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门的诗句
1.形容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
形容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
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
3、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金朝:元好问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5、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杂诗》 魏晋:陶渊明
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8、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9、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紫英-明光》
10、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梦璃-离歌》
11、剥落三千烦恼丝,寒寺青灯伴古佛。《红楼梦》
扩展资料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看破红尘,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在行为上一般采取消极逃避的策略和行为,通常把看破红尘理解为认识万物皆空的道理后,放下对金钱、权利、名利、美色等欲望的追求和执着。
看破红尘,对生活中的事和物采取置之度外的态度和行为,保持自我内心安宁是有用的,但其消极的行为不利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和个人责任的担当。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看破红尘
2.带有空门二字的诗词歌赋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王维《叹白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李煜《病中书事》: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白居易《以诗代书,酬慕巢尚书见寄》:愿为愚谷烟霞侣,思结空门香火缘。
李涉《送妻入道》:纵使空门再相见,还如秋月水中看。
戎昱/权德舆/杨巨源《题云公山房》:试问空门清净心,莲花不著秋潭水。
张乔《咏棋子赠弈僧》:空门说得恒沙劫,应笑终年为一先。
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
杨巨源《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莫恋本师金骨地,空门无处复无关。
3.表示自己看破红尘 遁入空门的诗歌赋或者名言 悲观消极一点的
1. 江城子
残冬飘雪夜茫茫, 寄情思,怎能忘。
一杯清酒,不醉也神伤。心如明镜天地知,
夜无眠,晓来霜。天生丽质自芬芳,
美如画,不梳妆。念君无信,伤感自断肠。
但愿山盟还犹在,爱不悔,去天堂。
2.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3. 顺治出家
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叁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日一念差,黄袍换去紫袈裟。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举棋。
禹疏九河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将,南北荒山卧土泥。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每日清闲自己知,红尘之事若相离。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栖。莫当出家容易得,只缘累代种根基。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4.失去你有总想入空门的诗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意思是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5.关于皈依佛门的诗有哪些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4.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
5.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6.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作者 赵孟頫《守安南台静坐诗》
7. 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8.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作者 寒山子《寒山诗》
9. 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10.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作者 希运法师《希运诗》
佛教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劝苍生忍受苦难,皈依佛教。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更是对佛教信仰最好的诠释之一。人们生来就是空手而来,又何必到处勾心斗角,心有不满。这是一种超脱更是一种释然。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这句话更是表达了寒山子对皈依佛门的无限信心和坚韧的性格,面对各种困难也要迎刃而解,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形容空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