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的关于节日的诗句
1.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诗
1、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诗叫《元日》,全诗原文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作品简介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3、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2.王安石写的关于春节的诗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3.王安石写的关于春节的古诗有些什么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诗作《元日》,“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大约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
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元日》这首诗取材于民间习俗,他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
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今天它还具有古代民俗学的价值。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 ,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大家知道,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大力推行新政,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4.我想找一首王安石写的关于中秋节的诗.
相传,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一妾姣娘。姣娘出身名门,从小勤学苦读,琴棋书画、吟诗作对无不精通,是一才女。婚后,因为王安石身为宰相,整日忙于国事,常在外不回家。这姣娘年方十八,正是妙龄,空对日月,难守春情,与家中一同年的仆人勾搭。这事传到了王安石的耳里,有心训斥姣娘,又苦无赁证。一天,王安石声称外出有事,悄悄藏在家中,然后让轿夫抬着空轿子出去。
深夜,他溜到自家窗外偷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在屋里调情。王安石气得举拳就要砸门,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堂堂一国宰相,常言家丑不可外扬,我这一砸门,万一传扬出去,岂不惹众人耻笑。”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口气,转身就走,不料一下撞上院中那棵大树。。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鸦窝,他灵机一动,取了一根竹竿,向树上的老鸦窝捅了几下,乌鸦惊叫着飞了,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从后窗逃走。
王安石装 着不知道。一眨眼,中秋节到了,王安石想借饮酒赏月之机婉言相劝姣娘,就约她在花亭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说:“今乃中秋佳节,饮空酒无趣,我吟一首诗你来答对,以助酒兴如何?”姣娘欣然答应。王安石趁机说:
日出东来还转东,
乌鸦不叫竹竿捅。
鲜花搂着棉蚕睡,
撇下干姜门外听。
姣娘是个聪明的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了诗味儿。她想:“鲜花是暗喻我,棉蚕是指那仆人,干姜是指宰相老爷。我和仆人偷情的私语被人家听着了……”想到这里,她的脸一下羞红了。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跪在丈夫面前答道:
日出东来转正南,
你说这话够一年。
大人莫见小人怪,
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本想以饮酒吟诗为名,逼妾说出实情,狠狠地训斥一顿,哪知姣娘能言巧对使他的气消去大半。又一深思,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妙龄年华,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的好。节后,王安石赠妾千两白银,叫她与仆人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传开后,人们对王安石这种宽宏大量的做法,很是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成了大家的美谈和民间的俗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王安石写节日有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