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长亭意象的诗句及情感

关于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1.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 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

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

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2.分析古典诗词中长亭意象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3.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4.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

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5.含有月,菊,梅,松,梧桐,杜鹃,蝉,柳,芳草,长亭这些意象的

1)月

生查子(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2)菊

菊花(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3)梅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4)松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5)梧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6)杜鹃

更漏子(宋·赵长卿)

日彤彤

风荡荡

帘外柳花飞扬

红有限

绿无穷

雨晴芳径中

肠寸结

萦离别

还是去年时节

春暮也

子归啼

伤春三月时

7)蝉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8)柳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9)芳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10)长亭

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

按:更多相关诗词 请在己所给链接上查寻 须注意辨别有些错字

6.长亭是什么意象

《长亭送别》的意象分析《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 花间美人” 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

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 造就了王实甫“ 文采派” 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 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 《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长亭送别》的意象美,美则如斯:1.经典性。当代社会推崇时尚, 酷爱流行, 但流行时尚的东西易如昙花一现, 稍纵即逝, 传统经典的事物才能耐人寻味, 永开不败。

美丽多情的崔莺莺不得不屈从于顽固的老母亲, 于郊外长亭送别自己的心上人张珙。此时此刻多少离愁别恨涌上心头, 可作为相府千金的她, 欲哭只能无泪, 欲喊只能无声。

王实甫巧妙地将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的经典意象、意境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化用于崔莺莺所唱的曲词, 以利于女主公委婉地抒情达意。全文多处化用古典诗词, 如“ 碧云天, 黄花地” 化用于范仲淹《苏幕遮》一词“ 碧云天, 黄叶地”;“未饮心先醉”脱化于柳永之《诉衷情近》“ 未饮心如醉”;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语出苏轼词《满庭芳》;“ 伯劳东去燕西归”, 源于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作为一名高明的工匠,王实甫妙笔熔炼古典诗词入曲, 更巧手化用了伴其与“ 生” 俱来的优美意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端正好》一曲中“ 碧云天, 黄花地” 不就是描绘了一种秋景凄凉的意境? 所以它特别能烘托那种凄冷萧条的送别氛围, 处于送别之境的崔莺莺自然就会触景生情, 因景及情地向张生传达其柔情蜜意。曲词唱调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例子在《长亭送别》中比比皆是。

《长亭送别》短短一折戏, 十九支曲牌, 包含的意象多达30 多种, 且它们皆为经典之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红叶、柳枝、疏林、野草、夕阳、古道、伯劳、燕子.. 这些意象在中国传统诗词曲文赋中无数次地被文学家们用以传情达意, 造境设势, 有的意象至今仍被多次反复沿用于现当代歌曲中。

如《城南旧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 几句歌词中就包含着长亭、芳草、夕阳、古道、青山如此多的传统意象。 2.联想性。

联想的作用在于将某种事物扩展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意象的联想性无形之中扩展了意象内涵的丰富性, 自然就能拓展诗词的表现力,加强曲牌的抒情性。

联想性源于经典性,经典的意象一直喜为文人骚客所运用,这些传统的意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其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起来。 《长亭送别》像“ 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这样包含富于经典性和联想性意象的例子, 多如散落草丛的野花, 美似弥布夜空的星星。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端正好》)”, 几句曲词就运用了五个经典的意象。

一时间, 它们的联想性也可以使我们的脑中顿时“ 凑聚” 许多相关的诗句, “ 黄花” 不是可以触动我们的情思, 联想到易安居士的“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西风”又令我想及潇湘妃子林黛玉《咏海棠》诗“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 两种意象竟还同时出现于李清照之“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红叶”自然可以让我们的联想之旅奔向杜牧之“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枫林秋意之妙境。

《一煞》写莺莺的“别愁”,使用了“青山”、“ 疏林”、“ 淡烟”、“ 暮霭”、“ 夕阳”、“ 古道”、“ 禾黍”、“ 秋风”、“ 马嘶”多种意象。运用这些意象写“ 愁” 的,我们可以在唐诗宋词中俯拾即是。

青山即“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古道”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 “ 夕阳” 即“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山空见日斜时”、“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烟霭”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四煞》中莺莺感叹“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即将离别之际,怎样将自己的爱恨情仇尽情倾诉给张生?直露剖白不符其大家闺秀的身份, 且略显轻薄又苍白, 用意象造境传情自然就委婉深沉多了。

“ 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山峰华岳低”,瞧!以水喻愁,不是还有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吗? 《收尾》一典“遍人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写离愁,以“车”这种工具设意象, 决不是王实甫之首创。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就有“ 休问离愁轻重, 向个马儿驮也驮不动”,王实甫不过是易马为车。

董之以马形容离愁, 也并非其首创, 宋人石孝友《玉楼春》词已有“ 春愁离恨重于山, 不信马儿驮得动” 的比喻。古诗词中以马、车、船这些交通工具为意象来载愁写愁决不限于以上这些,李清照《武陵春》“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不仅在于它们的经典魅力, 更在于它们的联想性, 易于拓展读者。

7.关于"长亭"的古诗有什么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雨霖铃》(柳永)鉴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咒语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人评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作品流传之广。而他的名篇《雨霖玲·寒蝉凄切》更被誉为写别情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宋无名氏《题壁》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讽刺南宋某些人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冷酷现实。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

8.诗歌里酒 鸿雁 双鲤 长亭的意向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9.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让论述啊,写不出来.急用.试论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 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

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关于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关于长亭意象的诗句

1.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 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

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

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2.分析古典诗词中长亭意象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3.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

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4.含有月,菊,梅,松,梧桐,杜鹃,蝉,柳,芳草,长亭这些意象的

1)月

生查子(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2)菊

菊花(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3)梅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4)松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5)梧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6)杜鹃

更漏子(宋·赵长卿)

日彤彤

风荡荡

帘外柳花飞扬

红有限

绿无穷

雨晴芳径中

肠寸结

萦离别

还是去年时节

春暮也

子归啼

伤春三月时

7)蝉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8)柳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9)芳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10)长亭

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

按:更多相关诗词 请在己所给链接上查寻 须注意辨别有些错字

5.长亭是什么意象

《长亭送别》的意象分析《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 花间美人” 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

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 造就了王实甫“ 文采派” 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 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 《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长亭送别》的意象美,美则如斯:1.经典性。当代社会推崇时尚, 酷爱流行, 但流行时尚的东西易如昙花一现, 稍纵即逝, 传统经典的事物才能耐人寻味, 永开不败。

美丽多情的崔莺莺不得不屈从于顽固的老母亲, 于郊外长亭送别自己的心上人张珙。此时此刻多少离愁别恨涌上心头, 可作为相府千金的她, 欲哭只能无泪, 欲喊只能无声。

王实甫巧妙地将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的经典意象、意境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化用于崔莺莺所唱的曲词, 以利于女主公委婉地抒情达意。全文多处化用古典诗词, 如“ 碧云天, 黄花地” 化用于范仲淹《苏幕遮》一词“ 碧云天, 黄叶地”;“未饮心先醉”脱化于柳永之《诉衷情近》“ 未饮心如醉”;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语出苏轼词《满庭芳》;“ 伯劳东去燕西归”, 源于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作为一名高明的工匠,王实甫妙笔熔炼古典诗词入曲, 更巧手化用了伴其与“ 生” 俱来的优美意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端正好》一曲中“ 碧云天, 黄花地” 不就是描绘了一种秋景凄凉的意境? 所以它特别能烘托那种凄冷萧条的送别氛围, 处于送别之境的崔莺莺自然就会触景生情, 因景及情地向张生传达其柔情蜜意。曲词唱调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例子在《长亭送别》中比比皆是。

《长亭送别》短短一折戏, 十九支曲牌, 包含的意象多达30 多种, 且它们皆为经典之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红叶、柳枝、疏林、野草、夕阳、古道、伯劳、燕子.. 这些意象在中国传统诗词曲文赋中无数次地被文学家们用以传情达意, 造境设势, 有的意象至今仍被多次反复沿用于现当代歌曲中。

如《城南旧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 几句歌词中就包含着长亭、芳草、夕阳、古道、青山如此多的传统意象。 2.联想性。

联想的作用在于将某种事物扩展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意象的联想性无形之中扩展了意象内涵的丰富性, 自然就能拓展诗词的表现力,加强曲牌的抒情性。

联想性源于经典性,经典的意象一直喜为文人骚客所运用,这些传统的意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其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起来。 《长亭送别》像“ 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这样包含富于经典性和联想性意象的例子, 多如散落草丛的野花, 美似弥布夜空的星星。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端正好》)”, 几句曲词就运用了五个经典的意象。

一时间, 它们的联想性也可以使我们的脑中顿时“ 凑聚” 许多相关的诗句, “ 黄花” 不是可以触动我们的情思, 联想到易安居士的“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西风”又令我想及潇湘妃子林黛玉《咏海棠》诗“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 两种意象竟还同时出现于李清照之“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红叶”自然可以让我们的联想之旅奔向杜牧之“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枫林秋意之妙境。

《一煞》写莺莺的“别愁”,使用了“青山”、“ 疏林”、“ 淡烟”、“ 暮霭”、“ 夕阳”、“ 古道”、“ 禾黍”、“ 秋风”、“ 马嘶”多种意象。运用这些意象写“ 愁” 的,我们可以在唐诗宋词中俯拾即是。

青山即“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古道”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 “ 夕阳” 即“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山空见日斜时”、“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烟霭”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四煞》中莺莺感叹“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即将离别之际,怎样将自己的爱恨情仇尽情倾诉给张生?直露剖白不符其大家闺秀的身份, 且略显轻薄又苍白, 用意象造境传情自然就委婉深沉多了。

“ 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山峰华岳低”,瞧!以水喻愁,不是还有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吗? 《收尾》一典“遍人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写离愁,以“车”这种工具设意象, 决不是王实甫之首创。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就有“ 休问离愁轻重, 向个马儿驮也驮不动”,王实甫不过是易马为车。

董之以马形容离愁, 也并非其首创, 宋人石孝友《玉楼春》词已有“ 春愁离恨重于山, 不信马儿驮得动” 的比喻。古诗词中以马、车、船这些交通工具为意象来载愁写愁决不限于以上这些,李清照《武陵春》“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不仅在于它们的经典魅力, 更在于它们的联想性, 易于拓展读者。

6.关于"长亭"的古诗有什么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雨霖铃》(柳永)鉴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咒语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人评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作品流传之广。而他的名篇《雨霖玲·寒蝉凄切》更被誉为写别情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宋无名氏《题壁》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讽刺南宋某些人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冷酷现实。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

7.关于意象的古诗

1、月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释义: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2、冰雪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著 同:着;玉界 一作:玉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沧浪 一作:沧冥;岭表 一作:岭海)

释义: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3、柳树

《送别诗》隋代: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释义:

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4、长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释义: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5、鸿雁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长山 一作 长水)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释义: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8.“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哪些古诗词也会出现这些

首先要特别说明的是,《送别》是李叔同先生写的一首学堂乐歌,并不是古诗词。

出现这些意象的古诗词有很多,因为它们在古诗词里都是十分常用的意象。长亭是送别路上才有的,所以多用来写离别。比如李白:长亭连短亭。杜牧: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如果不是仅限诗词,曲和赋也算上的话,就更多了。庾信: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古道也是有送别意。白居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晴翠就是芳草了。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不一定非要是一字不错,比如晴翠,其实就是芳草,用字不同,但是都是同一个意象。再比如暮色,可以是暮雨,或者暮云,也许是落日熔金,又或是珠帘卷雨,不一而足。

9.诗歌里酒 鸿雁 双鲤 长亭的意向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关于长亭意象的诗句

有关于长亭的诗句

1.关于长亭的诗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古代描写长亭的古诗

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道?

汉卓文君《寄司马相如书》:一别之后,两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3.描写长亭的诗

送别 j.p.奥德韦曲 李叔同词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泊 李叔同根据英国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4.描写长亭的诗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

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

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5.收集含长亭的诗词和关于它的一切,急

1、《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宋代: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释义: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

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

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

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转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

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2、《长亭怨慢·渐吹尽》宋代:姜夔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释义:渐渐吹尽了,枝梢上淡香的柳絮,到处人家,柳树浓密的绿荫将门户遮蔽。

船儿顺着弯曲回绕的河浦渐渐远去,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究竟奔向哪里?看人间离别多矣,谁能比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柳树若是有情时,定不会长得如此青翠碧绿。落日昏暮,高耸的城郭已望不见,只见乱岩层叠的群山无数。

我难忘临别的叮嘱:“韦郎这一去呀,怎能忘记你交付给我的玉环信物。”“最要紧是记住早早归来,我怕红萼孤独无人为我作主。”

即使有并州制造的锋快剪刀也枉然,亦难以剪断万缕离愁别苦。3、《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宋代: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

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

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释义:长亭路上,槐树碧绿,柳色如烟,恨(我)走得匆促, (漫长的道路提示我)我们已经分别。

绵绵的愁思让人觉得一日长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回首遥望高高的城垣,已经被暮云遮断,视线的尽头是何处呢?天色将暮的时候,解下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忆起爱人临别前的千万句细语叮咛 。

一寸柔肠中蕴藏着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与我相伴,午夜梦回醒来正是夜深人静,拂晓之时,窗外春雨潇潇。4、《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释义: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5、《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释义: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

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6.收集含长亭的诗词和关于它的一切,急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浣溪沙 晏几道

午醉西桥夕未醒,

雨花凄断不堪听。

归时应减鬓边青。

衣化客尘今古道,

柳含春意短【长亭】。

凤楼争见路旁情。

减字木兰花 晏几道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

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临江仙 晏几道

淡水三年欢意,巍跻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

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少年游 晏几道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

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

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

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

寻尽短【长亭】。

醉落魄 晏几道

满街斜月,垂鞭自唱阳关彻。

断尽柔肠思归切,

都为人人,不许多时别。

南桥昨夜风吹雪,

短【长亭】下征尘歇。

归时定有梅堪折。

欲把离愁,细捻花枝说。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search.asp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有长亭意象的诗句及情感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4125)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4173)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4098)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3839)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3988)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4666)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4232)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534)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420)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2821)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564)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524)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2929)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