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思的诗句
1.古诗《春思》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少妇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了。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2.关于古诗《春思》的问题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 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 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 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 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赏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3.李白的《春思》的诗句解释
诗的前两句沿袭了《诗经》中“兴”的艺术手法,然而又是对“兴”的超越。何为兴?《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也;《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且陨”,兴也。著名词学家叶嘉莹说:“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物不是本来的目的,而是一个引子。“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是为了牵出一段相思的痛苦,兴也。
但这两句又超越了传统的“兴”的局限。谁说那碧如丝的、压低了绿枝的繁茂不是两地的相思呢?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谁说相思不也在生长呢?“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的是愁,“如碧丝”“低绿枝”写的是相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心理格式塔使得这种景与心相贯一通。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如果平白的翻译也必然失去诗的韵味,“当你想要回家时,正是我思念你最痛苦的时候”,大约觉得有些不通畅。诗歌很有曲折的,大大咧咧粗略的对待诗歌不是正确的态度,非得有颗玲珑心不可。这两句的奥妙在于不是写“妾”是如何的思念“君”,而是“君”思念“妾”。明明自己思念亲人,却反说亲人如何的思念自己,这是唐诗里一个很重要的玄妙之处,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将这一技巧发挥到极致的是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李白这两句正是运用的这种写作技巧。这两句的合理翻译应该是:远方的你思念并想象我因为想你而痛苦的样子,使你伤心,动了回家的念头。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纬”,春风啊,我和你素不相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闺房来呢?女子在抱怨了,为什么抱怨呢?因为春天多么美好啊,你为什么要惹我起相思呢?其实是她自己惹起自己的相思,她却抱怨入罗纬的春风,女子的可爱情态跃然纸上。实际上,这种相思是怎么也摆脱不了的,根本就与春风无关,可以说,每一个事物都可以引起她的绵绵相思。
4.有关李白《春思》这首诗的问题
春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
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注释
⑴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帏:丝织的帘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5.李白写的《春思》的单个字解释,和诗句意思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词句注释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2、白话译文
燕地春草还是嫩如青丝,
秦地桑叶早已压弯绿枝。
当你怀念家乡盼望回归之时,
正是我深深想你柔肠寸断之时。
习习春风你我并不相识,
为何吹起了我的帐子?
3、赏析: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李白的诗春思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