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端午节的谚语诗句
1.关于端午节的俗语、诗句、成语
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 范成大《鹧鸪天》
俗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2.关于端午的诗,俗语,谚语
端午节诗歌诗句: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相关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3.端午节的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
4.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有哪些
《端午节》
年代: 近代 作者: 俞平伯
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
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
《偈颂六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昙华
五月五日端午节,好事当阳难掩塞。
归宗突出拄杖头,闲禅野鬼俱消灭。
俱消灭,砌下寒泉忽倒流,
岭上白云不敢白。
端午_百度汉语
作者: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5.关于端午节的谚语有哪些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6.【写出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两句】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乙卯重五诗》【宋】陆游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已酉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七律 • 端午》【现代】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7.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 刘禹锡《竞渡曲》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 宋祁《屈原祠》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 苏轼《屈原塔》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
——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怀旧》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 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看下面这个微信平台,神马精美诗词素材都有的。
关于端午节的俗语诗句谚语
1.关于端午的诗,俗语,谚语
端午节诗歌诗句: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相关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2.关于端午节的俗语、诗句、成语
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 范成大《鹧鸪天》
俗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3.端午节的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
4.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有哪些
《端午节》
年代: 近代 作者: 俞平伯
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
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
《偈颂六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昙华
五月五日端午节,好事当阳难掩塞。
归宗突出拄杖头,闲禅野鬼俱消灭。
俱消灭,砌下寒泉忽倒流,
岭上白云不敢白。
端午_百度汉语
作者: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5.有关端午节的俗语
各地关于端午的俗语谚语
1.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2.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3.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4.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5.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6.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7.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8.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9.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10.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11.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12.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13.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14.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15.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16.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17.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18.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9.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0.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21.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2.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23.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24.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25.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26.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27.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28.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29.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
30.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31.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32.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33.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34. 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
35.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36.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37.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38.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
6.端午节的文化诗赋谚语
一、端午节相关的谚语有:
1、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3、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4、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5、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二、端午节相关的诗赋有:
1、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白话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2、南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白话译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3、元代·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白话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4、元末明初·贝琼——《己酉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白话译文: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也一样仰慕他。
5、南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三》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白话译文: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端午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端午日赐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端午即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卖花声·怀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己酉端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端午三首
7.端午节的风俗 俗语 名句 谚语各一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一)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 乡人群而祭之。(三)白蛇传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於於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於端午节纪祀伍子胥。二、相关习俗端午节又称天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端午节的谚语和诗句