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中的关于山的诗句
1.关于描写山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求5首关于山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钱塘湖春行写美景的诗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背 景】 [编辑本段]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注 评】 [编辑本段]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 。
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诗 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4.描写山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关于山的诗句古诗重要诗句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未探看.————李商隐《无题》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关于山的诗句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 《咏江郎山》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 撑持天地与人看。
《题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北宋宰相张商英写过若干首吟咏五台山的诗,也在绵山留下三首诗,其中《游绵山》: 夕阳返照影流东,点点寒鸦过远峰。 渔叟罢竿收钓饵,牧童吹笛弄秋风。 日光隐隐见苍海,山色青青耸碧空。 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7.【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的诗句,请写出几句有关“山”的诗句】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未探看.————李商隐《无题》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1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诗句
1.钱塘湖春行写美景的诗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背 景】 [编辑本段]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注 评】 [编辑本段]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 。
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诗 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2.钱塘湖春行诗句的意思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3.钱塘湖春行的诗意
1、诗意《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2、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56132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扩展资料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4.钱塘湖春行古诗解析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译文 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
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
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
5.钱塘湖春行全诗理解
啄。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为湖山登临胜地。渐,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将要,就要:刚够上。几处早莺争暖树,孤峰耸立,景色秀丽。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在西湖东畔。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莺歌燕舞,生机动人。没,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使人眼花缭乱。浅草。
莺。○春行仰观所见。
○春行俯察所见,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即今白堤,又称沙堤。
该亭至唐代末年。○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断桥堤。
贾亭:即贾公亭。白沙堤。
侧重禽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争暖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百游不厌。阴:同“荫”: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迷人眼。
侧重花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 行不足:遮没,盖没: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各种颜色的野花,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黄鹂,鸣声婉转动听,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 展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钱塘湖春行中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