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子灵踪塔的诗句
1.山东济宁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的历史
太子灵踪塔坐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 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
宝相寺是从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其原名昭空寺。北宋咸平五年,宋真宗封禅泰山驻跸于此,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千载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是齐鲁大地上的古寺
名刹。其标志性建筑是寺北端的太子灵踪塔。
太子灵踪塔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彻有佛龛,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上刻簿片方升,四层塔檐八面雕莲花座;塔刹由黄色琉璃烧制而成,金光耀灼,在当地有“黄金塔”之美称。
2.太子灵踪塔的塔内文物
1994年3月15日,在葺修塔体时,在塔宫内发现了佛骨、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佛骨、佛舍利珍藏在石匣内,有金棺、银椁层层相套,银椁由银条封箍,上放水晶牟尼串珠,黄绢覆盖,金棺安放在精美的银座上,前后有银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
宫室南壁、四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教圣物的时间和人证。面世正值1994年3月15日,与瘗藏时隔整整882年,适合佛教界阴入阳出之说。
地宫石匣铭文: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公年1073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
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显世的圣物有佛牙一肢、佛舍利936颗、石匣、金棺、银椁、捧真身菩萨、水晶净水瓶、水晶牟尼串珠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1994年3月15日,考古人员在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内发掘出大批佛教文物。经文物专家认定,这些文物件件都是圣品,价值连城。
特别是双膝跪拜式铁胎泥彩菩萨,举世无双,珍稀无比;出土的舍利达936颗,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史无前例的;更为重大的发现是被金棺、银椁供养的佛牙。专家们经过考证发现,公元790年,唐朝高僧车奉朝将这颗佛牙从古印度的犍陀罗带回中国的长安城,皇帝唐德宗对车奉朝求来佛牙的行为大为赞赏,并为车奉朝赐法名悟空,后人就将他带回来的佛牙叫“悟空佛牙”。
公元938年,“悟空佛牙”几经辗转流传到宋朝的京师开封。公元1073年,北宋皇室的王公贵族赵世昌又将“悟空佛牙”从京师嘉王宫请到古中都汶上。
根据史料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于2500年前的一个月圆之夜离开尘世,时年80岁。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被焚化,焚化后的尸骨结晶体和未烧尽的遗骨被称为舍利,由他的家族和弟子们作为圣物收藏起来。
在历史长河中,佛舍利因各种因缘,逐渐流散到世界各地。唐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唐玄宗派内侍省宦官张韬光出使西域,并于天宝十二年到达犍陀罗王城(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
张韬光的部将车奉朝因病滞留天竺。车奉朝病愈后,投在国师舍利越摩门下出家,在古印度游历近40载,并在60多岁时携带经书、佛牙和舍利等佛教无上至宝,历尽千辛万苦,于公元790年回到唐朝。
他把带回的经书翻译成汉语,连同佛牙和舍利一起献给皇帝唐德宗。唐德宗对他大为赞赏,授予他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的爵位以示荣耀,让他住持长安城的章敬寺,并亲自赐法名曰悟空。
后来,吴承恩就借这位唐朝高僧悟空的盛名,演绎出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后人将他带回来的佛牙叫“悟空佛牙”。
悟空归国四年后,佛牙由皇宫移入长安城西南部大庄严寺的佛牙宝塔供奉。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城,皇帝唐僖宗带着这颗佛牙逃到四川。
直到五代后唐时,即公元927年,蜀守孟知祥把佛牙送到洛阳,为皇帝唐明宗祝贺生日。十年后,一位主管国家佛教的官员叫可肇,把佛牙送到当时的京师开封,献给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把佛牙隐藏于宫中,秘而不宣。□然而,汶上县出土的这颗佛牙,其石匣铭文上记述了一个叫赵世昌的人于公元1073年2月23日在京师嘉王宫求得佛牙一颗。
难道这颗佛牙与京师开封的悟空佛牙是同一颗?还有,这段铭文记述的赵世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嘉王宫和古中都汶上又是什么关系?据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熙宁年间,他作为察访使路过咸平县,并在当地的寺院里见到了一颗神奇的佛牙。后来,沈括把的所见报告了王安石。
王安石在惊异之余,便有意要拜瞻这颗神奇的佛牙。咸平知县刘定闻讯后,急忙携佛牙舍利赶往东府向王安石进献,并告诉王安石:这颗佛牙就是唐朝和尚悟空从天竺国求来的那颗。
王安石惊叹之余,就在佛牙中部用小楷墨书题写了“东府”两字。后来,王安石又把佛牙送给了神宗皇帝的幼弟、嘉王赵頵。
赵世昌的住处,就在现在的汶上。他是个有着皇家血统的“富家翁”。
赵世昌在与宝相寺的永实、永坚等僧人聊天时,谈起自己的堂弟、嘉王赵頵有一颗佛牙。众僧闻知,都极仰慕,说:“如今宝相寺田园、山林众多,寺院经济富裕。
侯爷若能把佛牙请来,众僧愿倾其所有,在宝相寺起塔供奉。”于是,赵世昌就去向堂弟求取佛牙舍利。
嘉王当即答应,还亲自安排亲事官孙政到嘉王宫的佛牙阁迎取。赵世昌随后将佛牙舍利带回了宝相寺,众僧无不感动,附近的善男信女也纷纷赶到宝相寺瞻礼膜拜。
1994年6月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史学家、佛学家周绍良先生,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托,到汶上县观瞻了佛牙舍利和出土的佛教文物,作了客观评定:这批文物是至高无上的佛教圣物。他讲了三条依据:一是十三级佛塔是佛塔建造的最高品位,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舍利才能建十三级;二是安葬的规格也属最高等级,也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才用石匣、金。
3.汶上太子灵钟塔的来历
太子灵踪塔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北隅,是宋代宝相寺的唯一遗存,也是汶上建城千余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建筑。太子灵踪塔通身砖砌,高41.75米,呈等边八角形13层,每层皆为磨砖莲花型斗拱。从第一层向上,除二、四层外,其它各层的东、南、西、北四面均砌有对称的圆顶洞门佛龛,并交替与塔内螺旋阶梯相通。最低层东、南、西三面又砌圈门佛龛,北面设门,门距地面两米多。有45度斜坡台阶直达南门,翻过南门西侧石板,向上为螺旋台阶,盘旋向上如入螺壳之中,中层四门呈“十”字形相通。塔刹呈宝葫芦形,用红土外覆金黄色琉璃一次烧制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尖金光闪闪,夺目耀眼,当地群众因此俗称为“黄金塔”。1976年,文物部门根据“黄金塔”系宝相寺院的一部分,遂定名为“宝相寺塔”,次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恢复原名“太子灵踪塔”。
1994年,文物工作者在塔宫内发现了大量的佛教圣物,尤其是佛牙舍利的出土,令佛教界叹为观止,轰动了世界。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后,遗体在拘夷那竭火化,其身躯形成红白黑三种色彩的晶莹圆形颗粒,称为舍利。红色舍利是肉身所化,白色乃骨骼结石,黑色是毛发舍利。据说只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才具有这三色特征。当时,佛祖涅盘共收得8斛4斗舍利,被古印度地区的八个国王平分后,各自建立佛塔供养。其中佛牙四枚,一枚上了天宫,一枚入了海宫,剩下的两枚留在了人间。
4.太子灵踪塔 在什么地方
宝相寺是从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其原名昭空寺。北宋咸平五年,宋真宗封禅泰山驻跸于此,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千载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是齐鲁大地上的古寺名刹。
其标志性建筑是寺北端的太子灵踪塔。
太子灵踪塔,位于原宝相寺的最北端,是宝相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2年建成,距今892年。 宝塔为八角砖塔,底层呈莲花状,整体雄伟壮观,巍峨挺拔,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整个塔刹呈葫芦型,是由黄土烧制而成的,外面施黄色釉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所以民间俗称“黄金塔”。这座古朴典雅的佛塔,塔身全部用青砖砌成,呈八角形,塔高为45.5米,底座直径为10米,共13层,按照佛经讲,只有葬释迦牟尼佛骨和舍利的塔才是13层 ,这在佛教里是规格最高的。塔顶层东西南三角各有券门佛龛一座,龛内塑有佛像。塔北面有门,内有螺旋台阶可登塔顶。
1994年3月15日,在葺修塔体时,在塔宫内发现了佛骨、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佛骨、佛舍利珍藏在石匣内,有金棺、银椁层层相套,银椁由银条封箍,上放水晶牟尼串珠,黄绢覆盖,金棺安放在精美的银座上,前后有银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
宫室南壁、四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教圣物的时间和人证。面世正值1994年3月15日,与瘗藏时隔整整882年,适合佛教界阴入阳出之说。
地宫石匣铭文:
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公年1073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
5.太子灵踪塔的介绍
太子灵踪塔坐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 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整体雄伟壮观,巍峨挺拔,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整个塔刹呈葫芦型,是由黄土烧制而成的,外面施黄色釉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所以汉族民间俗称黄金塔。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佛牙舍利塔的山东汶上佛牙舍利塔——宝相寺太子灵踪塔
宝相寺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境内,是从唐朝始建的千年古寺,历经千载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是齐鲁大地上的古寺名刹。太子灵踪塔坐落在宝相寺内,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彻有佛龛,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上刻薄片方升,四层塔檐八面雕莲花座;塔刹由黄色琉璃烧制而成,金光耀灼,在当地有“黄金塔”之美称。
1994年3月葺修塔体时,在古塔塔基正南方向意外地发现了通往塔宫的隐门。打开隐门后,里面是隐藏近千年的甬道,进入甬道,看到一座佛龛,佛龛上方摆放着石匣,左右有跪拜式捧真身菩萨、东魏时期的弥勒佛石像等。石匣里有金棺、水晶瓶、七宝净水瓶、铜盒等,金棺前有银质水月观音菩萨一尊,金棺被放在精美的银座上,上面盖有黄绫和108颗水晶摩尼珠,金棺内有银椁,银椁内有檀香木盒,木盒内有佛牙一支,舍利数百颗。宫室南壁、四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教圣物的时间和人证。塔宫内发现的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面世正值1994年3月15日,与瘗藏时隔整整882年,适合佛教界阴入阳出之说。1994年6月3日,新华社以“汶上将成为第二个法门寺”为题,用六种文字向海内外播发了消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自此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有“佛光”奇观显现,为太子灵踪塔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每年吸引100多万国内外游客前来礼佛观光,并呈逐年增多之势。另有国家一级文物“文殊般若碑”被存放在新建的百米碑廊中。自1995年起,宝相寺开始恢复建设,现已建成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天王殿、供奉殿、山门、钟楼、鼓楼、佛教珍宝馆、碑廊、地宫、僧院、浮雕牌坊等建筑,照壁、苦海普渡、世界广场、琉璃涅盘透彻佛、十二大弟子像等正在施工运筹之中。 汶上县地处鲁西南,古称中都,属济宁市,东临曲阜,西接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泰山。日东高速横穿东西,105国道纵贯南北,济荷高速穿越县境西部,距京沪线兖州站、京九线梁山站、及京福、京沪高速入口和京杭运河济宁码头均在40公里之内。这里因拥有佛教至尊圣物佛牙舍利而被誉为“中国第二个法门寺”;因“引汶济运”分水工程在此而成为“ 中国北方都江堰”;因孔子初仕中都宰而成为儒家治国思想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始祖地;因中华始祖蚩尤陵在此而成为东夷族后裔韩国、苗族等的祭祖中心。
享誉海内外的佛牙圣物中国仅存一颗(肢),现供奉于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
7.汶上县太子灵踪塔镇压着什么东西
没有镇压什么东西,而是珍藏着释迦牟尼的一颗佛牙。
佛牙极其珍贵,全世界只有四颗。这颗佛牙是唐朝车奉朝于790年从犍陀罗王城(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带回来,献给皇帝唐德宗的。唐德宗对车奉朝大为赞赏,授予他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的爵位以示荣耀,让他住持长安城的章敬寺,并亲自赐法名曰悟空。(后来,吴承恩就借这位唐朝高僧悟空的盛名,演绎出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后人将他带回来的佛牙叫"悟空佛牙"。太子灵踪塔的规格也非同小可:十三级佛塔是佛塔建造的最高品位,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舍利才能建十三级; 安葬的规格也属最高等级,也只有安葬佛祖的灵骨才用石匣、金棺、银椁;石匣棺头有跪拜式铁胎泥塑菩萨,这尊菩萨造像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珍罕无比。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太子灵踪塔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