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关于秋天的诗句
1.苏轼写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2.苏轼写的关于秋天的诗
苏轼写的关于秋天的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 苏轼《念奴娇·中秋》。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 苏轼《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 苏轼《念奴娇·中秋》。
3.苏轼写的关于“秋天”的诗有哪些
1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颖口》 2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杨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苏轼《跋王进叔所藏画(赵昌四季·芍药)》 3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蓠茅舍出青黄 苏轼《浣溪沙·咏橘》 4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抵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4.苏轼关于秋的诗词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水调歌头.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5.关于秋天的诗句苏轼
1、《行香子·秋与》
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清平乐·秋词
2、宋代:苏轼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清澈的淮河与混浊的汴水,远在钱塘江西岸。您的红旗抵达时,黄叶遍地,狼藉散乱。白霜也会袭入梁王的故园。您将在秋原的什么地方手执酒壶?驻马访古,徘徊踟蹰。双庙的遗风至今还在,漆园的傲吏大概已无。
6.苏轼写的关于“秋天”的诗有哪些
1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颖口》
2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杨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苏轼《跋王进叔所藏画(赵昌四季·芍药)》
3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蓠茅舍出青黄 苏轼《浣溪沙·咏橘》
4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抵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7.秋天的诗句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 苏轼《念奴娇·中秋》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 苏轼《念奴娇·中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 苏轼《念奴娇·中秋》。
关于苏轼写秋天的诗句
1.苏轼写的关于秋天的诗
苏轼写的关于秋天的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 苏轼《念奴娇·中秋》。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 苏轼《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 苏轼《念奴娇·中秋》。
2.苏轼写的描写秋天的诗句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3.关于秋天的诗句苏轼
1、《行香子·秋与》
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清平乐·秋词
2、宋代:苏轼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清澈的淮河与混浊的汴水,远在钱塘江西岸。您的红旗抵达时,黄叶遍地,狼藉散乱。白霜也会袭入梁王的故园。您将在秋原的什么地方手执酒壶?驻马访古,徘徊踟蹰。双庙的遗风至今还在,漆园的傲吏大概已无。
4.苏轼写的关于“秋天”的诗有哪些
1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颖口》
2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杨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苏轼《跋王进叔所藏画(赵昌四季·芍药)》
3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蓠茅舍出青黄 苏轼《浣溪沙·咏橘》
4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抵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5.苏轼关于秋的诗词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水调歌头.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6.秋天的诗句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 苏轼《念奴娇·中秋》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 苏轼《念奴娇·中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 苏轼《念奴娇·中秋》。
7.三年级苏轼描写秋天果实挂满枝头的诗句有哪些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作品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
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
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
“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
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
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136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相提并论。
两诗虽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艺术工力悉敌,内容却以苏诗为胜。这是因为,韩诗虽也含有一定哲理,却仍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苏诗则不然,它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浅语遥情,耐人寻味。
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苏轼写秋天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