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顺治董鄂妃的诗句
1.关于顺治、董鄂妃的诗词歌赋
顺治写的 《赞僧诗》默认分类 2009-04-20 17:03 阅读6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顺治写的 《赞僧诗》
其全文如下
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顺治为董鄂妃写的《端敬皇后行状》
2.有没有歌颂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诗词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
量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孝敬母后。“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自非后(《行状》中的后即董鄂氏)在侧,不乐也”。“凡出入,必偕”。
3.顺治皇帝为董鄂写的诗
清初名流吴梅村写下《清凉山赞佛诗》,记载顺治与董鄂妃的旷古绝恋。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结以同心盒,授以九子钗,
翠装雕玉辇,丹髹沈音斋,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
长恐乘风去,舍我归蓬莱。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
雪膺异凡羽,果马殊群材。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
张宴奏丝桐,新同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
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
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
熏炉佛黼帐,白露零苍苔,吾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
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
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饰;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
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
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
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
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
焚香内道场,广坐楞伽译。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
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
甫望仓舒坟,掩面添凄侧。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留下了无穷的哀恋和回忆。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
福临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
扩展资料:
独宠鄂妃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据福临说,董鄂妃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4.关于顺治的董鄂妃
在清初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疑案,长期以来不仅是史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文学界、艺术界关注、演绎的重要题材,顺治帝是否出家即为其中之一。
而在这一问题中,受到顺治帝万般宠爱的董鄂妃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很多的影视剧和小说中,都讲到顺治皇帝因为董鄂妃病死而心灰意冷,执意出家为僧,给当时的清朝政局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可以说,董鄂妃本无意于政治,但她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她的死却给清初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关于她的传说,更使她带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秦淮名妓董小宛说。 《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等小说,均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
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166346133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
洪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642),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为妾。
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
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为什么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
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
襄亲王福晋说。 现在也有许多著述和影视剧,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
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皇太极并建五宫中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顺治帝幼年即位,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由叔叔多尔衮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
孝庄文皇后出于政治顺治皇帝册立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诏书上的考虑,将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立为皇后。这位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尖酸刻薄,并不能体谅顺治帝的苦衷,常常与顺治帝发生口角,小两口的感情并不和谐。
因此,顺治帝觉得事事皆不顺心,内心很是苦闷。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氏经常到后宫入侍,这便给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相识相恋提供了机会。
董鄂氏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氏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闺中寂寞,也对顺治帝产生了好感。两个情谊相投的人迅速坠入了情网。
《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
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
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谁?汤若望没有明说。
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
钮钮生于顺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
现在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
董鄂氏死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
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氏姿容绝代,才华出众,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
5.关于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英雄与美人共存。
其中四大美人最为知名,她们都得到了帝王们无与伦比的宠爱。可是,她们都并非能得到真正爱情的女子。
包括那祸国殃民的褒姒、赵飞燕等,尽管帝王门对她们宠爱有加,但帝王们如若是知道要以自身性命或者以皇位江山等为代价,这些帝王们还是万万不肯的。就像唐玄宗虽然极度宠爱杨贵妃,但安禄山之乱时,为了保住皇位,还是同意叛军将杨贵妃赐死。
这些皇帝,最多迷恋的是她们的美色,倘若说这也算爱情,那么无疑是践踏了这个词了。帝王身边,往往都是佳丽三千,他们很难转情于某一位女子,所以君王的爱情尤其珍稀和可贵。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顺治皇帝无疑是个异端。他的另类,他出生、死亡、爱情、功过,短暂的一生,却都带着传奇的色彩。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
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顺治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审时度势,更张成法祖制,且倚重汉官,整饬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清代初期从他亲政开始逐渐鼎盛起来。
他热爱写诗,并极具才情。他曾写过一首《赞僧诗》是这样的: 天下从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一日清闲有谁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塔如来三等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在这首诗里,可看的出这位天子多愁善感,他的浪漫与惆怅,使他不像政治家,倒更像一位诗人。
他羡慕出尘脱俗的僧家生活,不留恋荣华富贵、江山皇权。这点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不多见。
同时顺治皇帝还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痴情的皇帝。他固执,率性而为,一旦痴迷,则难以自拔。
就像他痴迷佛学,深爱董鄂妃一样。因为痴迷佛学,他甚至要放弃皇位,皈依佛门。
因为深爱董鄂妃,他可以不顾任何政治影响、不顾天下人的唾弃,最后董鄂妃一去世,他便也不再留恋尘世。关于他和董鄂妃的爱情传说,几百年下来经久不衰。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说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
但这个版本很快就被历史学家们否决。还有一个版本则真实性比较高,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
清代有选秀女的制度,但限制是13岁到16岁,而董鄂氏18岁才进宫。所以可以断定,董鄂氏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进入皇宫的。
据考证,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氏16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
也因为这个,便注定了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悲剧。顺治皇帝与他第二个皇后大婚时,按照当时清代的规定,王爷们的福晋要进宫侍宴。
顺治皇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相识相爱,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因此愤而自杀。博穆博果尔死的同年,顺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可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宠早已超过那个平庸的皇后。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史可查,从为董鄂妃举行隆重的册妃典礼上就可以看出来。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在清代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顺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悦之情与天下人分享,给予董鄂妃他所能给予的极致。
可惜董鄂妃一直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更是一病不起,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哭的死去活来,甚至寻死觅活,使得当时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不得不让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杀。
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
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
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多情天子的欢喜与哀痛,也只能通过这些方式表达。
顺治死后,陵墓旁葬着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董鄂妃。 董鄂妃一死,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原本就痴迷佛学的他,更是消极厌世。
在。
6.关于顺治与董鄂妃的故事
董鄂妃是名妓女,她比顺治大的多,怎么可能有关系,电视上的都是野史,专家曾经说过
史书未记载她名字。 董鄂妃,又作栋鄂妃。她的来历有三说: 一说是《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二说是董鄂妃为秦淮名妓董小宛。董小宛原为江南名士冒辟疆之妾。江南名妓知书多艺,倾慕东林,如李香君与侯方域、柳如是与钱谦益、卞玉京与吴伟业、顾眉生与龚鼎孳,都是佳人配才子。持此说者认为,清军南下,董小宛被掳到北京,先留在王府,后被太后要了去。顺治看了喜欢,就从孝庄太后那里要到自己身边,用满洲姓董鄂氏。其实,只要用一些史料排比看一看,就知道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根据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记载,冒辟疆初识董小宛在崇德四年(1639年),那一年董小宛16岁,顺治帝才2岁。而顺治娶董鄂妃时是19岁,董鄂妃18岁。如果董鄂妃就是董小宛,那么此时她应当是33岁了,显然年岁不合。同时,《影梅庵忆语》对董、冒二人从相识、完婚、蒙难到董小宛病死,都有比较详尽的记录。大致的情形是: 崇德四年(1639年),董小宛16岁。冒辟疆初遇董小宛。 崇德六年(1641年),冒辟疆又邂逅陈圆圆,称其“令人欲仙欲死”,于是疏远了董小宛。 崇德七年(1642年),陈圆圆被周奎购京师,冒辟疆重逢董小宛。 崇德八年(1643年),董小宛20岁,入冒辟疆家,为其妾。董小宛“却管弦,洗尽铅华,精学女红”,一心一意做良家妇女。 顺治二年(1645年),董小宛22岁。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渡江,破南京。冒辟疆在逃难中患病,“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 顺治四年(1647年),董小宛24岁。冒辟疆再病,“勺水不入口者二十余日”。“姬当大火烁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董小宛二度侍疾。 顺治六年(1649年),董小宛26岁。冒辟疆患病,董小宛三度侍疾。 顺治八年(1651年),董小宛28岁,病死。这不仅有冒辟疆的笔记,还有当时不少文人学士的悼念诗词,均可证明当时董小宛确实死在冒府。 董小宛比顺治大14岁,同冒辟疆结婚9年未生育,并于顺治八年已病死,所以董小宛即董鄂氏之说实属望风捕影,不能成立。 三说是董鄂妃原为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汤若望传》的记述:“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刮。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底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根据陈垣先生的考索,她似乎就是顺治夺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爱,但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 董鄂妃,这位神秘的女子,让那么多文人墨客梦绕魂牵,赋诗寄情;又让那么多历史学家费尽心思,苦心考索。但直到今天,她的身世依然是个待解之谜。 参考资料:《正说清朝十二帝 》中华书局 2004年10月出版
7.清朝的吴晚村写过董鄂妃的诗
1、清朝没有一个叫吴晚村的人。
2、清初有一个叫吴梅村(吴伟业,号梅村)的著名诗人,写过四首《清凉山赞佛诗》,内容是关于顺治与董鄂妃的。
3、附诗:
【其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汉王坐法宫,一见光徘徊。结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
翠装雕玉辇,丹髹沉香斋。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
长恐乘风去,舍我归蓬莱。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
雪鹰异凡羽,果马殊群材。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
张宴奏丝桐,新月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
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
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
熏炉拂黼帐,白露零苍苔。吾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
【其二】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
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
割之施精蓝,干佛庄严饰。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
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
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
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
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
焚香内道场,广坐楞伽译。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
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
甫望仓舒坟,掩面添凄侧。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
【其三】
八极何茫茫,曰往清凉山。此山蓄灵异.浩气共屈盘。
能蓄太古雪,一洗天地颜。日驭有不到,缥缈风云寒。
世尊昔示现,说法同阿难。讲树耸千尺,摇落青琅玕。
诸天过峰头,绛节乘银鸾。一笑偶下谪,脱却芙蓉冠。
游戏登琼楼,窈窕垂云鬟。三世俄去来,任作优昙看。
名山初望幸,衔命释道安。预从最高顶,洒扫七佛坛。
灵境乃杳绝,扪葛劳跻攀。路尽逢一峰,杰阁围朱阑。
中坐一天人,吐气如栴檀。寄语汉皇帝,何苦留人间。
烟岚倏灭没,流水空潺湲。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
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财洞,未得夸迎銮。
惟有大道心,与石永不刊。以此护金轮,法海无波澜。
【其四】
尝闻穆天子,六飞骋万里。仙人觞瑶池,白云出杯底。
远驾求长生,逐日过蒙汜。盛姬病不救,挥鞭哭弱水。
汉皇好神仙,妻于思脱屣。东巡并西幸,离宫宿罗绮。
宠夺长门陈,恩盛倾城李。秾华即修夜,痛入哀蝉诔。
苦无不死方,得令昭阳起。晚抱甘泉病,遽下轮台悔。
萧萧茂陵树,残碑泣风雨。天地有此山,苍崖阅兴毁。
我佛施津粱,层台簇莲蕊。龙象居虚空,下界闻斗蚁。
乘时方救物,生民难其已。淡泊心无为,怡神在玉几。
长以兢业心,了彼清净理。羊车稀复幸,牛山窃所鄙。
纵洒苍梧泪,莫卖西陵履。持此礼觉王,贤圣总一轨。
道参无生妙,功谢有为耻。色空两不住,收拾宗风里。
8.关于福临与董鄂妃的伤感句子
《清凉山赞佛诗》
吴梅村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结以同心盒,授以九子钗,
翠装雕玉辇,丹髹沈音斋,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
长恐乘风去,舍我归蓬莱。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
雪膺异凡羽,果马殊群材。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
张宴奏丝桐,新同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
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
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
熏炉佛黼帐,白露零苍苔,吾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
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
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饰;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
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
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
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
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
焚香内道场,广坐楞伽译。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
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
甫望仓舒坟,掩面添凄侧。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顺治和董鄂妃的好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