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梅的诗句及其暗示性

关于月的暗示性诗句

1.“月”具暗示性的诗句,及象征意义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

失意与忧伤.

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

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

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

意识和人生喟叹.

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

(1)思乡或相思:

(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

的心理.

(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的辩证发展.

(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2.“月”具暗示性的诗句,及象征意义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1)思乡或相思:(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的辩证发展.(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3.关于写月的诗句,及分类分析

(明月:明月松间照(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丽,给人以愉悦美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泣泪成珠,以美景衬迹长管短攮的归痊害花感伤之情) 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即冷心,桥虽在,时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见痛惜之情,伤今怀古之意跃然纸上) 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暗示曲声的感人)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谪居的郁闷心情,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夜月:又闻子规啼夜月 (哀愁,更觉蜀道之难)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透别后心境的凄清冷落。

曲折写出作者的离情,细致深婉,被视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江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 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边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有“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意,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作为蜀人,李白对故乡峨嵋山的月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此诗写出了诗人与峨嵋山月,也可以说是故乡的自然山水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江上望月,月影随人;峡行月隐,思念不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思于俯仰之间,凝缩的语言,凝缩了乡思和乡愁。) 《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以浓郁的诗情道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关于月的诗句,名言,语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5.有暗示性象征性事物的古诗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6.关于诗的暗示性的文章

浅谈诗词的暗示性 作者 李正连 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以含蓄、蕴籍的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这种含蓄、蕴藉的表现方式叫做诗词的暗示性。

诗词的暗示性大体上有两种,一是含蓄,一是寄托。钱钟书说:“夫‘言外之意’,说诗之常,然有含蓄与寄托之辨。

诗中言之而未尽,欲吐复吞,有待引申,俾能圆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一事也。诗中所未尝言,别取事物,凑泊以合,所谓‘言在于此,意在于彼’,又一事也。

前者顺诗利导,亦即蕴于言中,后者辅诗齐行,必须求知文外。含蓄比于形之与神,寄托则类形之与影。”

这番话对含蓄与寄托作了明确的诠释。(一)含蓄 诗词中的含蓄一般采用的是意象象征法,避开对于对象的直接描写,而把视角转向对象周围的景物,以环境来暗示人物的性格。

试看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是一首宫怨诗。作者运用委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物的手法,写出一个被剥夺了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形孤影单在深宫中长夜无眠,卧听宫漏的情景。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百结,那份倾诉不尽的满腔怨情,难以言表。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的诗里,即便字字都写怨字也难以表达主人公的怨情。

所以,诗人干脆就不写怨,而是用以景托物的手法来表达主题。前三句全是写景,以井边的梧桐,秋深的黄叶点题,渲染色彩,烘托气氛,把一个萧瑟凄苦的环境显现在读者的面前。

接着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来表明此刻正是深夜。然后,笔锋一转,视角转入室内,突出描写了室内具有代表性的两件生活用品,即熏笼、玉枕,最关键的是“无颜色”三个字。

为什么是“无颜色”,是用旧了呢?还是主人公对这些已是视空见惯了呢?实际上,在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境况下,此刻即使是雕栏玉砌,对一个孤独凄苦之人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卧听南宫清漏长”,孤女彻夜不眠,在一声声清漏声中辗转反侧,此时此地此人的凄苦心境不言而喻。诗人在这首《秋词》中,以含蓄蕴藉的手法浓墨重彩地点染背景,描写环境,只是末句中客观地介绍了女主人公卧听宫漏。

不去说怨,而怨言自现。暗示的巧妙运用,道出了弦外之音。

这就是诗中含蓄所生发出来的奇妙作用。如果整篇都写怨字,读起来便索然无味。

再来欣赏一下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小词里,诗人的“昨夜雨疏风骤”,“ 应是绿肥红瘦”,把风雨过后叶茂花稀的暮春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其妙处就在诗人没有“多”、“少”等常见的话语,而是选用了“肥”和“瘦”两个字,格外传神。“肥”和“瘦”不仅表述了花与叶整体的稀与密、多与少的对比内容,同时也表现出花与叶的个体形态。

雨后叶子的繁茂和花瓣凋零,都婉然如见。《蓼园词选》云:“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篇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难怪,此词蜚声诗坛,脍炙古今,其绝妙就在于叙事彰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传情暗隐,做到了显与隐的辩证统一。

(二)寄托 寄托比含蓄要更隐蔽一些。含蓄是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有迹可循。

而寄托则把暗示部分埋伏在语境中,读者必须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去寻找,即刘勰所谓“义生文外”。 试看王维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情怀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出了此处的幽静清新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雨后的傍晚,明月当空,微风习习,清泉鸣唱,树影婆娑,景象之美无可名状。

接下来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打破了这里的“空山”静谧的气氛,告诉人们,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所追求的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诗中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但各有侧重。

颔联写物,颈联写人。泉水,青松,翠竹,莲舟,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寄托人生的追求,以物芳而明志高,以人和而望政通。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道出了诗人归忍山林的心声。

再看北宋冯延巳的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中描写了一个女子相思的种种情态。 这首词大致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主题。

第一个层次,是开篇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点明了时令,交待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又暗示了主人公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心情并不平静。

好像猛然的春风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这两句写景自然,达情含蓄,情和景紧紧交织在一起。

第二个层次描述了主人公“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

关于月的暗示性诗句

关于月的诗句和暗示性

1.“月”具暗示性的诗句,及象征意义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

失意与忧伤.

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

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

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

意识和人生喟叹.

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

(1)思乡或相思:

(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

的心理.

(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的辩证发展.

(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2.关于写月的诗句,及分类分析

(明月:明月松间照(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丽,给人以愉悦美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泣泪成珠,以美景衬迹长管短攮的归痊害花感伤之情) 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即冷心,桥虽在,时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见痛惜之情,伤今怀古之意跃然纸上) 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暗示曲声的感人)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谪居的郁闷心情,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夜月:又闻子规啼夜月 (哀愁,更觉蜀道之难)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透别后心境的凄清冷落。

曲折写出作者的离情,细致深婉,被视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江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 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边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有“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意,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作为蜀人,李白对故乡峨嵋山的月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此诗写出了诗人与峨嵋山月,也可以说是故乡的自然山水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江上望月,月影随人;峡行月隐,思念不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思于俯仰之间,凝缩的语言,凝缩了乡思和乡愁。) 《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以浓郁的诗情道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3.关于月的诗句,名言,语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4.写月的诗句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三、咏月词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

5.关于诗的暗示性的文章

浅谈诗词的暗示性作者 李正连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以含蓄、蕴籍的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这种含蓄、蕴藉的表现方式叫做诗词的暗示性。

诗词的暗示性大体上有两种,一是含蓄,一是寄托。钱钟书说:“夫‘言外之意’,说诗之常,然有含蓄与寄托之辨。

诗中言之而未尽,欲吐复吞,有待引申,俾能圆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一事也。诗中所未尝言,别取事物,凑泊以合,所谓‘言在于此,意在于彼’,又一事也。

前者顺诗利导,亦即蕴于言中,后者辅诗齐行,必须求知文外。含蓄比于形之与神,寄托则类形之与影。”

这番话对含蓄与寄托作了明确的诠释。(一)含蓄 诗词中的含蓄一般采用的是意象象征法,避开对于对象的直接描写,而把视角转向对象周围的景物,以环境来暗示人物的性格。

试看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是一首宫怨诗。作者运用委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物的手法,写出一个被剥夺了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形孤影单在深宫中长夜无眠,卧听宫漏的情景。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百结,那份倾诉不尽的满腔怨情,难以言表。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的诗里,即便字字都写怨字也难以表达主人公的怨情。

所以,诗人干脆就不写怨,而是用以景托物的手法来表达主题。前三句全是写景,以井边的梧桐,秋深的黄叶点题,渲染色彩,烘托气氛,把一个萧瑟凄苦的环境显现在读者的面前。

接着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来表明此刻正是深夜。然后,笔锋一转,视角转入室内,突出描写了室内具有代表性的两件生活用品,即熏笼、玉枕,最关键的是“无颜色”三个字。

为什么是“无颜色”,是用旧了呢?还是主人公对这些已是视空见惯了呢?实际上,在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境况下,此刻即使是雕栏玉砌,对一个孤独凄苦之人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卧听南宫清漏长”,孤女彻夜不眠,在一声声清漏声中辗转反侧,此时此地此人的凄苦心境不言而喻。诗人在这首《秋词》中,以含蓄蕴藉的手法浓墨重彩地点染背景,描写环境,只是末句中客观地介绍了女主人公卧听宫漏。

不去说怨,而怨言自现。暗示的巧妙运用,道出了弦外之音。

这就是诗中含蓄所生发出来的奇妙作用。如果整篇都写怨字,读起来便索然无味。

再来欣赏一下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小词里,诗人的“昨夜雨疏风骤”,“ 应是绿肥红瘦”,把风雨过后叶茂花稀的暮春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其妙处就在诗人没有“多”、“少”等常见的话语,而是选用了“肥”和“瘦”两个字,格外传神。“肥”和“瘦”不仅表述了花与叶整体的稀与密、多与少的对比内容,同时也表现出花与叶的个体形态。

雨后叶子的繁茂和花瓣凋零,都婉然如见。《蓼园词选》云:“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篇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难怪,此词蜚声诗坛,脍炙古今,其绝妙就在于叙事彰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传情暗隐,做到了显与隐的辩证统一。

(二)寄托 寄托比含蓄要更隐蔽一些。含蓄是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有迹可循。

而寄托则把暗示部分埋伏在语境中,读者必须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去寻找,即刘勰所谓“义生文外”。 试看王维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情怀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出了此处的幽静清新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雨后的傍晚,明月当空,微风习习,清泉鸣唱,树影婆娑,景象之美无可名状。

接下来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打破了这里的“空山”静谧的气氛,告诉人们,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所追求的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诗中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但各有侧重。

颔联写物,颈联写人。泉水,青松,翠竹,莲舟,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寄托人生的追求,以物芳而明志高,以人和而望政通。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道出了诗人归忍山林的心声。

再看北宋冯延巳的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中描写了一个女子相思的种种情态。 这首词大致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主题。

第一个层次,是开篇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点明了时令,交待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又暗示了主人公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心情并不平静。

好像猛然的春风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这两句写景自然,达情含蓄,情和景紧紧交织在一起。

第二个层次描述了主人公“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

关于柳的诗句和暗示性

1.有关志向含柳的诗句,且柳有暗示性

游山西村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赏析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

2.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

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梅象征高洁,不畏严寒。【诗文中的梅: ☆ 一枝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卢照邻《梅花落》) ☆ 吴王醉处十余里。

照野拂衣今正繁。经雨不随山鸟散。

倚风疑共路人言。愁怜粉艳飘歌席。

静爱寒香扑酒樽。欲寄所思无好信。

为君惆怅又黄昏。(罗隐《梅花》) 梅花:德性与气节的代言人 ☆ 梅花自古就被赋予德的品性,民间流传着许多吉祥、喜庆的相关习俗。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 ☆ 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

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 ☆ 鲁迅曾精辟地用梅花作过一个比喻:“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过“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 ☆ 明·王圻《三才图会》认为:“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梅傲而不俗。

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

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 ☆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

南朝鲍照在其《梅花落》中已经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以下取自网文《宋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 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

☆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土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还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 君子、隐士、处子玉女,梅花的这三个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为这三个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贞洁的象征。

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罹,也是古诗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诗人们咏梅绝不只是为了描摹梅的物态,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怀,表节。

咏梅诗之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下是由于诗中报咏之梅,已经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一代一代层累凝聚着深刻的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高傲的心灵境界。】 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杨柳枝词》) ” 【柳与留音近,诗词中的“折柳送别”有暗示性,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 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草色幽深,暗示愁绪,思离人。

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就总要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关于诗中的“草”,可以参看 /ddxr/pe_jkch1.htm上金开诚的《说诗中之草》】 牡丹:诗文中的牡丹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牡丹》)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白居易《秦中吟》之十《买花》) ☆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牡丹》) 【☆ 牡丹,以其。

3.“梅”“柳”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举例说明

说的就是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吧

1 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2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关于柳的诗句和暗示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有关梅的诗句及其暗示性

诗句

关于的名言警句(关于母爱的名言名句)

阅读(4099)

1、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手) 2、人生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接受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我们...

诗句

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预录取有多大的几率录取浙江)

阅读(4147)

预录取是高校根据本身在各地的名额结合当地考生报考情况得出的,一般来说预录取分数线几乎就是实际分数线。当然也不是100%,有的学校名额分配有变动,例如2006年复旦大学文科在安徽没有招够,于是将剩余的名额给了理科,结果导致...

诗句

关于菊花的诗句有哪些(秋天菊花的古诗)

阅读(4074)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

诗句

表达心情的句子发朋友圈(发表心情的句子正能量)

阅读(3813)

1.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2.天气挺好,阳光淡淡的,心情坏得正是时候。3.天气晴朗心情好一起出来赏花草。4.晴天的午后,夏日的阳光如水般音符一样灿烂的流动...

诗句

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建筑工地质量标语大全 横幅)

阅读(3962)

文明工地宣传标语 1 1、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2、管理基础打得牢,安全大厦层层高。 3、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4、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5、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 6、严格要求安全...

诗句

读书笔记摘抄10篇(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100字)

阅读(4641)

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浒传的 读书笔记 摘抄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水浒传》,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

诗句

鼓励的话简短一句(鼓励的话简短一句英文)

阅读(4206)

9、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10、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是一种安慰,一齐走的兄弟姐妹忠告是一种激励,一齐走的兄弟姐妹鼓励是一种力量,一齐走的兄弟姐妹想念是一种愉悦。祝福你兄弟姐妹!11、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

诗句

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生活图片 感悟人生 壁纸)

阅读(2529)

说说2020心情说说感悟生活带图片 1、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善待他人,多一份...

诗句

表达思乡的古诗(关于思乡的诗句10句)

阅读(2416)

《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

诗句

如何骂人气死对方(用原耽骂人气死对方的话)

阅读(2816)

二、怎么骂绿茶能把对方气死 1.你女朋友真的好容易生气呀 你一定很累吧 还好,要是和你这么丑的在一起才是真累 2.你的冰激凌没有我的甜耶 怪不得你有糖尿病 3.我不是为了拆散你们,我是为了融入你们 家里不缺...

诗句

中秋节古诗大全小学(小学中秋节的诗句)

阅读(2559)

中秋节的小学古诗1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诗句

歌颂母爱的句子(托物言情三个歌颂母爱的句子)

阅读(2520)

8、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静,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回味无穷;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清幽秀丽,恬淡高雅。 9、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0、母爱...

诗句

经典语录短句霸气(厚黑学经典语录短句霸气)

阅读(2925)

霸气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 问天下谁与争锋唯我傲视苍穹。2. 霸气无双谁与谁,血染战甲凶魔煞,一人一刀仗天涯,凶名天下无与比,封刀种田清闲年,若有谁敢犯华夏,启刀穿甲灭满门。3. 一人若孤寂,灭掉业障气!昆仑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