着打扮,穿戴。

悉:全,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

大,很,非常。从来:从……地方来。

具:通“俱”,全,详细。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通“邀”,邀请。咸:副词,都,全。

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云:说。

先世:祖先。率:率领。

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

子:指子女。邑人:同乡(县)的人。

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绝处。

复:再,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就。间隔:隔断,隔绝。

世:朝代。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为:对,向。具言:详细地说出。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余:其余,剩余。延至:邀请到。

延,邀请。至,到。

去:离开。语:告诉。

不足:不必,不值得。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

处处,到处。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高尚:品德高尚。

士:人士。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规: 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作品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

6.描写桃花源的诗句

陶渊明《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有很多的,例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桃花源诗并记里又有: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7.有关桃花源的诗词

1、《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在此句)

2、《古风其三十一》

李白

郑容西入关。

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

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

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

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在此句)

千春隔流水。

3、《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王维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4、《题水洞二首》 刘商

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

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在此句)

长看岩穴泉流出,忽听悬泉入洞声。

莫摘山花抛水上,花浮出洞世人惊。

5、《糖多令 湖中》

韩奕

买得个扁舟。乘闲到处游。载将图册与衾绸。不问人家僧舍里,堪住处,便夷犹。雨歇淡烟浮。黄鹂鸣麦秋。石湖西畔碧悠悠。倘遇桃花源里客,随着去,莫归休。

8.有关桃花源的诗句

1、《武陵桃源送人》唐代 包融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译文:进入幽静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鸡犬处处,是那秦时人家。

最先见到这幅美景的是谁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动依旧,桃花也重开了。 2、《点绛唇·桃源》宋代 秦观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译文: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3、《伤桃源薛道士》唐 刘禹锡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译文:花坛边的老松尚在,仙鹤的巢却已空空如也。白鹿在旧日里的羊肠小道中悠闲地行走。

故人(指薛道士)亲手种的千万株红桃树,花朵已经开满了山坡,而它们的主人却不在了,只能任凭春风吹拂。4、《桃源忆故人·暮春》宋 苏轼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暖风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237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

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译文: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

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

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 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9.有关“桃花源”的诗句有哪些

桃花源在古人诗词之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地方,是避世的绝佳去处。令人神往之。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关于桃花源记诗句

陶渊明关于桃花源记的诗句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古诗)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yín)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2.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十六年后的作品。

年轻时的陶渊明也曾有过“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动乱,战祸不息,民不聊生。加之家境早已败落,寒门之士,也只能是“壮志难酬”了。

正因为此,陶渊明才选择了“击壤以自欢”的道路。退居田园,躬耕自资,感受到的是农民的淳朴可亲和田园生活的可乐。

而现实生活的政治黑暗又无不激起他思想上的波澜,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于笔墨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于是便有了他的《桃花源诗并记》。

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相命肆家耕”,是说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税”,是说到了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说明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

接着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

最后写那里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怡然自得。随着季节的自然变化调节生活和劳作,所以连历法也用不着,更不用竭尽思虑、费心劳神了。

第三段,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奇踪隐五百”,是说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概数,实际是约六百年)。

“一朝敝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

人们读到这里,往往会想,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已“处处志之”,那么,怎么会再也找不着呢?如果细读《桃花源诗》就会发现诗人对这个问题是已经作了回答的,那就是“淳薄既异源”,意思是说,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是格格不入,绝然不同的。试想,如果真在那么一个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给刘子骥他们找到了,那么,它还能独立存在吗?东晋末期,战乱频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

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千余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桃花源的有无进行过探讨。

有人说,避乱逃难时,确实有许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穷乡僻壤去过理想的生活。但能不能据此而把这个理想与桃花源等同起来呢?显然不能,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尘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驾起轻风,腾飞而起,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其中显然包括诗的开头所说的古代贤者和桃花源中人)。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虽然超尘脱俗,无法实现,却也正是为了“寄其意”。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桃花源诗》在有些方面确比《桃花源记》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长,见闻有限。

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也便于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此我们读《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

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虽是一种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

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我们读他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

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

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

3.出自《桃花源记》的古诗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yín)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补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4.陶渊明写的关于桃花源的诗词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有名句且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6.陶渊明诗词桃花源记

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面附的《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7.陶渊明的写桃花源的诗题目就叫《桃花源诗》么

推荐答案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

《桃花源 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 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 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 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 有帮助,值得与《桃花源记》参照阅读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 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无弦琴是弹 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描写一个美 好的世外桃源,虽然超尘脱俗,无法实现,却也正是 为了“寄其意”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桃花源诗》在有些方面确 比《桃花源记》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 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 长,见闻有限。

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

陶渊明关于桃花源记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桃花源记老少其乐融融的诗句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4052)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4099)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4025)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3765)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3915)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4592)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4159)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524)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410)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2812)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555)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516)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2921)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